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航专利>正文

一字形全互通单层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59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交桥。现有立交桥层数多,引桥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原十字路中一条路面作为纵向车辆来去直行车道,再在其上横架一单层弓形高跨桥,作为横向直行通道,另外两组C形匝道,一正一倒如C*,合围于弓形高跨桥,解决横向来去车辆左右转问题。两条U形匝道分别位于两条C形匝道内侧,解决纵向来去车辆左转问题。右转则通过两条位于U形匝道内侧的弓形小跨桥解决,同时解决了纵向行人通行问题,横向人行则通过人行天桥解决。至此在单层桥面上,实现了四方来车互不交叉也不交织、机非分离、各行其道等多种功能。特别对解决市内交通拥堵,提高城市行车速度,降低能耗等,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交桥,尤其是全互通立交桥。
技术介绍
现有立交桥层次多,占地面积大。即使如专利国际申请号为PCT/CN 03/00269,中国专利号为02222131.X半沉式四层面立交桥、02222231.6半沉内环式立交桥A、B型,不仅为四层,引桥长,而且还要下挖隧道,大多只能在郊外修建,无法解决市内交通拥堵状况,更无法在市内密集的多个十字路口都建立交桥,以彻底缓解交通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立交桥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立交桥。该桥仅以最简洁的一字形单层结构加辅助匝道,就完成了立交桥的全互通及机非分离等全部功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充分利用原十字路中一条原路面,假设为南北纵道,作为机非直行通道,保证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各自来往直行无阻;再在其垂直方向即东西向横道,架设一单层弓形高跨桥,保证横向机动车来去直行无阻。其弓背最高处离原纵向车道地面高度为允许机动车通行的最低高度,不过5m左右,引桥长度大大缩短,真正实现了短程化。并且不需另外征地和拆迁路边建筑。另外两组 形匝道,一正一倒如 ,合围于弓形高跨桥外侧。其入口端分别起于高跨桥行车方向右侧,与地平面相交,逐步向上至允许非机动车及人行通过高度时,分为左转及右转两条匝道,右转匝道继续直线平行于地面向前一段后,下行至纵道右侧与地平面相交,形成弓形小跨桥,解决了横向车辆右转问题,弓背高处离路面净空不低于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允许高度,约为2.5米左右;弓背高处长度为桥下非机动车人行道所需宽度,解决了机非分离,纵向行人及非机动车专用通道问题;左转匝道,靠道右进入人行道上空、继续向上跨越纵道,平行于地面继续前行,至弓形高跨桥桥头,大转弯跨越横道后回转向下,与纵道路面相接,即成 形匝道出道口;其跨越纵道及横道处离桥下路面净空,不低于机动车允许通行高度,约5米左右。两条U形匝道分别位于两条 形匝道内侧,端口起于纵向原车道车行方向右侧,与地平面相交,逐渐上升,于大弯处横跨于高跨桥桥头上空,高度为匝道下机动车行驶允许的高度,其端口止于高跨桥最高处并与之相接,解决了纵向左转问题。两条弓形小跨桥分别位于两条U形匝道内侧,端口起于纵向原车道车行方向右侧,止于大弓形高跨桥下坡中部并与之相接,连成弓形小跨桥,其弓背离地面净空,不低于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允许高度,解决了纵向机动车右转和纵向非动车通行问题纵向非机动车人行道,位于原纵向车道两侧,贯穿于弓形大跨桥及弓形小跨桥下。横向非机动车人行天桥,为向上向外微弯弓形天桥,两端与桥下人行道路面相接,弓背拼接于 形匝道外侧,跨越纵道上空,净空不低于桥下机动车允许通过高度。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看出,本技术立交桥结构简单、紧凑、桥面低、引桥短、不征地、不拆迁,除在市郊及高速公路各路段可建本桥外,在市中心密集繁华十字路口都能修建,为解决市内交通拥堵,开辟了新的途径。综上所述,至少可总结出如下优点特点1、桥宽不超过原路宽,不新增建筑面积,不征用一寸越来越昂贵的土地;2、不拆迁十字路口两边已形成建筑,特别是市中心建筑不容拆迁。3、施工方便根据地形和交通流量,可选择只在纵横任意一条道路上建桥;另一条道路完全可以保持原状,不动分毫;并且在建桥的那条路面上除小面积桥柱基础外,基本可不开挖路面;大部分构件还可实现场外生产,节约占用路面及施工时间。