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47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热交换器:使通过热介质流路的热介质的流量均匀地分配,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其中,所述热介质流路在多个板之间形成为多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热介质流路,形成于相面对的一对板之间的空间,使热介质流动;燃烧气体流路,形成于所述热介质流路的外侧,以使在燃烧器燃烧的燃烧气体流动;热介质分散部,在使热介质流入所述热介质流路的流入部或者使热介质从所述热介质流路流出的流出部形成有开放部和阻断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使通过热介质流路的热介质的流量均匀地分配,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其中,所述热介质流路在多个板之间形成为多层。
技术介绍
用于供暖或热水的锅炉是一种利用热源加热供暖水或直供水(以下,统称为“热介质”),从而对所期望的区域进行供暖或供应热水的装置,其构成为包括用于使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的燃烧器以及用于将燃烧气体的燃烧热传递至热介质的热交换器。作为现有的与热交换器相关的现有技术的一例,韩国授权专利第10-0813807号中公开了如下的热交换器:燃烧器位于中央,并且在燃烧器周围利用以线圈形态缠绕的热交换管构成。在所述现有技术文献中介绍的热交换器由于将管成型为较扁的形态,从而具有在压力被施加到传热介质部的情况下变形为圆形的问题,并且由于以卷起来的方式制造管,因此具有厚度变大的问题。并且,现有的热交换器由于热交换管以缠绕成线圈形态的结构形成于燃烧室的周围,因此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仅在形成为线圈形态的热交换器周围的局部的空间进行,从而具有无法确保足够宽的传热面积的缺点。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近期开发了以如下方式构成的板形热交换器:将多个板层叠,并且在其内部形成热介质流路和燃烧气体流路,从而使热介质与燃烧气体之间形成热交换。与所述板形热交换器相关的现有技术公开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214628号公开。对所述现有技术文献中公开的板形热交换器而言,在热介质被分配到形成为多个层的热介质流路而流动的过程中,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从水平方向转换为竖直方向,并且被分配到各个层的热介质的流量可由于热介质的惯性和压力而不均匀地分配。如上所述,在热介质的流量被不均匀地分配到热介质流路的情况下,热介质与燃烧气体之间的热交换性能会降低,并且在热介质的流量少的区域中,由于局部的过热,存在由于热介质的沸腾而产生噪声和异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热交换器:使通过热介质流路的热介质的流量均匀地分配,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其中,所述热介质流路在多个板之间形成为多层。技术方案用于解决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热介质流路P1,形成于相面对的一对板之间的空间,使热介质流动;燃烧气体流路P2,形成于所述热介质流路P1的外侧,以使在燃烧器燃烧的燃烧气体流动;热介质分散部123、153,在使热介质流入所述热介质流路P1的流入部或者使热介质从所述热介质流路P1流出的流出部形成有开放部123'、153'和阻断部123"、153"。有益效果基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在使热介质流入热介质流路的流入部或者使热介质从所述热介质流路流出的流出部配备形成有开放部和阻断部的热介质分散部,从而通过在多个板之间形成为多层的热介质流路的热介质的流量可被均匀地分配,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且,将沿着燃烧室的周围而循环的热介质的流动方向沿着一方向形成,以使热介质的循环顺利地进行,从而使热介质的压力的下降最小化,并防止局部的过热,进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且,在突出部和凹陷部的表面形成台阶,并且使凸起在热介质流路和燃烧气体流路的内部的对应的位置以彼此相接的方式构成,从而诱导热介质与燃烧气体的乱流的发生,进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时能够防止流体的压力所导致的板的变形并提高耐压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将图示于图3的单位板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热介质的流动路径的立体图。图6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面图。图7是示出燃烧气体通过部形成于热交换器的下部的情形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8是沿着图2的B-B线的剖面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热介质分散部的作用的局部立体图。图10是用于说明热介质分配部的作用的沿图2的C-C线的剖面图。图11是沿图2的D-D线的剖面立体图。图12是沿图2的E-E线的剖面立体图。