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98856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米药物是由疏水性药物和吲哚菁绿自组装而得的纳米粒子。

A new nano dru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ovel nanomedicin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nanomedicine is a nanoparticle prepared by self-assembly of hydrophobic drug and indocyanine g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纳米化
,涉及一种具有高度分散性、稳定性、粒径可控、无需额外载体、每种组分均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药品的新型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小分子肿瘤治疗药物特别是疏水性药物体内循环周期短、肿瘤靶向性低、容易损伤正常细胞的缺陷,广大科研工作者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药物递送系统,将小分子治疗药物封装到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纳米载体粒子内部,从而实现长循环周期、主动或被动的靶向及可控药物释放。如2001年研究人员发现MCM-41型介孔SiO2具有高效的药物存储和缓释性能(Chem.Mat.2001,13,(2),308-311)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介孔SiO2是良好的药物载体,并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Adv.Funct.Mater.2007,17,(8),1225-1236)。然而制备各种药物递送载体通常需要复杂的合成方案,包括超分子的自组装和化学修饰,这些过程总是难以精确控制,可重复性差,导致了载体具有极低的载药量和载药效率,限制了其在体外、体内实验中的效果。同时制备载体时使用了一种或多种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虽然新颖,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和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是否会影响药物的疗效需要逐一检验。更为重要的是,载体材料可能具有细胞毒性,会损伤正常器官,影响生物体机能,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实现药物递送系统向临床应用转化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药物递送载体存在的缺点及局限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分散、粒径可控、稳定性好、无需载体、多种治疗方式协同、安全性有保证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药物,所述纳米药物是由疏水性药物和吲哚菁绿自组装而得的纳米粒子。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疏水性药物分子之间、疏水性药物分子与吲哚菁绿(ICG)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简单的分子自组装得到纳米药物。所用药物均为FDA批准,毒副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因此在肿瘤临床治疗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较佳地,所述纳米粒子为球形形貌,粒径为5~400nm。较佳地,所述疏水性药物为疏水性抗癌药物,优选自紫杉醇、喜树碱、索拉菲尼中的至少一种。较佳地,所述纳米药物中,所述疏水性药物占整体质量的80%以上。较佳地,所述纳米药物不含有其它载体。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疏水性药物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得到第一溶液;(2)将吲哚菁绿溶于水或NaHCO3水溶液中,得到第二溶液;(3)将第一溶液与第二溶液混合,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药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以全部由FDA批准的、可用于临床应用的肿瘤治疗药物为原料,通过简单的自组装法得到了高度分散、粒径可控、稳定性好、无需载体、多种治疗方式协同、安全性有保证的新型纳米药物。本专利技术合成工艺简单易行、安全无任何污染、产量高、仅需要简单的分子自组装即可实现纳米结构的构筑,成本低、效率高、易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较佳地,第一溶液中的疏水性药物与第二溶液中的吲哚菁绿的给料质量比在5:1到1:2之间可调。较佳地,步骤(3)中,将第一溶液滴加至第二溶液中以将第一溶液与第二溶液混合,优选地,滴加速率为1~5μL/s。