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春专利>正文

塑片式抄纸机圆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039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塑片式抄纸机圆网,由网轴,间隔套,多个轮辐和圆网片组成。其特征在于圆网片是由塑料一体注塑而成的、由若干个竖立排列的径向薄片和若干个轴向排列的支撑联杆构成的网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较好地克服了现有圆网片的网面凹凸不平,整体结构性差,易腐蚀等弊端,具有网面均匀度高、脱水效果好、耐腐蚀、造价低、维修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造纸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抄纸机用的塑片式圆网,是对现有抄纸机圆网的改进。圆网是抄纸工序中纸浆脱水成型的必备装置,抄纸时,首先要将造纸原料粉碎成浆,加水送至网槽内,通过抄纸机的启动,带动圆网转动,纸浆随之挂到圆网上覆盖着的网面上,通过网部脱水和设在网部的胶滚的滚压,将水份沥出,纸浆送往烘缸成纸张,该工艺过程对网面的均匀度要求较严。目前,造纸厂普遍使用的抄纸机圆网是几十年一直沿用至今的绕线式钢铁结构圆网,即在网面上用铜棒做为支撑,铜棒上按间隔刻出凹痕,紫铜线在各个凹痕处螺旋缠绕,形成整个圆网面。该结构的不足之处是铜线松紧不一致,造成网面凹凸不平,整体结构差,容易脱线和损坏,而且工艺复杂,耐腐蚀程度低,造价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面均匀度好,精度高,脱水效果好,耐腐蚀,造价低,工艺简单,维修方便的塑片式抄纸机圆网。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网轴1,安装在网轴1上的左外轮辐8、右外轮辐16和多个内轮辐6以及安装在网轴1上各轮辐之间的间隔套2和安装在轮辐外表面上的圆网片12构成,其特征在于圆网片12是由塑料一体注塑而成的由若干个竖立排列的径向薄片18和若干个轴向排列的支撑联杆17构成的网片。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圆网片改变过去绕线式铜铁结构,采用竖立排列的径向薄片和轴向排列的支撑联杆连接成网的结构,使得整个网面平整、精度高,脱水效果好,纸张成型均;而且圆网片改变了老式圆网单片安装的方式,采用单元网片相互间的销轴与凹孔的插接方式连接成一体的结构,使得工艺简单,整体结构性好,网面的径向承载能力明显高于现有圆网,且安装工艺简单,同时在轮辐与圆网片连接处的圆周内壁上设有止口,可起到更好的径向支撑作用。本技术的优点还在于克服了原有老式圆网片采用铜铁材料易腐蚀、造价高的弊端,除网轴与标准件外,其余均采用塑料制成,降低生产成本50%,而且可重复使用多次,维修方便,耐腐蚀程度高,工艺简单。下列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6为图1中中间单元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K向视图;图8为图6和图13的B部剖面图;图9为图6和图11的C部剖面图;图10为图6、图11和图13的A向视图;图11为图1中左侧单元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K向视图;图13为图1中右侧单元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K向视图;图15为本技术中单元网片的轴向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给予详细描述。图1所示,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由网轴1,安装在网轴1上的左外轮辐8、右外轮辐16和多个内轮辐6以及安装在网轴1上各轮辐之间的间隔套2和安装在轮辐外表面上的圆网片12构成,其特征在于圆网片12是由塑料一体注塑而成的由若干个竖立排列的径向薄片18和若干个轴向排列的支撑联杆17构成的网片。本技术中,圆网片12由若干个单元网片组合构成,每个单元网片由一定数量的径向薄片18和轴向支撑联杆17构成,每个单元网片中的每个支撑联杆17的一端为销轴20,另一端为凹孔19,每个单元网片上下两侧的最外端的支撑联杆17上开有若干个连接孔23,每个单元网片相互间通过上述销轴20与凹孔19之间的插接和通过螺栓或铆钉与连接孔23的连接实现单元网片间的连接。