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887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包括在同一条直线上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立柱的两侧侧壁均横向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二立柱的两侧侧壁均横向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远离第一立柱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架远离第二立柱的一端竖直设有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侧壁均设有凹槽,且凹槽中竖直设有延伸杆,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一支撑柱的下端侧壁设有与延伸杆匹配的伸缩槽,且延伸杆延伸至伸缩槽中设置,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侧壁均设有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延伸杆的伸缩作用,形成空隙让机械设备通过。

An electrified railway contact net column travers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lumn crossing device for electrified railway catenary,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lumn and a second column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same straight line,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column are spaced, and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column are transvers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bracket, and both sides of the second column are transversely spaced. A first support post is vertically provided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away from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support away from the second column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the second support post. The upper end side walls of the second and second support posts are provided with grooves, and the groove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n extension rod, and the first stand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lower end side walls of the column and the first support pillar are provided with an expansion groove matching the extension rod, and the extension rod is arranged in the expansion groove. The side walls of the second support pillar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illar are provided with sleeves. The utility model forms a gap through the telescopic function of the extension rod, so that the mechanical equipment can pass throu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化铁路
,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
技术介绍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担负着电力网支撑重要作用,在电气化铁路两侧每隔几十米竖立一根立柱。但立柱对一些机械施工和检测设备作业有非常大的影响,导致机械设备不能连续工作。当施工机械遇到立柱时,必须将伸出线路外侧的设备收回,避让立柱后再伸出去进行工作,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施工机械遇到立柱时,必须将伸出线路外侧的设备收回,避让立柱后再伸出去进行工作,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包括在同一条直线上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立柱的两侧侧壁均横向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二立柱的两侧侧壁均横向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远离第一立柱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架远离第二立柱的一端竖直设有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侧壁均设有凹槽,且凹槽中竖直设有延伸杆,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一支撑柱的下端侧壁设有与延伸杆匹配的伸缩槽,且延伸杆延伸至伸缩槽中设置,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侧壁均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中均横向设有转杆,且转杆贯穿套筒并延伸至第二立柱和第二支撑柱中设置,位于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二支撑柱中的转杆一端设有齿轮,且延伸杆的侧壁设有与齿轮匹配的齿条,所述转杆为中空结构,所述转杆的底部设有滑槽,且滑槽通过两个滑块滑动连接有拨片,所述拨片远离滑块的一端贯穿转杆设置,两个所述拨片之间通过多个弹簧连接,两个所述拨片远离弹簧的一侧侧壁均设有多个卡杆,且卡杆贯穿转杆的侧壁设置,所述套筒的侧壁设有多个与卡杆匹配的卡槽。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表面均涂覆有绝缘材料。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两侧侧壁均设有滑槽,且滑槽通过滑块与延伸杆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槽的开口处套设有防尘罩。