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47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炉体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是循环燃烧室。该燃烧室包括腔室、连接管、燃烧机和回风口,所述腔室侧端设有用于连接吸风机进风口的连接管,腔室内设有燃烧机,腔室顶端设有用于连接炉体出风口的回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腔室内被加热的气流来加热炉体,并将炉体内温度降低的气流重新流回腔室内进行加热。这种炉体加热方式节约了成本和能源,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燃烧室
本技术涉及炉体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是循环燃烧室。
技术介绍
现有的炉体加热,都是直接使用热源对炉体加热。这种加热方式不但效率较低,而且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炉体加热效率低,且能源消耗大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燃烧室,通过腔室内被加热的气流来加热炉体,并将炉体内温度降低的气流重新流回腔室内进行加热。这种炉体加热方式节约了成本和能源,提高了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燃烧室,包括腔室、连接管、燃烧机和回风口,所述腔室侧端设有用于连接吸风机进风口的连接管,腔室内设有燃烧机,腔室顶端设有用于连接炉体出风口的回风口。具体地,所述连接管为方变圆。具体地,所述回风口与腔室内壁的连接处设有回风挡板。具体地,所述腔室上设有检修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燃烧室,通过腔室内被加热的气流来加热炉体,并将炉体内温度降低的气流重新流回腔室内进行加热。这种炉体加热方式节约了成本和能源,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中1.腔室,2.连接管,3.燃烧机,4.回风口,5.回风挡板,6.检修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一种循环燃烧室,包括腔室1、连接管2、燃烧机3和回风口4,所述腔室1侧端设有用于连接吸风机进风口的连接管2,腔室1内设有燃烧机3,腔室1顶端设有用于连接炉体出风口的回风口4。所述连接管2为方变圆。所述回风口4与腔室1内壁的连接处设有回风挡板5。所述腔室1上设有检修门6。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首先燃烧机3在腔室1内进行燃烧加热,使得腔室1内的空气温度提高。此时与连接管2相连的吸风机,就将腔室1内被加热的空气抽到炉体上,从而让炉体得到加热。然后炉体内已经温度下降的空气会被重新通过回风口4流回到腔室1内继续加热。由于回流的空气虽然温度下降,但还是高于环境温度,所以再次加热回流空气到工作温度时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被加热过的回流气体会再次被吸风机抽到炉体处用于加热,形成一个加热循环。回风口4处的挡板4可以引导回流的空气往连接管2处流动。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燃烧室,其特征是,包括腔室(1)、连接管(2)、燃烧机(3)和回风口(4),所述腔室(1)侧端设有用于连接吸风机进风口的连接管(2),腔室(1)内设有燃烧机(3),腔室(1)顶端设有用于连接炉体出风口的回风口(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燃烧室,其特征是,包括腔室(1)、连接管(2)、燃烧机(3)和回风口(4),所述腔室(1)侧端设有用于连接吸风机进风口的连接管(2),腔室(1)内设有燃烧机(3),腔室(1)顶端设有用于连接炉体出风口的回风口(4)。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道利陈泽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固艺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