这就为市内密集道路架桥、施工,提供了地理和环境准入条件;4、大幅度降低工程费用层数减少,自然成倍缩短引桥长度;结构巧妙,自然减少更多的绕弯引桥,以前建一座桥的投资,现在可建若干座桥,为实现“全城建立交,人车任我行”创造了资金条件;5、四方来车,向左、向右、向前、调头,十六个方向互不交叉也不交织,并且机非分离,各行其道,保证了交通安全;6、缩短了行程,节约了能源和行车时间本桥除一般行车频率较低的左转绕少许弯路外,而频率特高的各方向来去直行及所有右转均不绕弯路。7、原路面得到充分利用未建桥的主干道,因未增添任何建筑,路面得到100%利用,建桥路上的少量匝道,还充分利用了人行道上空的空间。8、美观实用本桥高度降低到只有5m左右,不影响市容、不影响桥侧商家营业和市场的繁荣;9、经济实惠本桥因能建在市内繁华路口,成了宝贵的广告载体,其冠名权和长达数百米的大面积黄金广告位,将为市政建设增加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10、因桥面低、坡度小、坡道短,减少汽车加油时的噪音和废气排放,有利环保;11、桥下有一定空间,可供停车或游人休息娱乐;12、减少交警,优化和简化交通管理;13、提高整座城市行车速度本桥如串建在城市主要干道各十字路口,那在这个城市不分东南西北,穿城过境,均从头到尾全程直行不绕道、不停车;整座城市的办事效率和建设速度都会提高。附图说明说明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图1为全景示意图,图2为平面(俯视)示意图,图3为主桥立面(正视)示意图,图4为行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中1.底层原纵向车道路面,2.弓形横向高跨桥,3.横向左转 形匝道入口,4横向右转小弓形跨桥,桥下为纵向人行道,5.横向左转 形匝道出口,6.纵向左转U形匝道出口,7.纵向右转小弓形跨桥入口,桥下为纵向人行道,8.纵向左转U形匝道入口,9.人行道,10.横向人行天桥。如图5所示,纵向(南北)来去车辆,通过原地面道路(1),直行无阻;横向(东西)来去车辆,则通过弓形高跨桥(2)实现无阻通行。纵向来去车辆需左转时,则通过纵向左转U形匝道入口(8),沿U形匝道上行,绕过U弯回转平行于地平面,汇入弓形横向高跨桥(2)弓背处即成;需右转时,则通过右转直通小弓形匝道(7)直接完成。横向来去车辆需左转时,则通过 形匝道入口(3)向上跨越纵向车道(1)平行于地面直行至弓形横向高跨桥(2)桥头,大转弯跨越弓形横向高跨桥(2)后下行至出道口横向左转 形匝道出口(5)汇入纵向车道(1),实现左转;需右转时,则直接通过横向小弓形右转直通匝道(4)完成。纵向(南北)非机动车和行人则通过底层原路面(1)两侧人行道(9)穿越大小弓形高跨桥,实现自由通行;横向(东西)非机动车和行人,则通过人行天桥(10)实现自由通行。权利要求1.一种一字形全互通单层立交桥,由原地面道路及高架于空中的桥面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横向车道(2)为架在原纵向车道(1)上的单层弓形离跨桥,弓背最高处,离原纵向车道(1)路面净空,为不低于允许机动车通行的高度;两条C形匝道(3)一正一倒,合围于弓形高跨桥(2)外侧;两条U形匝道(8)分别位于两条C形匝道(3)内侧;两条弓形小跨桥(7)分别位于两条U形匝道(8)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形全互通单层立交桥,其特征在于C形匝道(3)入口端分别起于高跨桥(2)行车方向右侧,与地平面相交,逐步向上至允许非机动车及人行通过高度时,分为左转匝道(3)及右转匝道(4),右转匝道(4)继续直线平行于地面向前一段后下行至纵道(1)右侧与地平面相交形成弓形小跨桥,弓背处离路面净空不低于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允许高度;弓背长度为桥下非机动车人行道所需宽度;左转匝道(3)靠道右进入人行道上空,继续向上跨越纵道(1),平行于地面继续前行,至弓形高跨桥(2)桥头大转弯跨越横道(2)后回转向下,与纵道(1)路面相接,即成C形匝道出道口;其跨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字形全互通单层立交桥,由原地面道路及高架于空中的桥面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横向车道(2)为架在原纵向车道(1)上的单层弓形高跨桥,弓背最高处,离原纵向车道(1)路面净空,为不低于允许机动车通行的高度;两条C形匝道(3)一正一倒,合围于弓形高跨桥(2)外侧;两条U形匝道(8)分别位于两条C形匝道(3)内侧;两条弓形小跨桥(7)分别位于两条U形匝道(8)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航
申请(专利权)人:张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