较佳地,步骤(3)中,使用搅拌和/或超声的方式使疏水性药物与吲哚菁绿混合均匀进而自组装为纳米结构。较佳地,还包括将纳米药物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优选地,使用离心的方法进行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备自组装纳米药物的处理方式的流程图。图2是实施例1中合成的紫杉醇-ICG自组装纳米药物的TEM图,直观地显示出规整的球形形貌、均一的粒径和高度的分散性。图3是实施例2中合成的喜树碱-ICG自组装纳米药物的TEM图,直观地显示出规整的球形形貌、均一的粒径和高度的分散性。图4是实施例3中合成的索拉菲尼-ICG自组装纳米药物的TEM图,直观地显示出规整的球形形貌、均一的粒径和高度的分散性。图5是实施例4中合成的紫杉醇-ICG自组装纳米药物(给料质量比1:1)的TEM图,直观地显示出规整的球形形貌、均一的粒径和高度的分散性。图6是实施例5中合成的紫杉醇-ICG自组装纳米药物(滴加速率5μL/s)的TEM图,直观地显示出规整的球形形貌、均一的粒径和高度的分散性。图7是实施例6中合成的紫杉醇-ICG(水样)自组装纳米药物的TEM图,直观地显示出规整的球形形貌、均一的粒径和高度的分散性。图8是实施例7中合成的喜树碱-ICG(水样)自组装纳米药物的TEM图,直观地显示出规整的球形形貌、均一的粒径和高度的分散性。图9是实施例8中合成的索拉菲尼-ICG(水样)自组装纳米药物的TEM图,同样能看出完整的球形形貌、均匀的粒径和很好的分散性。图10是合成的紫杉醇-ICG自组装药物的粒径分布图。图11是合成的喜树碱-ICG自组装药物的粒径分布图。图12是合成的索拉菲尼-ICG自组装药物的粒径分布图。图13是合成的紫杉醇-ICG自组装药物(给料质量比1:1)的粒径分布图。图14是合成的紫杉醇-ICG自组装药物(滴加速率5μL/s)的粒径分布图。图15是合成的紫杉醇-ICG(水样)自组装药物的粒径分布图。图16是合成的喜树碱-ICG(水样)自组装药物的粒径分布图。图17是合成的索拉菲尼-ICG(水样)自组装药物的粒径分布图。图18是紫杉醇-ICG的PBS溶液的照片。可以观察到胶体特有的丁达尔效应。图19是紫杉醇白色粉末直接分散在水中,形成了白色沉淀。图20是喜树碱-ICG的PBS溶液的照片。可以观察到胶体特有的丁达尔效应。图21是喜树碱白色粉末直接分散在水中,并不能溶解,始终有沉淀存在。图22是索拉菲尼-ICG的PBS溶液的照片。可以观察到胶体特有的丁达尔效应。图23是索拉菲尼淡黄色粉末直接分散在水中,并不能溶解,始终有沉淀存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下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附图和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了一种治疗药物递送新思路,即通过FDA批准药品的自组装制备高度分散、粒径可控、稳定性好、安全性有保证的新型纳米药物,不需要额外的载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步骤繁琐、效率低、可重复性差、安全性无保证等问题。在此公开一种纳米药物,所述纳米药物是由疏水性药物和吲哚菁绿自组装而得的纳米粒子。自组装(self-assembly),一般是指基本结构单元(分子,纳米材料等)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技术。在自组装的过程中,基本结构单元在基于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下自发的形成为一个稳定、具有一定规则几何外观的结构。这里的“自组装”是指疏水性药物和吲哚菁绿自发形成球形的有序结构的形成制备过程。疏水性药物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疏水性药物,更优选为疏水性小分子抗癌药物,例如紫杉醇、喜树碱、索拉菲尼等。在纳米药物中,疏水性药物的比例可调,例如可占整体质量的80%及以上。这样,药物装载量大,药物利用率高。纳米粒子可为球形形貌。纳米粒子的粒径可调,例如在5nm~400nm可调控,优选为30~100nm。而且,该纳米粒子可以高度分散。所述纳米药物中,可以仅由疏水性药物和吲哚菁绿组成,不含有其它载体材料。也就是说,选择ICG为唯一辅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是由疏水性药物和吲哚菁绿自组装而得的纳米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是由疏水性药物和吲哚菁绿自组装而得的纳米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为球形形貌,粒径为5~4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药物为疏水性抗癌药物,优选自紫杉醇、喜树碱、索拉菲尼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中,所述疏水性药物占整体质量的80%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不含有其它载体。6.一种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疏水性药物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得到第一溶液;(2)将吲哚菁绿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渠子于罗丹陈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