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路况改善以及人们对车辆的需求不断提升,汽车成为越来越普及和重要的交通工具,乘客对乘坐舒适性、上下车便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行驶车速不断提升,政府及驾乘人员对行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汽车行驶正面碰撞行驶安全性已较成熟,而针对汽车的侧翻安全性,尤其对于质心较高、簧载质量较大的SUV、客车、货车等,侧翻安全性的需求日益突出;侧翻事故一般发生在高速行驶中,目前普通悬架系统正越来越难以满足侧翻安全需求,可实现汽车高速行驶中主动抗侧翻功能的悬架系统是保障侧翻安全的关键。申请公布号为CN102673340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油气悬架车姿调节系统,动力源通过阀门直接与油气弹簧连接,阀门能够控制动力源与油气悬架系统的供油量,实现车辆姿态的控制功能。但是,该悬架系统采用动力源直供流量的方式实现车辆姿态控制,从动力源到油气弹簧之间的液压管路较长,动力源的液压能量无法快速地传送到油气弹簧,所以,该系统无法实现车辆行驶中,特别是高速行驶中的快速调节功能,进而无法快速实现侧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包括动力源子系统以及涉及油气弹簧以及与油气弹簧对应连接的阀门的油气弹簧子系统,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阀门机构连接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器单元,所述蓄能器单元设置在所述阀门机构与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之间的液压管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包括动力源子系统以及涉及油气弹簧以及与油气弹簧对应连接的阀门的油气弹簧子系统,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阀门机构连接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器单元,所述蓄能器单元设置在所述阀门机构与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之间的液压管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包括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右前油气弹簧单元、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所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后油气弹簧机构,各油气弹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油气弹簧和与各油气弹簧连接的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油气弹簧单元中的阀门为调节阀,调节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阀门机构,调节阀的工作口连接对应的油气弹簧,调节阀的回油口通过液压管路连至油箱。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和/或所述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和/或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单元包括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所述第一蓄能器连接所述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第二蓄能器连接所述后油气弹簧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连接所述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连接所述后油气弹簧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子系统包括动力源和液压泵,所述动力源机械传动连接所述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进油端连至油箱,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连接所述阀门机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子系统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所述溢流阀的出油端连至油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金磊,叶帅,王长新,王华,张玄,袁昌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