优选的,所述转杆的侧壁还设有摇把,且摇把上包裹有橡胶保护套。本技术通过将延伸杆移出伸缩槽,形成立柱之间的空隙,以便于机械设备通过,不影响连续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第一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7凹槽、8延伸杆、9伸缩槽、10套筒、11转杆、12齿轮、13齿条、14滑槽、15滑块、16拨片、17弹簧、18卡杆、19卡槽、20摇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包括在同一条直线上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表面均涂覆有绝缘材料,防止导电,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间隔设置,第一立柱1的两侧侧壁均横向设有第一支架3,第二立柱2的两侧侧壁均横向设有第二支架4,第一支架3远离第一立柱1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架4远离第二立柱2的一端竖直设有与第二支撑柱6,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的上端侧壁均设有凹槽7,凹槽7的两侧侧壁均设有滑槽,且滑槽通过滑块与延伸杆8滑动连接,便于延伸杆8在凹槽7中移动,且凹槽7中竖直设有延伸杆8,第一立柱1和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侧壁设有与延伸杆8匹配的伸缩槽9,伸缩槽9的开口处套设有防尘罩,防止灰尘堵住伸缩槽9,影响延伸杆8的伸缩,且延伸杆8延伸至伸缩槽9中设置,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的侧壁均设有套筒10,套筒10中均横向设有转杆11,转杆11的侧壁还设有摇把20,便于转动转杆11,且摇把20上包裹有橡胶保护套,防止转动时擦伤手部,且转杆11贯穿套筒10并延伸至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中设置,位于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中的转杆11一端设有齿轮12,且延伸杆8的侧壁设有与齿轮12匹配的齿条13,转杆11为中空结构,转杆11的底部设有滑槽14,且滑槽14通过两个滑块15滑动连接有拨片16,拨片16远离滑块15的一端贯穿转杆11设置,两个拨片16之间通过多个弹簧17连接,两个拨片16远离弹簧17的一侧侧壁均设有多个卡杆18,且卡杆18贯穿转杆11的侧壁设置,套筒10的侧壁设有多个与卡杆18匹配的卡槽19。本技术机械设备会先穿过其中的一个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这时捏住两个拨片16,两个拨片16相互靠近,弹簧17被压缩而具有了弹力,卡杆18与卡槽19分离并缩进转杆11中,这时转杆11可以转动,转杆11带动齿轮12旋转,齿轮12与齿条13啮合,延伸杆8向下移动,延伸杆8移出伸缩槽9,机械设备就可以穿过,同时另一第一个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与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仍然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当机械设备进行运动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时候,反向转动转杆11,使第二支撑柱6中的延伸杆8移入第一支撑柱5中的伸缩槽9中,再转动第二立柱2上的转杆11,使第二立柱2上的延伸杆8移出第一立柱1中的伸缩槽9,以此类推,再转动另一个第二支撑柱6中的转杆11,直到机械设备穿过两个立柱和两个支撑柱为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包括在同一条直线上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立柱(1)的两侧侧壁均横向设有第一支架(3),所述第二立柱(2)的两侧侧壁均横向设有第二支架(4),所述第一支架(3)远离第一立柱(1)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支撑柱(5),所述第二支架(4)远离第二立柱(2)的一端竖直设有与第二支撑柱(6),所述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的上端侧壁均设有凹槽(7),且凹槽(7)中竖直设有延伸杆(8),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侧壁设有与延伸杆(8)匹配的伸缩槽(9),且延伸杆(8)延伸至伸缩槽(9)中设置,所述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的侧壁均设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中均横向设有转杆(11),且转杆(11)贯穿套筒(10)并延伸至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中设置,位于所述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中的转杆(11)一端设有齿轮(12),且延伸杆(8)的侧壁设有与齿轮(12)匹配的齿条(13),所述转杆(11)为中空结构,所述转杆(11)的底部设有滑槽(14),且滑槽(14)通过两个滑块(15)滑动连接有拨片(16),所述拨片(16)远离滑块(15)的一端贯穿转杆(11)设置,两个所述拨片(16)之间通过多个弹簧(17)连接,两个所述拨片(16)远离弹簧(17)的一侧侧壁均设有多个卡杆(18),且卡杆(18)贯穿转杆(11)的侧壁设置,所述套筒(10)的侧壁设有多个与卡杆(18)匹配的卡槽(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立柱穿越装置,包括在同一条直线上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立柱(1)的两侧侧壁均横向设有第一支架(3),所述第二立柱(2)的两侧侧壁均横向设有第二支架(4),所述第一支架(3)远离第一立柱(1)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支撑柱(5),所述第二支架(4)远离第二立柱(2)的一端竖直设有与第二支撑柱(6),所述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的上端侧壁均设有凹槽(7),且凹槽(7)中竖直设有延伸杆(8),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一支撑柱(5)的下端侧壁设有与延伸杆(8)匹配的伸缩槽(9),且延伸杆(8)延伸至伸缩槽(9)中设置,所述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的侧壁均设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中均横向设有转杆(11),且转杆(11)贯穿套筒(10)并延伸至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中设置,位于所述第二立柱(2)和第二支撑柱(6)中的转杆(11)一端设有齿轮(12),且延伸杆(8)的侧壁设有与齿轮(12)匹配的齿条(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科睿达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