符号说明1:热交换器100:热交换部100-1~100-12:单位板100a-1~100a-12:第一板100b-1~100b-12:第二板100-A:第一热交换部100-B:第二热交换部100-C:第三热交换部101:热介质入口102:热介质出口110:第一平面部120:突出部120a:第一突出片120b:第二突出片121:第一凸起122:第二凸起123:第一热介质分散部123':开放部123":阻断部124:第一热介质分配部130:第一法兰部131:第一剖切部140:第二平面部150:凹陷部150a:第一凹陷片150b:第二凹陷片151:第三凸起152:第四凸起153:第二热介质分散部153':开放部153":阻断部154:第二热介质分配部160:第二法兰部161:第二剖切部A1:第一开放口A2:第二开放口H1~H4:贯通口H1'、H3':第一阻挡部H2'、H4':第二阻挡部P1:热介质流路P2:燃烧气体流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构成及作用进行说明。参照图1至图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利用多个板层叠于燃烧室C的周围而构成的热交换部100构成,其中,在所述燃烧室中通过燃烧器(未示出)的燃烧而产生燃烧热和燃烧气体。在所述热交换部100以由多个板沿纵方向直立且从前方向后方层叠的方式构成,并且可以构成为多个热交换部100-A、100-B、100-C层叠的结构。因此,在所述燃烧室C中,燃烧器可以从正面沿水平方向插入而被组装,据此,能够提高燃烧器的装卸和热交换器1的维修的便利性。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多个板可以通过第一至第十二单位板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100-10、100-11、100-12构成,并且各个所述单位板可以通过位于前方的第一板100a-1、100a-2、100a-3、100a-4、100a-5、100a-6、100a-7、100a-8、100a-9、100a-10、100a-11、100a-12和分别层叠于所述第一板的后方的第二板100b-1、100b-2、100b-3、100b-4、100b-5、100b-6、100b-7、100b-8、100b-9、100b-10、100b-11、100b-12构成。在构成各个所述单位板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形成有供热介质流动的热介质流路P1,并且在构成相邻地层叠的单位板中的位于一侧的单位板的第二板和构成位于另一侧的单位板的第一板之间,形成有供燃烧气体流动的燃烧气体流路P2。所述热介质流路P1和燃烧气体流路P2在多个板之间相邻而交替地形成,从而在热介质和燃烧气体之间形成热交换。参照图3至图5,所述第一板包括:第一平面部110,在中央处形成有第一开放口A1;突出部120,从所述第一平面部110,一部分区间沿周围方向连通并朝向前方突出地形成;以及第一法兰部130,从所述第一平面部110的边缘部向后方延伸。所述第二板包括:第二平面部140,在中央处形成有沿前后方向与所述第一开放口A1对应的第二开放口A2,并且与所述第一平面部110相接;凹陷部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热介质流路(P1),形成于相面对的一对板之间的空间,使热介质流动;燃烧气体流路(P2),形成于所述热介质流路(P1)的外侧,以使在燃烧器燃烧的燃烧气体流动;热介质分散部(123、153),在使热介质流入所述热介质流路(P1)的流入部或者使热介质从所述热介质流路(P1)流出的流出部形成有开放部(123'、153')和阻断部(123"、15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05 KR 10-2016-0015067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热介质流路(P1),形成于相面对的一对板之间的空间,使热介质流动;燃烧气体流路(P2),形成于所述热介质流路(P1)的外侧,以使在燃烧器燃烧的燃烧气体流动;热介质分散部(123、153),在使热介质流入所述热介质流路(P1)的流入部或者使热介质从所述热介质流路(P1)流出的流出部形成有开放部(123'、153')和阻断部(123"、15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分散部(123、153)沿着所述热介质的流动方向隔开而配备多个,在相邻地布置的热介质分散部(123、153)之间,所述开放部(123'、153')和阻断部(123"、153")配备成沿着热介质的流动方向而彼此交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介质分散部(123、153)中,所述开放部(123'、153')和阻断部(123"、153")沿着圆周方向而交替地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配备有在多个板之间的空间相邻而交替地形成有所述热介质流路(P1)和所述燃烧气体流路(P2)的热交换部,所述热交换部包围中央处的燃烧室(C)空间的外侧,并且配备成层叠多个的结构,所述热介质分散部(123、153)配备于多个所述热交换部中的热介质的流动方向被转换的流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流路(P1)以如下方式串联而形成:使多个所述热交换部中的相邻地层叠的热交换部之间的热介质的流动沿一方向连接,并且彼此朝向相反方向。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热交换部的内部,所述热介质流路(P1)并联地形成。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板通过将由第一板和第二板层叠而成的多个单位板层叠而构成,在所述第一板形成有:第一平面部(110),中央处形成有第一开放口(A1);突出部(120),在所述第一平面部(110),一部分区间沿周围方向连通并朝向前方突出地形成;以及第一法兰部(130),从所述第一平面部(110)的边缘部向后方延伸,在所述第二板形成有:第二平面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仁喆裵重烈
申请(专利权)人: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