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873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它是由耐磨层(1)、第一个基膜层(2)、功能胶层(3)、第二个基膜层(4)、可反复定位压敏胶层(5)和离型保护膜层(6)构成,且各层按序复合粘结为一体,其中可反复定位压敏胶层(5)的混合物料是由可反复定位压敏胶粘剂、溶剂、交联剂组成,且可反复定位压敏胶粘剂可以是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粘胶,也可以是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产品可反复粘贴定位,且在反复撕贴过程中不会损伤被粘物表面,不会因反复撕贴降低粘结强度,且胶层不会转移至被粘物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适用于各类玻璃表面的防护和装饰。
技术介绍
玻璃贴膜产品在生产时为了达到较强的粘结力,多采用剥离强度较高的压敏胶粘剂,使膜与玻璃通过压敏胶粘剂能牢固结合,增强安全性,但产品在安装完成后存在一次定型,不能反复撕贴和更换位置的情况。除玻璃门窗外,室内仍有较多家具玻璃、隔断玻璃或镜面等需要安装玻璃贴膜进行保护或装饰,为了使用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贴膜位置进行安装或调整位置,设计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使其在玻璃或其他光滑屏面进行安装时可根据需要反复调整位置。可移动玻璃贴膜安装操作简单方便且可以根据环境需求进行设计制备,使其在光滑平面可进行自行设计和改装,适合居家及办公场所玻璃安全防护或装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反复定位效果的可移动玻璃贴膜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产品在安装完成后存在一次定型,不能反复撕贴和更换位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目的,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的制备方法,由耐磨层1、第一个基膜层2、功能胶层3、第二个基膜层4、可反复定位压敏胶层5和离型膜6构成,且各层按序复合粘结为一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个基膜层2和第二个基膜层4均可以是聚酯膜、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膜、聚氨酯膜、聚氟化乙烯丙烯膜的任何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一个基膜层2和第二个基膜层4可以是透明聚酯膜、印刷聚酯膜、原色聚酯膜、镀铝聚酯膜、磁控溅射聚酯膜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离型膜6可以是聚酯离型膜、聚氟化乙烯丙烯膜离型膜、聚碳酸酯离型膜、聚乙烯离型膜、或聚氯乙烯离型膜的任何一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个基层膜2的一个表面上,涂覆形成耐磨层1的混合物料后,干燥并光固化得到耐磨层1,在第一个基膜层2的另一个表面上涂覆功能胶层的混合物料后,干燥并热固化得到功能胶层3,在第二个基膜层4的一个表面复合在功能胶层3的外表面,在第二个基膜层4的另一个表面上涂覆形成可反复撕贴压敏胶层的混合物料后,干燥并热固化得到可反复撕贴压敏胶层5,再将离型膜6复合在可反复撕贴压敏胶层5外表面,从而得到各层复合为一体的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的厚度为53~556μm。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具有复合结构,它由耐磨层1、第一个基膜层2、功能胶层3、第二个基膜层4、可反复定位压敏胶层5和离型膜6构成,且各层按序复合粘结为一体,各层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可反复定位压敏胶层5的低剥离力特性使得所述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可实现反复撕贴和移动的安装功能,且产品兼有良好的静电吸附性能和排气性,与玻璃表面具有优良的贴合效果,安装使用简单快捷。只要根据具体尺寸裁剪后,将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最外层的离型膜6剥离后粘贴在玻璃表面即可,经过多次粘贴与剥离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粘结贴性能,且具有零残胶的优异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但不受此限制。实施例所用原料,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市售工业品,通过商业渠道可以购得。