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禄财专利>正文

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1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包括上巢(2)、下巢(3)、可弹出支撑于下巢(3)底部的暗弓(4)、以及平衡暗弓(4)弹力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及推动支撑部抵撑于中棒(1)的内管(11)和下巢(3)中心孔壁之间的推动部件,防止中棒(1)晃动;所述支撑结构可为带扭簧(51)的支撑块(52),或是带一弹片拨动其内转的摆动式支撑块,或是具有相配合斜面的竖直推杆和支撑块,或是顶端固定在上巢(2)上、底部弯折成圆弧面的弹弓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巢定位结构解决了多折伞在撑开使用时因内外管之间管径相差较大而造成下巢容易向下滑脱的问题,且开收伞顺畅,对中棒的磨损较小,特别适用于五折或以上的多折伞。(*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晴雨伞的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折伞的、可将下巢定位于伞中棒上的结构。
技术介绍
多折伞具有可折叠收藏、携带方便的特点,因而很受人们欢迎,但越是多折的伞,特别是五折、六折甚至更多折的伞,其组成中棒的多节管件中,最外层的外管与最内层的内管之间的管径差距越大,而下巢内孔的孔径必须做得比外管还要大,当伞被撑开至中棒完全伸展的状态,下巢被藏于内管中的暗弓弹出定位于最上端的内管上时,管径最小的内管与下巢内孔之间的空隙很大,伞中棒在下巢内孔内很容易产生晃动,而所述暗弓弹出的宽度与内管的直径是有一定比例的,所以下巢容易产生向下滑脱的现象,从而无法撑开伞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名称为“伞具开伞扣合结构”、公告号为CN2516005Y的中国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在伞支骨与下巢连接端设置延伸凸杆伸进下巢内孔中将内管支撑住即可防止中棒晃动,但是这种扣合结构也具有如下缺点在伸展或折叠伞中棒时,所述延伸凸杆与伞中棒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因而开收伞时较费力,而且容易磨损中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可防止伞在撑开定位时下巢向下滑脱,又可减少开收伞摩擦力的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包括固定于中棒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在中棒外的下巢;所述中棒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内管、至少一节中管以及外管;所述内管和下巢的侧壁上开设有长孔可供暗弓弹出支撑于下巢底部限定下巢不滑落;所述暗弓的弹力迫使内管在伞的撑开使用状态偏移下巢的中心孔;另外,本技术的下巢定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下巢或上巢上平衡所述暗弓弹力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及推动支撑部抵撑于所述内管和下巢中心孔壁之间的推动部件,在伞的撑开使用状态,所述支撑部从所述下巢中心孔的内壁伸出抵压所述内管维持其不偏移下巢的中心孔,防止伞中棒晃动。所述支撑结构可采用如下四种结构 第一种、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部为带扭簧的支撑块,所述推动部件为扭簧;所述支撑块位于下巢内壁槽孔内,扭簧的一支脚与支撑块固定连接,另一支脚向上与下巢内壁槽孔相抵;在伞的撑开使用状态,所述扭簧向内带动支撑块伸出下巢内壁槽孔外直至与所述内管的管壁相抵触为止;在折叠收伞状态,所述带扭簧的支撑块受所述中管和外管的外壁推动向上转动缩入下巢内壁槽孔内。第二种、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部为摆动式支撑块,所述推动部件为顶端固定在下巢的弹片,该弹片的底部自由端保持内收的趋势,所述摆动式支撑块位于下巢内壁槽孔内,其顶部开有可供所述弹片底部自由端滑动的径向滑槽,其外端部与下巢铰接;在伞的撑开使用状态,所述弹片的下端向内拨动摆动式支撑块伸出下巢内壁槽孔外直至与所述内管的管壁相抵触为止;在折叠收伞状态,所述摆动式支撑块受所述中管和外管的外壁推动向上摆动缩入下巢内壁槽孔内。第三种、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部为位于下巢3内壁槽孔32内具有导力斜面的支撑块,所述推动部件为被限制在下巢侧壁导槽上且可上下移动一小段距离的竖直推杆,所述竖直推杆的底部具有一斜面,该斜面与所述支撑块外端部的导力斜面相配合,支撑块的内端面与底面交接处为圆弧面或斜切面;在伞的撑开使用状态,所述竖直推杆的顶部与上巢的底部相抵触不能上移,其下端部的斜面与所述导力斜面相切挤压所述具有导力斜面的支撑块伸出下巢内壁槽孔外直至与所述内管的管壁相抵触为止;在折叠收伞状态,所述上巢和下巢的距离增大,所述中管和外管依次推动具有导力斜面的支撑块缩入下巢内壁槽孔。第四种、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部和推动部件为一体化的弹弓片,该弹弓片顶端固定在上巢上,下部弯折外翘可抵撑于伞中棒和下巢中心孔壁之间的圆弧面构成所述支撑部,弹弓片的上段构成所述推动部件;在伞的撑开使用状态,所述弹弓片伸入下巢中心孔,其下部圆弧面抵撑于内管管壁和下巢中心孔壁之间。