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70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智能蓄电池传感器,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包括主体部、用于夹持蓄电池的夹持件及用于与一搭铁线连接的连接桥,所述主体部内设置有处理器,所述连接桥包括连接件及固定于所述连接件的螺栓,所述螺栓包括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供一螺母旋转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螺杆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无法沿周向旋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螺杆可以相对于连接件沿周向旋转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将所述搭铁线安装至所述连接桥上后,旋转所述螺母时,无需使用专用的工具将所述螺杆固定,即可轻松的将所述螺母旋上,其安装较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蓄电池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蓄电池传感器,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可以应用于汽车领域。
技术介绍
在很多领域,需要使用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以汽车领域中汽车启停系统里面的智能蓄电池传感器为例,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包括有主体部、连接器、电池夹持件以及用于与一搭铁线连接的连接桥,所述主体部内设置有处理器。所述连接桥包括有连接片及组装至所述连接片的螺栓,所述连接片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螺栓具有头部和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供螺母旋转的外螺纹,所述搭铁线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螺杆的另一贯穿槽。当需要安装所述搭铁线时,先将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贯穿孔,再将所述搭铁线套设在所述螺栓上,最后,再将所述螺母旋上。由于所述螺栓相对于所述连接片可以旋转,所以,在旋转所述螺母前,需要先用专用的工具夹住所述头部使所述螺栓无法转动,否则,很难将所述螺母旋上。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型的方案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安装较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蓄电池传感器,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包括主体部、用于固定蓄电池的夹持件及用于与一搭铁线连接的连接桥,所述主体部内设置有处理器,所述连接桥包括连接件及固定于所述连接件的螺栓,所述螺栓包括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供一螺母旋转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螺杆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无法沿周向旋转。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螺栓包括头部,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螺栓通过铆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件固定。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设置有位于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头部之间的铆接凸部。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铆接凸部在所述外螺纹的一端设置有导引面。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设置有位于所述铆接凸部与所述头部之间的让位槽。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螺栓包括头部,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螺栓设置有位于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头部之间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横截面呈非圆形,所述贯穿孔的横截面与所述配合部的横截面相匹配。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螺栓一体成型。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搭铁线转动的阻挡部。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部包括有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头部的阻挡面。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还包括有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和基部共同包围形成有向外开口的对接腔,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裸露于所述对接腔的接触部及固定于所述基部的固定部,所述基部包括有包围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加强凸部和与所述第一加强凸部相邻设置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螺杆可以相对于连接件周向旋转而言,本技术中,在将所述搭铁线安装至所述连接桥上后,旋转螺母时,无需使用专用的工具将所述螺杆固定,即可轻松的将所述螺母旋上,其安装较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蓄电池传感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智能蓄电池传感器沿连接器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智能蓄电池传感器沿连接器的另一个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智能蓄电池传感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6所示智能蓄电池传感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8为图1所示智能蓄电池传感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为图1所示智能蓄电池传感器沿螺栓的剖视图。图10为图1所示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安装至搭铁线的立体图,其中包含有一个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智能蓄电池传感器的连接桥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蓄电池传感器100,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100可以应用于汽车启停系统中,检测点火设备的电池电量,并提示用户。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100包括有主体部1、连接器2、连接桥3及夹持件4。结合图6和图7,所述主体部1包括有底壳11和上盖12,所述底壳11形成有容纳空间110,所述容纳空间110内收容有电路板5和处理器(未图示)等功能模块,用于感应和处理相应的信号和数据。所述连接器2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所述对接连接器通常设置在一根线束上)插接配合。结合图10,所述连接桥3用于与一搭铁线6相连而实现接地功能。所述夹持件4用于夹持蓄电池(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4具有负极卡箍41,用于夹持固定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柱。下面结合图2至图3、图6至图11重点介绍所述连接桥3。重点参图3、图8和图10,所述连接桥3包括连接件31及固定于所述连接件31的螺栓32。所述连接件31优选呈板状,所述连接件31设置有贯穿孔310。所述螺栓32包括有头部321和螺杆322,所述螺杆322穿过所述贯穿孔310,所述螺杆322上设置有供一螺母8旋转配合的外螺纹323,所述螺杆322相对于所述连接件31无法沿周向旋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螺杆可以相对于连接件沿周向旋转而言,本技术中,在将所述搭铁线6安装至所述连接桥3上后,旋转所述螺母8时,无需使用专用的工具将所述螺栓32固定,即可轻松的将所述螺母8旋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螺栓32与所述连接件31设置为一件式,通过将所述连接件31与所述螺栓32设置为一体成型而实现所述螺栓32相对于所述连接件31无法沿周向旋转,该种情形下,所述螺栓32无需设置所述头部321,所述连接件31无需设置所述贯穿孔31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仅有图3和图8显示了所述螺栓32的外螺纹323,其他图中均没有显示出来,不代表其没有外螺纹323。重点参图3、图8至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桥3被设置为包括两个单独的部件:所述连接件31和螺栓32,为了使所述螺杆322相对于所述连接件31无法沿周向旋转,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螺栓32通过铆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件31固定,通过铆接的方式使所述螺栓32与所述连接件31紧密固定,所述螺杆322无法相对于所述连接件31沿周向旋转。进一步地,所述螺栓32设置有位于所述外螺纹323与所述头部321之间的铆接凸部324,通过在所述螺栓32上设置所述铆接凸部324来实现所述螺栓32与所述连接件31的铆接。较优选的,所述铆接凸部324在所述外螺纹323的一端设置有导引面325。所述导引面325可以导引所述铆接凸部324与所述连接件31的铆接,有助于使其铆接更佳顺利。较优选的,所述螺栓32设置有位于所述铆接凸部324与所述头部321之间的让位槽326。通过设置所述让位槽326,一方面,当所述螺栓32与所述连接件31相互铆接时,所述让位槽326可以给所述铆接凸部324提供一定的让位,可以避免过硬挤压而损坏零部件;另一方面,所述螺栓32与所述连接件31在相互铆接过程中会产生碎屑,所述让位槽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包括主体部、用于夹持蓄电池的夹持件及用于与一搭铁线连接的连接桥,所述主体部内设置有处理器,所述连接桥包括连接件及固定于所述连接件的螺栓,所述螺栓包括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供一螺母旋转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螺杆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无法沿周向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包括主体部、用于夹持蓄电池的夹持件及用于与一搭铁线连接的连接桥,所述主体部内设置有处理器,所述连接桥包括连接件及固定于所述连接件的螺栓,所述螺栓包括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供一螺母旋转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螺杆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无法沿周向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螺栓包括头部,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螺栓通过铆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件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设置有位于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头部之间的铆接凸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凸部在所述外螺纹的一端设置有导引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设置有位于所述铆接凸部与所述头部之间的让位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蓄电池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贯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双孟祥茹王瑶杨宇佳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