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它是由耐磨层1、第一个基膜层2、功能胶层3、第二个基膜层4、可反复撕贴压敏胶层5和离型膜6构成,且各层按序复合粘结为一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个基膜层2和第二个基膜层4均可以是聚酯膜、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膜、聚氨酯膜、聚氟化乙烯丙烯膜的任何一种;优选地,述第一个基膜层2和第二个基膜层4可以是透明聚酯膜、印刷聚酯膜、原色聚酯膜、镀铝聚酯膜、磁控溅射聚酯膜中的任何一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型膜6可以是聚酯离型膜、聚氟化乙烯丙烯离型膜、聚乙烯离型膜、聚氯乙烯离型膜的任何一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个基膜层2的一个表面上,涂覆形成耐磨层1的混合物料后,干燥并光固化得到耐磨层1,在第一个基膜层2的另一个表面上涂覆功能胶层的混合物料后,干燥并热固化得到功能胶层3,在第二个基膜层4的一个表面复合在功能胶层3的外表面,在第二个基膜层4的另一个表面上涂覆形成可反复撕贴压敏胶层的混合物料后,干燥并热固化得到可反复撕贴压敏胶层5,再将离型膜6复合在可反复撕贴压敏胶层5外表面,从而得到各层复合为一体的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可选地,第一个基膜层2和第二个基膜层4可选择相同或者不同材料制成;可选地,所述基膜层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通过本体染色、磁控溅射、真空蒸镀或者硬化处理方式加工;可选地,所述第一个基膜层2与第二个基膜层4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理解的,当玻璃贴膜包含多于两层基膜层时,各基膜层使用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的厚度为53~556μm。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步骤是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实施方式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本实施方式中的功能胶层3和反复撕贴压敏胶层5的原料中均含有胶粘剂,因此,功能胶层3可作为粘接剂连接第一个基膜层2和第二个基膜层4,反复撕贴压敏胶层5可作为粘接剂连接第二个基膜层4和离型膜6,本实施方式不限制各功能层和个基膜层的制备时的复合顺序。通过将各功能层复合得到玻璃贴膜,工艺简便灵活,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所述玻璃贴膜的功能层的数量,可通过增减各功能层的数量,符合顺序调整玻璃贴膜的性能。实施例制备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具体操作如下:(A)准备原料①准备基膜层和离型膜准备第一个基膜层2为厚度23μm的透明聚酯膜;准备第二个基膜层4为厚度75μm的具有磨砂效果的印刷聚酯膜;准备厚度为36μm的聚酯离型膜6;②耐磨层物料准备按质量比为1.0:1.0比例将折射率为1.6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乙酸乙酯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形成耐磨层的混合物料,备用;③功能胶层物料准备形成所述功能胶层3的混合物料是由胶粘剂、溶剂、紫外吸收剂、交联剂组成,具体配方见表1。表1复合胶层配方比例组分胶粘剂溶剂紫外吸收剂交联剂比例(wt%)64.0034.001.200.80按表1配方量称取各组分,将紫外吸收剂与溶剂甲苯混合搅拌5-10分钟,然后两者混合搅拌10-30分钟,加入聚丙烯酸酯胶黏剂,搅拌25分钟后,加入二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再搅拌10-20分钟,用蔡恩杯测量黏度为80-110厘泊,制得形成具备紫外阻隔功能的功能胶层的混合物料,保存备用;④可反复撕贴压敏胶层物料准备所述可反复定位压敏胶层5的混合物料可以是按重量计包括如下原料: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30-50份、溶剂20-40份、紫外吸收剂0-5.0份、二异氰酸酯类交联剂5-50份),也可以是按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20-40份、溶剂30-50份、紫外吸收剂0-5.0份、二异氰酸酯类交联剂5-50份。其中二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可以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二异氰酸酯三聚体或多异氰酸酯。(B)制备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在第一个基膜层2的一个表面上,涂覆形成耐磨层1的混合物料后,干燥并光固化得到耐磨层1,在第一个基膜层2的另一个表面上涂覆功能胶层的混合物料后,干燥并热固化得到功能胶层3,具有磨砂效果的第二个基膜层4的一个表面复合在功能胶层3的外表面,在第一个基膜层4的另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耐磨层(1)、第一个基膜层(2)、功能胶层(3)、第二个基膜层(4)、可反复定位压敏胶层(5)和离型膜(6)构成,且各层按序复合粘结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耐磨层(1)、第一个基膜层(2)、功能胶层(3)、第二个基膜层(4)、可反复定位压敏胶层(5)和离型膜(6)构成,且各层按序复合粘结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玻璃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基膜层(2)和第二个基膜层(4)为聚酯膜、聚碳酸酯膜、聚氯乙烯膜、聚氨酯膜、聚氟化乙烯丙烯膜中的任何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兰芳赵强国丁锋张婷婷贲晓燕王亚飞翟亚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山由帝杉防护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