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7168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12
一种工件夹持装置,其包括:抵接部件,具有沿铅锤面的平面状的工件抵接面;抓持部,以从工件抵接面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扩径的状态下压接于工件的夹持孔的内周面;夹持杆,基于向与抓持部的突出方向相反侧后退来使抓持部扩径并且使工件与工件抵接面紧密接触;驱动部,使夹持杆往返移动;以及暂定保持机构,包含在抓持部的前侧卡止于夹持孔周边部的卡止部。卡止部被设置在如下位置:在夹持杆处于前进了的状态下,该卡止部的相对于工件抵接面的轴向的间隔距离处于夹持孔的轴向长度以上且该轴向长度与夹持杆的最大移动距离的合计值以下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工件夹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夹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将抓持部插入到工件上所设的夹持孔中来保持工件的工件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时,会采用通过臂状的夹持机构来夹持工件的工件夹持装置。然而,在采用这样的工件夹持装置的情况下,必须在避免加工工具与臂发生干涉的情况下来进行工件加工。换言之,不能对工件的表面中与臂重叠的部分进行加工,因此,存在着工件的加工效率低这样的问题。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近年提出了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工件夹持装置:通过将抓持部插入到工件上所设的夹持孔中来保持工件。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上述那样的抓持部的工件夹持装置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工件夹持装置是在工件的平放状态(横置状态)下来保持该工件的装置,其包括:基座部,具有让工件载置的水平的工件就位面;筒状的抓持部,从该基座部的就位面向上方突出并且能够沿径向扩大或缩小(扩缩);夹持杆,内嵌于所述抓持部中,沿着抓持部的轴向相对地向基座部侧移动来使抓持部扩径;液压缸,使所述夹持杆沿轴向移动。在由该工件夹持装置保持的工件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夹持孔。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夹持装置,在使缩径状态的抓持部及夹持杆插入到工件的夹持孔中的情况下将工件载置于就位面,并且驱动液压缸来使夹持杆向基座部侧移动,从而能够使抓持部扩径以压接夹持孔的内周面,由此,能够将工件以横置状态来保持。而且,由于没有采用以往那样的臂状的夹持机构,因此,能够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此处,专利文献1的工件夹持装置将工件以横置状态来保持,然而,为了进一步减少工序数以实现有效的加工,还有如下的要求:使工件以立起的状态(纵置状态)保持于工件夹持装置。为此,可考虑将上述工件夹持装置转用为纵置用的工件夹持装置,但是,若单纯地将上述工件夹持装置转用为纵置用的工件夹持装置,则会产生以下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将上述工件夹持装置转用为纵置用的工件夹持装置的情况下,抓持部便以其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姿势而被设置。抓持部在刚被插入到工件的夹持孔中时,抓持部并未压接于夹持孔的内周面。另一方面,纵置状态的工件在未被抓持部压接的阶段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在抓持部被扩径而压接于夹持孔的内周面之前的期间,有可能发生抓持部从夹持孔脱出而导致工件倒下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240775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工件夹持装置:能够在工件加工时确保高加工效率地保持工件,并且能够切实地将工件以纵置状态来保持。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工件夹持装置是夹持具有夹持孔的工件的装置,其包括:抵接部件,具有与所述工件的包含所述夹持孔的开口周边的一个面面接触的平面状的工件抵接面,该工件抵接面以沿铅锤面的方式形成;抓持部,形成为从所述工件抵接面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筒状并且至少外周面的一部分能够沿径向扩缩,在缩径的状态下具有比所述夹持孔的内径小的外径,在扩径的状态下压接于所述夹持孔的内周面;夹持杆,在所述抓持部的内侧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基于向与所述抓持部的突出方向相反侧后退来使所述抓持部扩径并且使所述工件与所述工件抵接面紧密接触;驱动部,使所述夹持杆沿着所述抓持部的轴向进退移动;以及暂定保持机构,在所述抓持部的前侧将所述工件暂定保持;其中,所述暂定保持机构具有卡止于所述工件的夹持孔周边部的卡止部,该卡止部被设置在如下位置:在所述夹持杆处于前进了的状态下,该卡止部的相对于所述工件抵接面的轴向的间隔距离处于所述夹持孔的轴向长度以上且该轴向长度与所述夹持杆的最大移动距离的合计值以下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夹持装置的加工中心(machiningcenter)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包含上述工件夹持装置的夹持夹具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工件被夹持于上述夹持夹具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A是上述工件夹持装置的剖视图,表示了工件被暂定保持之前的状态。图4B是沿图4A的b-b线的剖视图。图4C是沿图4A的c-c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使工件暂定保持于上述工件夹持装置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上述工件夹持装置的工件夹持完成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简略地表示利用搬送装载机将工件搬送到上述夹持夹具的情况的说明图。