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禄财专利>正文

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1031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包括:固定在伞中棒(1)底部的伞把(2)以及收伞按钮(3);所述伞把(2)包括伞头(21)及紧配合滑动套接在其外部的外滑套(22),两者之间设有限位导向结构(23),所述收伞按钮(3)安装在所述伞头(21)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在使用时其收伞按钮不会被作为开伞按钮而误按,不会造成使用者的混乱,同时伞把可伸长或缩短以方便抓握或携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晴雨伞的伞头,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多折 伞的伞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晴雨伞的开伞按钮或收伞按钮都是直接安装在伞头上并一直 露出伞头表面的,由于自动开伞的方式占主流,当伞头上安装有按钮时,人们 就会习惯地按压该按钮开伞,这样当人们使用具有自动收伞结构的晴雨伞时就 会很不习惯,因为此时的按钮是一个收伞按钮,只能用于收伞,不能开伞,这 样人们使用时会产生混乱。此外,为了能将伞置于手提包内,多折伞的伞头通 常设计得比较短,不太好拿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收伞按钮只在伞撑开时才露出 的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釆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包括固定在伞中棒底部的伞把、以及通过按压可使伞骨收合的收伞按钮;所述伞把包括伞头以及紧配合滑动套接在所述伞头外部的外滑套,所述外 滑套与所述伞头之间设有限位导向结构,所述收伞按钮安装在所述伞头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头侧壁上安装有向外拱起的弹片,所述弹片的拱 起部分压迫所述外滑套内壁使所述伞头和外滑套紧配合。此时,所述外滑套内壁与所述弹片对应处的上部和下部可各设有一个可供 所述弹片拱起部分卡入的凹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滑套底部向上凸设有导向柱,所述伞头底部与所述导向柱对应处开有通孔,伞头侧壁安装有线弓,所述导向柱从所述通孔插 入所述伞头内腔,所述线弓压迫所述导向柱侧壁使所述伞头和外滑套紧配合。此时,所述导向柱在与所述线弓相抵的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一个可供 所述线弓卡入的凹槽。所述导向柱和通孔的水平截面呈方形。所述限位导向结构包括旋入并穿过所述外滑套内壁的导向螺丝和设置在 所述伞头外壁的轴向长孔;所述导向螺丝的内端落入所述轴向长孔中呈滑动配合。本技术的伞头还设有防夹手装置,该防夹手装置可采用以下实施方式之一一是固定设置在所述伞头顶端的防夹手套简,其内径稍大于伞中棒的最大 外径、小于伞下巢的内径。二是设置在所述伞头顶端的防夹手套管,所述防夹手套管固定或活动套接 在伞中棒上,其内径大于伞下巢的内径。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具有如下优点1、 收伞按钮在伞撑开后才会露出表面,而在收伞同时被自动遮盖,不会对使用者造成混乱;2、 伞头在外滑套下拉后变得较长,方便拿握,而在外滑套向上合起来时变得较短,方便拿握携带;3、 伞头顶部设有防夹手套管或套筒,可防止自动收伞时中棒或下巢夹伤手士匕7曰o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安装有防夹手套简8时的示意图2为本技术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安装有防夹手套管9时的示意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状态图4为所述限位导向结构23的结构示意图5为所述外滑套22内壁上凹位221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中伞头的竖向剖面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状态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伞头的竖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包括固定在伞中棒l底 部的伞把2、以及通过按压可使伞骨收合的收伞按钮3。其中,所述伞把2又包 括内部的伞头21以及与所述伞头21紧配合滑动套接的外滑套22,所述外滑套 22与所述伞头21之间设有限位导向结构23,所述收伞按钮3则安装在伞头21 的上部。