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在伞撑开使用的状态下,其支撑结构抵撑于内管与下巢中心孔壁之间以平衡暗弓的弹力,可有效防止因伞中棒晃动而导致下巢脱离暗弓而向下滑脱的现象。另外,所述支撑结构的推动部件为扭簧或弹片时,其对支撑块施加的内推力很小,但已足够在伞撑开定位时将支撑块拨转至与内管相抵的位置;当推动部件为竖直推杆时,仅在下巢上推至接近定位时该竖直推杆才对支撑块施加推动力;而当推动部件为一体化的弹弓片时,该弹弓片固定在上巢上并不跟随下巢上下移动;在伸展或折叠伞中棒时,上述各种结构的支撑块对中棒管壁的摩擦力均非常小,因而开收伞较顺畅,且对中棒的磨损也小,有利于延长伞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折叠收伞时本技术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伞在撑开使用状态时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折叠收伞时本技术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伞在撑开使用状态时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折叠收伞时本技术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伞在撑开使用状态时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折叠收伞时本技术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伞在撑开使用状态时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技术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包括固定于中棒1顶部的上巢2、滑动套接在中棒1外的下巢3。所述中棒1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内管11、至少一节中管12以及外管13。所述内管11和下巢3的侧壁上开设有长孔可供暗弓4弹出支撑于下巢3底部限定下巢3不滑落,使伞面保持撑开的状态,上述均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所述暗弓4的弹力迫使内管11在伞的撑开使用状态偏移下巢3的中心孔,为了平衡所述暗弓4的弹力防止伞中棒1在下巢3的中心孔中晃动,本技术的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在下巢3或上巢2上还设置有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及推动支撑部抵撑于所述内管11和下巢3中心孔壁之间的推动部件,在伞的撑开使用状态,所述支撑部从所述下巢3中心孔的内壁伸出抵压所述内管11维持其不偏移下巢3的中心孔。上述支撑结构具有如下四种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部为带扭簧51的支撑块52,所述推动部件为该扭簧51。在下巢3的中心孔壁上开设有足可容纳支撑块52的槽孔32,所述支撑块52安装该槽孔32内,扭簧51的一支脚与支撑块52固定连接,另一支脚向上与槽孔32孔壁的转角处相抵,扭簧51和的中心孔和支撑块52的外端铰接在下巢3上。如图2所示,在伞撑开至使用状态时,所述扭簧51的自由支脚往下张开同时带动支撑块52往内转动伸出下巢3内壁槽孔32外直至与所述内管11的管壁相抵触为止;如图1所示,在折叠中棒收伞时,所述支撑块52受所述中管12和外管13的外壁推动向上转动缩入下巢3内壁槽孔32内,同时扭簧51被折叠,其自由支脚随时准备推动该支撑块52转入下巢3的中心孔内。实施例二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部为摆动式支撑块55,所述推动部件为顶端固定在下巢3的弹片54,该弹片54的底部自由端保持内收的趋势,在下巢3的中心孔壁上开设有足可容纳摆动式支撑块55的槽孔32,所述摆动式支撑块55安装在该槽孔32底部,其顶部开有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折伞下巢定位结构,包括:固定于中棒(1)顶部的上巢(2)、滑动套接在中棒(1)外的下巢(3);所述中棒(1)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内管(11)、至少一节中管(12)以及外管(13);所述内管(11)和下巢(3)的侧壁上开设有长孔可供暗弓(4)弹出支撑于下巢(3)底部限定下巢(3)不滑落;所述暗弓(4)的弹力迫使内管(11)在伞的撑开使用状态偏移下巢(3)的中心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下巢(3)或上巢(2)上平衡所述暗弓(4)弹力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及推动支撑部抵撑于所述内管(11)和下巢(3)中心孔壁之间的推动部件,在伞的撑开使用状态,所述支撑部从所述下巢(3)中心孔的内壁伸出抵压所述内管(11)维持其不偏移下巢(3)的中心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禄财
申请(专利权)人:黄禄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