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26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33
一种用于提升联运运输集装箱(22)的吊具(10)包括: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主梁(24),所述主梁由相对较厚材料厚度的第一上部C形梁和相对较薄材料厚度的第二下部C形梁形成;以及指示器,所述指示器被配置为,当一对扭锁下降到设置有以对应于标准位置的横向距离分开的顶部开口(50)的相应提升铸件(20)上时,提供在一对扭锁(18)之间的横向方向(T)上的距离是否被设置在宽体位置的指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吊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提升联运运输集装箱的吊具。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造这种吊具的方法。
技术介绍
WO2011093768A1公开了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示例性吊具。联运集装箱为一种标准化的,可在不同运输方式,例如在铁路、货车和轮船之间使用和转移,而无需卸载和重新装载集装箱内的货物的运输集装箱。集装箱和其他类型的不同标准尺寸的刚性承载器通常借助于集装箱吊具或轭来处理,该吊具或轭通常可由货车或起重机承载。所述吊具在提升铸件处附接于集装箱,所述提升铸件往往称为角铸件,因为它们通常布置在标准的20或40英尺集装箱的所有拐角处。为此目的,所述吊具设有多个本领域已知的扭锁。通常,所述吊具为伸缩式的,以允许沿着集装箱的纵向轴线改变扭锁之间的距离,以便适应不同标准长度的集装箱。长度不是20或40英尺的集装箱,例如45、48和53英尺的集装箱,通常具有相隔对应于20英尺或40英尺集装箱的角铸件的标准化距离的一组提升铸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标准ISO668:2013和ISO1496-1:2013中指定了联运集装箱的标准。应当理解,所述集装箱吊具用于处理大的和重的负荷,并且暴露于高水平的应力下。这种应力可能导致材料疲劳,并且如果处理超重的集装箱或不遵守维护间隔,甚至在吊具的关键部件中出现断裂。不用说,掉到地上的集装箱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坏。因此,存在不断努力提高集装箱装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同时,吊具还需要满足其他要求。举例来说,应该可以以合理的成本进行生产和操作,并且操作应该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或者至少减轻上述问题的部分或全部。为此,根据第一构思,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升联运运输集装箱的吊具,所述吊具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第一行进梁导向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件相邻的第二行进梁导向件;第一行进梁,所述第一行进梁具有在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件中被引导以允许沿着第一导向轴线移动的近端以及被连接到第一扭锁装置的远端;以及第二行进梁,所述第二行进梁具有在所述第二行进梁导向件中被引导以允许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线的第二导向轴线移动的近端以及连接至第二扭锁装置的远端,其中,所述行进梁的所述远端被构造为从相应的行进梁导向件沿相反方向可变地延伸,从而允许改变所述第一扭锁装置与第二扭锁装置之间的轴向距离以适应不同轴向长度的集装箱。所述主框架包括由相对较厚材料厚度的第一上部C形梁形成的主梁,所述上部C形梁被定向为限定面向下的通道;以及相对较薄材料厚度的第二下部C形梁,所述下部C形梁被定向为限定面向上的通道,所述上部C形梁和下部C形梁彼此面对以限定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包括所述上部通道和所述下部通道。采用这种设计,可以增加所述主梁的上部部分的材料厚度而无需增加所述主梁的总重量。这种吊具由此可以用更少的或者完全没有横向加强带的方式制成,所述横向加强带横跨所述主梁的顶面在与例如20英尺和40英尺的集装箱相关联的行进梁的近端的预定停止位置处焊接。由此所述主梁相对没有横向焊缝,否则所述横向焊缝会横跨所述梁的顶部限定横向弱化线-所述弱化线可能会形成裂纹,并且需要横向加强带具有可观的材料厚度以补偿由于焊缝造成的强度损失。通过使用如上定义的主梁,所述主梁的总重量可以显著减小,并保持或增加强度。此外,与通过将一对中空结构节段HSS梁焊接在一起所产生的双层壁相比,所述行进梁导向件之间的任何竖直分隔壁可以制造为实质上更薄或者甚至被移除。举例来说,用于载货集装箱的主框架可以制造为重量小于1000kg,这也允许减小在所述吊具和例如伸臂堆垛机之间的任何悬挂元件(例如旋转器)的尺寸和重量。可能超过1500千克的总重量的降低致使所述吊具的生产成本降低,并且在承载所述吊具的任何货车上的轮胎磨损显著减小。