圆网片12与左、右轮辐8、16通过支撑联杆17的端头与左、右轮辐8、16上开设的对应凹孔13、14插接固定配合连接;内轮辐6与邻近的圆网片12的径向薄片18通过止口15配合,相互间用铆钉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圆网片12是由左侧单元网片5(见图11)、多组中间单元网片7(见图6)和右侧单元网片11(见图13)组合构成,中间单元网片7根据实际所需确定设立几组,至少要有一组中间单元网片。图15是各单元网片的轴向视图。每个单元网片的径向薄片18和轴向支撑联杆17的数量是根据实际所需而定,基本范围是径向薄片18为10片至20片之间,轴向支撑联杆17为15根至30根,本实施例中径向薄片18为14至15片,轴向支撑联杆17为20根。这些单元网片径向等分成若干组,本实施例中分成6组,安装时每两组、两组地铆接,最后形成圆网(见图5)。安装时,先将左外轮辐8安装在网轴1的左端,左侧单元网片5径向六组网片的支撑联杆17的端头依次铆接到左外轮辐8上的凹孔13内(见图1、图4),再将左侧单元网片5径向六组网片上下两侧的最外端的支撑联杆17上的连接孔23(见图11、图12)通过铆钉10相互铆接在一起(见图3),左侧单元网片5的径向长片21与左内轮辐6在轮辐径向止口15处通过铆钉4铆接在一起(见图2)。接下来安装中间单元网片7,为使整个圆网片12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本实施例中,将中间单元网片7与左侧单元网片5径向相错二分之一位置后再与左侧单元网片5铆接,中间单元网片7径向六组网片的销轴20(见图6)依次铆结在左侧单元网片5的凹孔19内(见图11),再将中间单元网片7径向六组网片上下两侧的最外端的支撑联杆17上的连接孔23(见图6、图7)通过铆钉10相互铆接在一起(见图3),然后再将内轮辐6与中间单元网片7的长片21在内轮辐6的径向止口15处通过铆钉4铆接在一起(见图2)。本技术中,内轮辐6是按网面的实际需要规格而设置的多个内轮辐,通过上述安装方法达到所需的内轮辐6的数量后,再将右侧单元网片11与中间单元网片7径向相错二分之一位置后与中间单元网片7铆接,右侧单元网片11径向的六组网片左侧的销轴20依次轴向铆接在中间单元网片7的凹孔19内,再将右侧单元网片11的径向六组网片上下两侧的最外端的支撑联杆17上的连接孔23(见图13、14)通过铆钉10相互铆接在一起。然后将右外轮辐16安装在网轴1的右端,右侧单元网片11径向六组网片的支撑联杆17的端头依次插入右外轮辐16上的凹孔14内铆接到右外轮辐16上。为防止内、外轮辐的轴向串动和径向转动,左外轮辐8和右外轮辐16外侧两端用罗母9紧固在网轴1上,左外轮辐8和右外轮辐16的内侧及数个内轮辐6用顶丝3调整和固定在网轴1上(见图1、图5)。各轮辐之间装有间隔套2,其距离相等。图8所示,是单元网片间相互铆接时,其径向相错二分之一位置铆接时其支撑联杆17的结构剖面图;图9所示,单元网片相互铆接时用的凹孔19的结构剖面图;图10所示,是各单元网片上下两侧最外端的支撑联杆17的结构示意图,各单元网片径向连接时通过连接孔23使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支撑联杆。为了更好地解决现有老式圆网采用铜铁材料易腐蚀、造价高,不易维修的弊端,本技术除网轴和标准件均采用塑料制成,可节约大量的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降低造价50%,而且可重复使用多次,维修方便。本技术使用时,整机安装到抄纸机或圆网浓缩机上,将网布覆盖到圆网片上即可使用。本技术还可用于石棉瓦机上。权利要求1.一种塑片式抄纸机圆网,由网轴(1),安装在网轴(1)上的左外轮辐(8)、右外轮辐(16)和多个内轮辐(6)以及安装在网轴(1)上各轮辐之间的间隔套(2)和安装在轮辐外表面上的圆网片(12)构成,其特征在于圆网片(12)是由塑料一体注塑而成的由若干个竖立排列的径向薄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片式抄纸机圆网,由网轴(1),安装在网轴(1)上的左外轮辐(8)、右外轮辐(16)和多个内轮辐(6)以及安装在网轴(1)上各轮辐之间的间隔套(2)和安装在轮辐外表面上的圆网片(12)构成,其特征在于圆网片(12)是由塑料一体注塑而成的由若干个竖立排列的径向簿片(18)和若干个轴向排列的支撑联杆(17)构成的网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春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