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柴油发动机或汽油发动机等汽车发动机的排气路径的上游配设用于对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例如,在直列多缸的发动机中,为了使来自多个气缸的废气集合并导向催化剂,将排气歧管连接在排气端口和催化剂之间,该排气歧管具备与各排气端口连接的多个独立排气管及其集合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1-39418号公报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采用排气从一端侧的气缸侧朝向下方的催化转化器流动的布局的情况下,来自一端侧的气缸的排气流线和其他气缸的排气流线显著不同,排气吹到催化剂上时可能会不均等。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采用从一端侧的气缸侧朝向下方的排气净化装置引导废气的排气歧管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对于排气净化装置的吹气的均等性。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排气歧管设置用于提高所述吹气的均等性的圆弧状凹部等。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其具备:排气歧管,与具有发动机主体的直列多缸发动机的排气端口连接,该发动机主体具备多个气缸;以及排气净化装置,与所述排气歧管的废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其具备:排气歧管,与具有发动机主体的直列多缸发动机的排气端口连接,该发动机主体具备多个气缸;以及排气净化装置,与所述排气歧管的废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连接,所述排气歧管具备:多个独立排气管,与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各排气端口连接;集合管,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的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从所述多个独立排气管之中的、该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的独立排气管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引导管,沿气缸列方向延伸,将从所述多个独立排气管之中的其余的各独立排气管流出的废气朝向所述一端侧的独立排气管引导,从而引导至所述集合管;L字状弯绕部,形成在所述集合管的下部,在横方向上弯曲为L字状,以使得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10 JP 2017-045690;2017.11.22 JP 2017-224921.一种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其具备:排气歧管,与具有发动机主体的直列多缸发动机的排气端口连接,该发动机主体具备多个气缸;以及排气净化装置,与所述排气歧管的废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连接,所述排气歧管具备:多个独立排气管,与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各排气端口连接;集合管,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的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从所述多个独立排气管之中的、该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的独立排气管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引导管,沿气缸列方向延伸,将从所述多个独立排气管之中的其余的各独立排气管流出的废气朝向所述一端侧的独立排气管引导,从而引导至所述集合管;L字状弯绕部,形成在所述集合管的下部,在横方向上弯曲为L字状,以使得废气朝向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上游侧的端面;以及圆弧状凹部,形成在所述集合管的所述L字状弯绕部的下面侧,朝向所述排气净化装置开口,且半径比所述L字状弯绕部的出口更大,用于促进废气的旋回,以使得沿着该集合管中的从所述一端侧的独立排气管的前端侧向下方连续的壁面而在该集合管中向下方流动的废气,一边绕着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轴心旋回,一边流入该排气净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增拓,北畠启史,高群保,加茂寿章,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