优选地,所述上部C形梁和下部C形梁由钢板制成。所述上部C形梁的优选钢板厚度在15mm和25mm之间,并且更优选地在18mm和23mm之间。所述下部C形梁的优选钢板厚度在8mm和11mm之间。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吊具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所述第一和第二行进梁导向件的竖直分隔壁。这种壁可以仅使用一层钢板或钢片制成,并且使用例如材料厚度较薄的钢板制成,从而其重量保持较低。它也不需要沿着所述主梁的长度不间断,这也允许保持其重量较低。所述分隔壁可以被焊接到所述上部和下部C形梁的内面,由此增加所述主梁的强度和稳定性。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和第二扭锁装置可在20英尺的位置和40英尺的位置之间移动,在20英尺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扭锁装置和所述第二扭锁装置之间的轴向距离适于与20英尺ISO的集装箱的角铸件接合,在40英尺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扭锁装置和所述第二扭锁装置之间的轴向距离适于与40英尺ISO集装箱的角铸件接合。“20英尺”和“40英尺”是指标准化集装箱的既定术语;所述扭锁之间的ISO标准距离稍短,因为所述扭锁与所述集装箱的角铸件中的开口接合。对于20英尺集装箱,所述扭锁之间对应的优选纵向中心到中心距离约为5853mm,对于40英尺集装箱,中心到中心距离约为11985mm。在本公开中对英尺或英寸的任何引用应被解释为对已建立的标准尺寸的引用,而不是如此描述的距离。这也是为什么本公开不一致地使用这种尺寸的度量系统的原因。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部C形梁和下部C形梁沿着一对纵向焊缝被焊接在一起。为了获得最大的强度,所述上部梁和下部梁优选地沿着所述纵向焊缝彼此直接焊接,而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中间部件。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部C形梁的竖直高度低于所述下部C形梁的竖直高度。这种构造提供了轻重量的主梁。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和第二行进梁导向件中的每者均具有矩形横截面。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吊具进一步包括梁悬挂装置,其中,所述主梁被悬挂在所述梁悬挂装置中并且包括一对相反的外侧壁面,每个外侧壁面设置有从其突出并且沿着所述主梁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侧移轨道(sideshiftrail),每个侧移轨道搁置在所述悬挂装置的相应竖直支撑件上,以便允许所述主梁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在所述竖直支撑件上移动,所述主梁由面对相应外侧壁面的一对侧支撑件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引导。优选地,所述侧移轨道被附接到所述下部C形梁;由此,所述轨道可以加强所述下部C形梁的相对较薄的材料。另选地,所述侧移轨道可以被附接到所述上部C形梁;由此所述上部C形梁的相对较厚的材料将在所述主梁的悬架中提供高强度。仍然另选地,所述侧移轨道可以被附接到所述上部C形梁和下部C形梁之间的界面;由此所述轨道可以加强将所述上部C形梁和下部C形梁互连的任何焊缝。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导轨可以具有L形轮廓,其中,每个L形的直立部分可以焊接或以其他方式附接到相应的外侧壁面。由此,所述直立部分可以加强所述主梁的相应侧壁。所述侧支撑件可以被附接到所述梁悬挂装置。所述竖直和/或侧支撑件可以被构造为滑动垫,其可以由诸如聚氨酯的塑料制成。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侧支撑件被构造成在所述上部C形梁的高度处引导所述主梁。由于所述上部C形梁的相对较厚的材料厚度,这种布置使得所述吊具能够抵抗高侧负荷,即在横向于导向轴线的水平方向上在所述吊具上的负荷。它也可以允许在所述下部C形梁的侧壁上形成减轻孔,而不损害所述主梁对典型负荷的总强度,从而甚至进一步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提升联运运输集装箱(22,22a‑d)的吊具(10),所述吊具(10)包括:主框架(12),包括第一行进梁导向件(26;226)和与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件(26;226)相邻的第二行进梁导向件(28;228);第一行进梁(30;230),具有在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件(26;226)中被引导以允许沿着第一导向轴线(A1)移动的近端(34)以及连接到第一扭锁装置(42)的远端(38);以及第二行进梁(32;232),具有在所述第二行进梁导向件(28;228)中被引导以允许沿着第二导向轴线(A2)移动的近端(36)以及连接到第二扭锁装置(44)的远端(40),