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一凡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秸秆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447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秸秆燃烧装置,包括炉体、炉箅、进气管、烟管、鼓风机、过滤装置和进料槽,所述炉体内部为燃烧室,所述炉箅水平设置在炉体内靠近下端的位置处,所述鼓风机通过进气管与炉体连通,且连通处位于炉箅下端,所述进料槽穿过炉体壁后与燃烧室连通,且进料槽的末端位于炉箅的上方,所述烟管的进气口固定在炉体内侧,且位于燃烧室上端,烟管穿过炉体后成螺旋状套在进料槽上,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圆筒、过滤网和湿海绵,所述湿海绵和过滤网分别设在圆筒的首端,圆筒的末端与烟管出气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烟管对炉体外的秸秆进行预先加热,使其进入燃烧室后可以更快的燃烧,增加了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秸秆燃烧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秸秆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秸秆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以及CO等有害气体,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秸秆燃料尤其是潮湿秸秆燃烧不完全的原因主要是燃料颗粒太大,燃烧时间不充分或者灰分太大,使燃烧速度减慢或者水分过多,导致烟雾量大。因此,燃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秸秆燃烧装置,本技术通过烟管对炉体外的秸秆进行预先加热,使其进入燃烧室后可以更快的燃烧,且炉体内的烟管也成螺旋状,可以持续对炉体内进行加热,使燃烧更充分。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秸秆燃烧装置,包括炉体、炉箅、进气管、烟管、鼓风机、过滤装置和进料槽,所述炉体内部为燃烧室,所述炉箅水平设置在炉体内靠近下端的位置处,所述鼓风机通过进气管与炉体连通,且连通处位于炉箅下端,所述进料槽穿过炉体壁后与燃烧室连通,且进料槽的末端位于炉箅的上方,所述烟管的进气口固定在炉体内侧,且位于燃烧室上端,烟管穿过炉体后成螺旋状套在进料槽上,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圆筒、过滤网和湿海绵,所述湿海绵和过滤网分别设在圆筒的首端,圆筒的末端与烟管出气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炉箅倾斜设置。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料槽的首端铰接有一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烟管在炉体内呈螺旋状分布。进一步地,在所述圆筒末端设有内螺纹,在所述烟管出气口外侧设有外螺纹,圆管与烟管出气口螺纹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炉体下端设有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进料槽外套置螺旋状的烟管,利用燃烧后的废气的温度对进料槽内的秸秆预加热,避免了因秸秆潮湿丢进燃烧室后造成的燃烧不充分的问题。2.由于炉体内的烟管也为螺旋状,在对炉体内进行持续保温、加热的基础上,也可以使灰分分解,减少污染物中固体颗粒的含量,降低了污染。3.由于过滤装置与烟管螺纹连接,方便拆卸进行后续的清理和维修。本技术通过烟管对炉体外的秸秆进行预先加热,使其进入燃烧室后可以更快的燃烧,且炉体内的烟管也成螺旋状,可以持续加速灰分的分解,极大地降低了污染颗粒的排放。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附图3为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炉体,2、炉箅,3、进气管,4、鼓风机,5、进料槽,6、烟管,71、圆筒,72、过滤网,73、湿海绵,8、挡板,9、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包括炉体1、炉箅2、进气管3、烟管6、鼓风机4、过滤装置和进料槽5,在炉体1下端设有滚轮9,方便移动,炉体1内部为燃烧室,炉箅2水平设置在炉体1内靠近下端的位置处,鼓风机4通过进气管3与炉体1连通,且连通处位于炉箅2下端,保证了燃烧室内的空气量,使燃烧可以更加的充分有效。进料槽5穿过炉体1壁后与燃烧室连通,且进料槽5的末端位于炉箅2的上方,方便秸秆通过进料槽5投入到炉体1后,直接掉落在炉箅2上燃烧。为了避免秸秆灰烬堆积在进料槽下端,炉箅2倾斜设置。烟管6的进气口固定在炉体1内侧,且位于燃烧室上端,烟管6穿过炉体1后成螺旋状套在进料槽5上,利用燃烧后的废气的温度对进料槽5内的秸秆预加热,避免了因秸秆潮湿丢进燃烧室后造成的燃烧不充分的问题;为了防止烟雾从进料槽5逸出,在进料槽5的首端铰接有一挡板8。过滤装置包括圆筒71、过滤网72和湿海绵73,过滤网72和湿海绵73从内向外分别固定在圆筒71的首端(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72套在圆筒71外端并通过绳线固定,湿海绵73通过粘胶方式固定在过滤网72上),圆筒71的末端与烟管6出气口连接,在炉体1内燃烧后的烟雾通过烟管6出气口排出,在经过过滤网72过滤掉大颗粒、湿海绵73过滤掉部分有毒气体后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减少了污染。为了避免过滤装置长时间使用发生堵塞,在圆筒71末端设有内螺纹,在烟管6出气口外侧设有外螺纹,圆管与烟管6出气口螺纹连接,拆装灵活,方便后续对过滤装置的清理。为了解决燃烧后的气体中灰分过多的问题,烟管6在炉体1内也呈螺旋状分布,持续高温加热,可以使灰分分解,减少污染物中固体颗粒的含量,降低了污染,且还可以对炉体1内进行持续保温、加热的基础上,增加了燃烧效率。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秸秆燃烧装置,包括炉体、炉箅、进气管、烟管、鼓风机和过滤装置,所述炉体内部为燃烧室,所述炉箅水平设置在炉体内靠近下端的位置处,所述鼓风机通过进气管与炉体连通,且连通处位于炉箅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槽,所述进料槽穿过炉体壁后与燃烧室连通,且进料槽的末端位于炉箅的上方,所述烟管的进气口固定在炉体内侧,且位于燃烧室上端,烟管穿过炉体后成螺旋状套在进料槽上,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圆筒、过滤网和湿海绵,所述湿海绵和过滤网分别设在圆筒的首端,圆筒的末端与烟管出气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秸秆燃烧装置,包括炉体、炉箅、进气管、烟管、鼓风机和过滤装置,所述炉体内部为燃烧室,所述炉箅水平设置在炉体内靠近下端的位置处,所述鼓风机通过进气管与炉体连通,且连通处位于炉箅下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槽,所述进料槽穿过炉体壁后与燃烧室连通,且进料槽的末端位于炉箅的上方,所述烟管的进气口固定在炉体内侧,且位于燃烧室上端,烟管穿过炉体后成螺旋状套在进料槽上,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圆筒、过滤网和湿海绵,所述湿海绵和过滤网分别设在圆筒的首端,圆筒的末端与烟管出气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王一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