为了使伞头21与外滑套22之间实现紧配合连接,可采用如下两种实施方 式之一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在所述伞头21的左右两侧壁上各开设一条竖向凹 槽212,在两个竖向凹槽212内各安装一个向外拱起的弹片5,所述弹片5的拱 起部分51压迫所述外滑套22内壁使所述伞头21和外滑套22紧配合。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外滑套22内壁与所述弹片5对应处的上部和下部 各设有一个可供所述弹片5拱起部分51卡入的凹位221。当所述外滑套22向上 或向下滑动至弹片5拱起部分51与凹位221配合的位置时,外滑套22被稳固 地定位在该位置,此时须用力下拉或上推该外滑套22才能使之滑动。实施例二、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外滑套22底部向上凸设有两根导向柱 6,所述伞头21底部与两导向柱6对应处开有两个通孔211,伞头21的左右两 侧壁各开设有一个水平槽孔215,两水平槽孔215内各安装有一线弓7,所述导 向柱6从所述通孔211插入所述伞头21内腔,所述线弓7压迫所述导向柱6侧 壁使所述伞头21和外滑套22紧配合。所述导向柱6在与所述线弓7相抵的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一个可供所 述线弓7卡入的凹槽61。同样,当所述外滑套22向上或向下滑动至线弓7与凹 槽61配合的位置时,外滑套22被稳固地定位在该位置,此时须用力下拉或上推该外滑套22才能使之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6和通孔211的水平截面呈方形,当然也可以是 其它的多边形,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所述伞头21和外滑套2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导向结构23包括旋入并穿过所述外滑套22内壁 的导向螺丝231和设置在所述伞头21外壁的轴向长孔232;所述导向螺丝231 的内端落入所述轴向长孔232中呈滑动配合,由此即可限制外滑套22的上下滑 动范围并定位其周向位置。由于多折伞的伞头一般较短,使用者握持时手指经常会放在伞中棒上,而 自动收伞的力都很大,收伞时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夹伤手指,为此,本技术 的伞头还设置有防夹手装置,可釆用以下两方式之一一、 如图l所示,在所述伞头21顶端固定设置一防夹手套简8,该防夹手 套筒8的内径稍大于伞中棒1的最大外径(即其外管的外径)。收伞时,所述防 夹手套简8套接在伞下巢与伞中棒1之间,将中棒的多节管件包在其中,可以防止中棒l夹伤手指。二、 如图2所示,在所述伞头21顶端设置一防夹手套管9,该防夹手套管9可固定或活动套接在伞中棒1上,其内径大于伞下巢的内径,在收伞状态下, 所述防夹手套管9顶部支撑于伞下巢底部,可以防止伞下巢夹伤手指。当使用者一手握着伞把, 一手向上推动下巢开伞时,所述外滑套22向下滑 至导向螺丝231位于轴向长孔232下端的下限位置,所述弹片5拱起部分51与 上部的凹位221配合或者所述线弓7与上部的凹槽61配合,所述伞头21和外 滑套22处于较稳固的部分重叠状态,所述收伞按钮3外露,所述伞把2被拉长, 此时便可按压该收伞按钮3收伞,而拉长的伞把2方便人们握持;当收伞时, 所述外滑套22在收伞弹簧的作用力下相对向上滑动至导向螺丝231位于轴向长 孔232上端的上限位置,所述弹片5拱起部分51与下部的凹位221配合或者所 述线弓7与下部的凹槽61配合,所述伞头21和外滑套n处于较稳固的完全重 叠状态,所述收伞按钮3被外滑套22遮盖,所述伞把2被缩短,此时使用者要 开伞的话就会想到推动下巢而不会误按压收伞按钮3,同时,缩短的伞把2方便拿握和携带.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包括固定在伞中棒(1)底部的伞把(2)、以及通过按压可使伞骨、中棒收合的收伞按钮(3);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把(2)包括伞头(21)以及紧配合滑动套接在所述伞头(21)外部的外滑套(22),所述外滑套(22)与所述伞头(21)之间设有限位导向结构(23),所述收伞按钮(3)安装在所述伞头(21)上。2、 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收的多折伞伞头,包括:固定在伞中棒(1)底部的伞把(2)、以及通过按压可使伞骨、中棒收合的收伞按钮(3);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把(2)包括伞头(21)以及紧配合滑动套接在所述伞头(21)外部的外滑套(22),所述外滑套(22)与所述伞头(21)之间设有限位导向结构(23),所述收伞按钮(3)安装在所述伞头(2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禄财
申请(专利权)人:黄禄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