所述第一导向轴线和第二导向轴线(A1,A2)是平行的,其中,所述行进梁(30,32)的远端(38,40)被构造成沿相反方向从相应的所述行进梁导向件(26;226,28;228)可变地延伸,以允许改变所述第一扭锁装置和第二扭锁装置(42,44)之间的轴向距离(DL)以适应不同轴向长度的集装箱(22,22a‑d),所述吊具的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2)包括主梁(24),所述主梁由以下形成:具有相对较厚的材料厚度(MTU1)的第一上部C形梁(60;260),所述上部C形梁(60;260)被定向成限定面向下的通道;以及具有相对较薄的材料厚度(MTL1)的第二下部C形梁(62;262),所述下部C形梁(62;262)被定向成限定面向上的通道,所述上部C形梁和下部C形梁(60;260,62;262)彼此面对以限定包括所述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的内部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提升联运运输集装箱(22,22a-d)的吊具(10),所述吊具(10)包括:主框架(12),包括第一行进梁导向件(26;226)和与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件(26;226)相邻的第二行进梁导向件(28;228);第一行进梁(30;230),具有在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件(26;226)中被引导以允许沿着第一导向轴线(A1)移动的近端(34)以及连接到第一扭锁装置(42)的远端(38);以及第二行进梁(32;232),具有在所述第二行进梁导向件(28;228)中被引导以允许沿着第二导向轴线(A2)移动的近端(36)以及连接到第二扭锁装置(44)的远端(40),所述第一导向轴线和第二导向轴线(A1,A2)是平行的,其中,所述行进梁(30,32)的远端(38,40)被构造成沿相反方向从相应的所述行进梁导向件(26;226,28;228)可变地延伸,以允许改变所述第一扭锁装置和第二扭锁装置(42,44)之间的轴向距离(DL)以适应不同轴向长度的集装箱(22,22a-d),所述吊具的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2)包括主梁(24),所述主梁由以下形成:具有相对较厚的材料厚度(MTU1)的第一上部C形梁(60;260),所述上部C形梁(60;260)被定向成限定面向下的通道;以及具有相对较薄的材料厚度(MTL1)的第二下部C形梁(62;262),所述下部C形梁(62;262)被定向成限定面向上的通道,所述上部C形梁和下部C形梁(60;260,62;262)彼此面对以限定包括所述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的内部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件和第二行进梁导向件(26;226,28;228)的竖直分隔壁(37)。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中,所述第一扭锁装置和所述第二扭锁装置(42,44)能够在20英尺的位置和40英尺的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20英尺的位置中,所述第一扭锁装置与所述第二扭锁装置(42,44)之间的轴向距离(DL)适于与20英尺ISO集装箱的角铸件(20)接合,在所述40英尺的位置中,所述第一扭锁装置与所述第二扭锁装置(42,44)之间的轴向距离(DL)适于与40英尺ISO集装箱的角铸件(20)接合。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中,所述上部C形梁和下部C形梁(60;260,62;262)沿着一对纵向焊缝(64,66)焊接在一起。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中,所述上部C形梁(60;260)的竖直高度(HU)低于所述下部C形梁(62;262)的竖直高度(HL)。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件和第二行进梁导向件(26;226,28;228)各自具有矩形横截面。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进一步包括梁悬挂装置(14),其中,所述主梁(24)被悬挂在所述梁悬挂装置(14)中并且包括一对相反的外侧壁面(56,58),每个外侧壁面(56,58)设置有从其中突出并且沿着所述主梁(24)的纵向方向(L)延伸的相应的侧移轨道(52,54),每个侧移轨道(52,54)搁置在所述悬挂装置(14)的相应竖直支撑件(68)上,以允许所述主梁(24)在所述纵向方向(L)上在所述竖直支撑件(68)上移动,所述主梁(24)由面对相应的所述外侧壁面(56,58)的一对侧支撑件(70)沿着所述纵向方向(L)引导。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具,其中,所述侧支撑件(68)被构造成在所述上部C形梁(60)的高度处引导所述主梁(14)。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中,每个所述行进梁(30,32)经由滑动垫装置(72)搁置在相应的所述行进梁导向件(26,28)的内底表面上,其中,每个滑动垫装置(72)沿着相应的导向轴线(A1,A2)具有至少300mm的总长度。