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56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包括后桥下推力杆、推力杆支座垫板和两个推力杆支座,所述两个推力杆支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后桥下推力杆的前球头连接,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一端的上方固定在纵梁合件和后桥前横栅上,下方固定在所述推力杆支座上,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另一端的上方固定在下纵梁、两侧加强梁和内横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推力杆支座上的力通过推力杆垫板,缓和过渡到固定在推力杆垫板上的下纵梁、两侧加强梁、内横梁、纵梁合件和后桥前横栅上,从而降低了周边后桥段及行李舱段矩形管受力撕裂的风险,同时,对行李舱段与后桥段车架模块连接处起到加强作用。

A load carrying structure at the lower thrust bar of rear axle of fully loaded passenger car underfr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rce transfer structure at the lower thrust rod of the rear axle of a fully loaded passenger car chassis, which comprises a thrust rod under the rear axle, a thrust rod support pad and two thrust rod supports. The two thrust rod support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ball head of the thrust rod under the rear axle through bolts,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thrust rod support pad plate is fixed. On the longitudinal beam assembly and the front transverse grid of the rear bridge, the lower part is fixed on the thrust rod support,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thrust rod support cushion plate is fixed on the lower longitudinal beam, the strengthened beams on both sides and the inner transverse beam. The force on the thrust rod suppor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ransferred through the thrust rod pad to the lower longitudinal beam fixed on the thrust rod pad, the strengthened beams on both sides, the inner transverse beam, the longitudinal beam assembly and the front transverse grid of the rear bridge, thereby reducing the risk of force tearing of the rectangular pipe in the peripheral rear bridge section and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sec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and the rear bridge section. The connection of section frame module plays a reinforcing r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
本技术涉及全承载客车底架
,特别涉及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
技术介绍
客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路面情况复杂,制动、弯扭情况经常发生,客车后空气悬架下纵向推力杆与行李舱段、后桥段矩形管连接处往往存在着应力过大的情况,甚至断裂情况偶有发生。通常,推力杆连接结构包括推力杆座、推力杆和将推力杆连接在推力杆座上的球头关节,球头关节由于受力集中,易发生损坏或脱落等问题,同时客车行驶中,发生紧急制动等情况时,仍会出现后桥段矩形管发生受力撕裂现象。申请文件CN201420164810.6公开了一种推力杆座,该推力杆座包括底板和连接部,且连接部包括相对于底板向上延伸的两个末端,该两个末端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其中,连接部为至少两个,同一连接部上的连接孔的轴线相互平行,不同连接部上的连接孔的轴线相互成角度。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推力杆连接结构和车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力杆座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部,每个连接部分别通过球头关节分别连接推力杆,并且各个推力杆延伸的方向互成角度。这样,避免了球头关节上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而且能够保持各个推力杆之间互成角度的延伸,确保了推力杆和推力杆座的连接结构能够承受车辆横向和纵向的推力。然而,该技术方案不能避免客车行驶中发生紧急制动等情况时,后桥段矩形管会发生受力撕裂现象,且不具有对后桥段与行李舱段车架模块连接处加强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当推力杆的前球头集中受力时,力能缓和过渡到周边后桥段及行李舱段的矩形管,降低周边矩形管受力撕裂的风险,同时对后桥段与行李舱段车架模块连接处能起到加强作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包括后桥下推力杆、推力杆支座垫板和两个推力杆支座,所述两个推力杆支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后桥下推力杆的前球头连接,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一端的上方固定在纵梁合件和后桥前横栅上,下方固定在所述推力杆支座上,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另一端上方固定在下纵梁、两侧加强梁和内横梁上。当客车发生紧急制动等情况时,后桥下推力杆的前球头集中受力,通常是通过推力杆支座直接将力传递至周边后桥段及行李舱段矩形管上,而本步的有益效果是,力先由推力杆支座传递至推力杆垫板再传递到固定在推力杆垫板上的下纵梁、两侧加强梁、内横梁、纵梁合件和后桥前横栅上,从而降低后桥段及行李舱段矩形管受力撕裂的风险,同时,对行李舱段与后桥段车架模块连接处起到加强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可选地,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二水平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水平段高于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两端分别于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连接。推力杆支座垫板呈“Z”型结构,其制造工艺简单,同时该结构便于与推力杆支座、下纵梁、两侧加强梁、内横梁、纵梁合件和后桥前横栅的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推力杆支座对称固定在第一水平段下方,所述第一水平段上方固定在纵梁合件和后桥前横栅上,所述第二水平段上方固定在下纵梁、两侧加强梁和内横梁上。该结构对行李舱段与后桥段车架模块连接处起到了加强作用。可选地,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厚度为6-8mm。可选地,所述推力杆支座厚度为40-45mm。推力杆支座垫板厚6-8mm和推力杆支座厚度40-45mm,满足了底架对屈服强度要求及客车轻量化设计要求。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第一水平段下方固定两个推力杆支座,推力杆支座通过螺栓与推力杆球头连接,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的第一水平段上方固定在纵梁合件和后桥前横栅上,第二水平段上方固定在下纵梁、两侧加强梁和内横梁上,当客车发生紧急制动等情况时,力经过推力杆支座垫板,缓和过渡到下纵梁、两侧加强梁、内横梁、纵梁合件和后桥前横栅上,进而降低周边矩形管受力撕裂的风险,同时,对行李舱段与后桥段车架模块连接处起到了加强作用;6-8mm厚度的推力杆支座垫板和40-45mm厚度的推力杆支座,符合底架对屈服强度要求及客车轻量化设计要求;本技术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具有通用性,可在多种全承载客车底架上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推力杆支座和推力杆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后桥下推力杆;2-推力杆支座;3-推力杆支座垫板;301-第一水平段;302-第一竖直段;303-第二水平段;4-下纵梁;5-加强梁;6-内横梁;7-纵梁合件;8-后桥前横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推力杆支座和推力杆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如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包括后桥下推力杆1、推力杆支座垫板3和两个推力杆支座2,所述两个推力杆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桥下推力杆、推力杆支座垫板和两个推力杆支座,所述两个推力杆支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后桥下推力杆的前球头连接,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一端的上方固定在纵梁合件和后桥前横栅上,下方固定在所述推力杆支座上,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另一端的上方固定在下纵梁、两侧加强梁和内横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桥下推力杆、推力杆支座垫板和两个推力杆支座,所述两个推力杆支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后桥下推力杆的前球头连接,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一端的上方固定在纵梁合件和后桥前横栅上,下方固定在所述推力杆支座上,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另一端的上方固定在下纵梁、两侧加强梁和内横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承载客车底架后桥下推力杆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杆支座垫板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二水平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水平段高于第二水平段,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晓东钱承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