图8是简略地表示通过夹持夹具夹持搬送后的工件的途中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简略地表示在夹持完成后使上述搬送装载机脱离工件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述。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夹持装置6的加工中心1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图1所示的X方向是与水平面平行的特定的一个方向(此处为左右方向),Y方向是与X方向在水平面上正交的方向(此处为前后方向)。Z方向是与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铅锤方向(上下方向)。此外,R方向是绕铅锤轴的转动方向。本实施方式的加工中心1是在以纵置的方式保持工件16(参照图3)的状态下通过加工工具(省略图示)对该工件16实施切削加工的装置。加工中心1具备:夹持夹具5,通过工件夹持装置6将工件16以纵置的方式保持;主轴头10,对夹持夹具5所保持的工件16实施切削加工。主轴头10能够沿X方向及Z方向移动,夹持夹具5能够沿Y方向移动而且能够沿R方向转动。工件16的种类只要是能够被夹持夹具5保持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工件16是车辆用发动机的气缸体的情形作为例子而进行说明。该气缸体(工件16)具有:主体部17,形成有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四个)排列成列状的气缸;凸缘部18,从主体部17的气缸轴线方向的一端面的周缘向外侧突出(参照图3及图7至图9)。此外,在图3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气缸体(工件16)具有从主体部17的气缸轴线方向的另一端面的周缘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9(参照图7至图9)。如图4A所示,工件16具有让工件夹持装置6卡合的夹持孔20。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夹持孔20兼作在由加工中心1加工时用于对工件16进行定位的定位孔,但是其也可以是为了由工件夹持装置6进行夹持而被专用(与定位孔不同)地设置的孔。相反,也可以将定位孔以外的孔兼用作夹持孔20。夹持孔20以沿厚度方向贯通凸缘部18的方式而被预先形成。在该夹持孔20的一端形成有越往外侧(表面侧)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部20a。该锥形部20a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夹持孔周边部”。加工中心1除了具备上述的夹持夹具5及主轴头10之外还具备:基部2;第一轨道14;第一台3;第一驱动部15;第二台4;第二驱动部23;第二轨道11;管柱部7;第三驱动部12;第三轨道8;头保持部9;第四驱动部13。基部2设置在设置加工中心1的地面上。在该基部2上设置有第一轨道14及第二轨道11。第一轨道14具有沿着Y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彼此平行的两个轨道部件。第一台3在第一轨道14上经由图外的滚轮而能够沿Y方向移动地被支撑。第一驱动部15是使第一台3沿Y方向移动的驱动部。第一驱动部15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驱动部15具备伺服马达和被该伺服马达驱动的滚珠螺杆机构。第二台4在第一台3上能够沿R方向转动地被支持。第二驱动部23是使第二台4转动的驱动部。第二驱动部23的结构没有特别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夹持装置,夹持具有夹持孔的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抵接部件,具有与所述工件的包含所述夹持孔的开口周边的一个面面接触的平面状的工件抵接面,该工件抵接面以沿铅锤面的方式形成;抓持部,形成为从所述工件抵接面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筒状并且至少外周面的一部分能够沿径向扩缩,在缩径的状态下具有比所述夹持孔的内径小的外径,在扩径的状态下压接于所述夹持孔的内周面;夹持杆,在所述抓持部的内侧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基于向与所述抓持部的突出方向相反侧后退来使所述抓持部扩径并且使所述工件与所述工件抵接面紧密接触;驱动部,使所述夹持杆沿着所述抓持部的轴向进退移动;以及暂定保持机构,在所述抓持部的前侧将所述工件暂定保持;其中,所述暂定保持机构具有卡止于所述工件的夹持孔周边部的卡止部,该卡止部被设置在如下位置:在所述夹持杆处于前进了的状态下,该卡止部的相对于所述工件抵接面的轴向的间隔距离处于所述夹持孔的轴向长度以上且该轴向长度与所述夹持杆的最大移动距离的合计值以下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24 JP 2015-2288171.一种工件夹持装置,夹持具有夹持孔的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抵接部件,具有与所述工件的包含所述夹持孔的开口周边的一个面面接触的平面状的工件抵接面,该工件抵接面以沿铅锤面的方式形成;抓持部,形成为从所述工件抵接面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筒状并且至少外周面的一部分能够沿径向扩缩,在缩径的状态下具有比所述夹持孔的内径小的外径,在扩径的状态下压接于所述夹持孔的内周面;夹持杆,在所述抓持部的内侧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基于向与所述抓持部的突出方向相反侧后退来使所述抓持部扩径并且使所述工件与所述工件抵接面紧密接触;驱动部,使所述夹持杆沿着所述抓持部的轴向进退移动;以及暂定保持机构,在所述抓持部的前侧将所述工件暂定保持;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森康夫榎本智章冈本良行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