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中,所述主梁(24)具有第一端(74)以及第二端(76),在所述第一端处,所述第一行进梁(30)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件(26)的行进梁孔(82)延伸,在所述第二端处,所述第二行进梁(32)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行进梁导向件(28)的行进梁孔(88)延伸,其中所述主梁(24)的所述第一端(74)设置有第一钢板端环(78),该第一钢板端环包围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孔(82)并且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第二行进梁导向件(28)的后端开口(84);以及所述主梁(24)的所述第二端(76)设置有第二钢板端环(80),该第二钢板端环包围所述第二行进梁导向孔(88)并且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第一行进梁导向件(26)的后端开口(86)。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中,所述第一扭锁装置和第二扭锁装置(42,44)被构造成与所述集装箱(22)的顶面上的提升铸件(20)接合。12.一种生产吊具主梁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相对较厚材料厚度的第一C形梁(60),所述第一C形梁(60)在横截面中看时包括腹板部分,该腹板部分将从其中以相同的总方向延伸的一对凸缘互连;提供具有相对较薄材料厚度的第二C形梁(62),所述第二C形梁(62)在横截面中看时包括腹板部分,该腹板部分将从其中以相同的总方向延伸的一对凸缘互连;并且将所述第一C形梁(60)的所述凸缘沿着所述C形梁(60,62)的纵向方向(L)焊接到所述第二C形梁(62)的所述凸缘上,以形成被所述C形梁(60,62)的所述凸缘和腹板部分包围的细长空间。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纵向方向(L)将内壁元件(37)焊接到所述第一C形梁(60)的所述腹板部分;并且沿着所述纵向方向(L)将所述内壁元件(37)焊接到所述第二C形梁(62)的所述腹板部分。14.一种用于联运运输集装箱吊具(10)的行进梁(30),所述行进梁(30)具有近端(34)以及远端(38),所述近端被构造成在所述吊具(10)的主框架(12)的行进梁导向件(26;226)中被引导以允许沿着导向轴线(A1)移动,所述远端(38)与扭锁装置(42)连接,所述行进梁的特征在于由以下形成:具有相对较薄的材料厚度(MTU2)的第一上部C形梁(31),所述上部C形梁(31)被定向成限定面向下的通道;以及具有相对较厚的材料厚度(MTL2)的第二下部C形梁(33),所述下部C形梁(33)被定向成限定面向上的通道,所述上部C形梁和下部C形梁横梁(31,33)彼此面对以限定包括所述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的内部空间。15.一种用于提升联运运输集装箱的顶部提升式吊具,所述顶部提升式吊具包括第一对扭锁(18)和第二对扭锁(18),其中,每对扭锁包括第一扭锁(18a;18c)和第二扭锁(18b;18d),所述第一对扭锁和第二对扭锁(18)被布置成矩形图案,该矩形图案的长边限定纵向方向(L)并且该矩形图案的短边限定横向方向(T),所述扭锁(18)被构造成与在所述集装箱(22)的顶面上以匹配的矩形图案布置的提升铸件(20)接合,每个所述扭锁(18)包括凸形锁定插入件(19),所述凸形锁定插入件被构造成插入相应的所述提升铸件(20)的顶部开口(50)中,所述凸形锁定插入件(19)包括插入件端部部分(89),所述插入件端部部分能够围绕竖直旋转轴线(R)扭转到与相应的所述提升铸件(20)接合的锁定位置,其中,每对扭锁(18)能够在标准位置模式和宽扭锁位置WTP模式之间重新配置,在所述标准位置模式中,所述第一扭锁(18a;18c)的所述凸形锁定插入件端部部分(89)的旋转轴线(R)与所述第二扭锁(18b;18d)的所述凸形锁定插入件端部部分(89)的旋转轴线(R)之间的距离(DT)约为2258mm,在所述宽扭锁位置WTP模式中,所述第一扭锁(18a;18c)的所述凸形锁定插入件端部部分(89)的旋转轴线(R)与所述第二扭锁(18b;18d)的所述凸形锁定插入件端部部分(89)的旋转轴线(R)之间的距离(DT)约为2448mm,所述吊具(10)包括:指示器(91),所述指示器被配置为:当至少一对扭锁(18a,18b)被降低到设置有顶部开口(50)的相应的提升铸件(20)上且这些顶部开口的横向中心到中心距离对应于标准位置时,提供关于所述至少一对扭锁是否设置为WTP模式的指示。16.一种用于提升联运运输集装箱的顶部提升式吊具,所述顶部提升式吊具(10)包括第一对扭锁(18)和第二对扭锁(18),其中,每对扭锁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斯塔·卡尔松埃里克·弗伊兰德厄尔扬·卡尔松
申请(专利权)人:艾玛斯布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