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条轮及轮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351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轮辋,包括轮辋本体,所述轮辋本体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布置有若干个筋条,所述筋条倾斜布置,并凸出于轮辋本体内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辐条轮,包括轮毂、轮辋及位于轮毂、轮辋之间的多根辐条,所述轮辋为如上所述的轮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轮辋本体内壁设置筋条,能有效提高强度,且筋条倾斜布置,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进而能够减少涡流风阻,提高行驶稳定性。

A spoke wheel and ri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heel rim, which comprises a wheel rim body. A number of rib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wheel rim body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nd the ribs are inclined to be arranged and protruded from the inner wall of the wheel rim body.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spoke wheel, which comprises a hub, a rim and a plurality of spoke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hub and the rim, the rim being the rim as described above. By installing ribs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rim body, the strength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the ribs are inclined to arrange, and have a certain guiding func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eddy current wind resistance and improving the driving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条轮及轮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尤其涉及一种辐条轮及轮辋。
技术介绍
在摩托车和自行车中,经常使用辐条轮。辐条轮主要包括轮毂、轮辋及连接轮毂、轮辋的辐条,其通过轮辋和辐条变形由此能够吸收冲击并且还能够实现轻型化,如遇障碍可以自行调整。目前,市场上的辐条轮,特别是适用于真空胎的辐条轮,其存在结构强度差的问题,进而影响行驶稳定性,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辐条轮及轮辋,以解决现有用于真空胎的辐条轮结构强度差,影响行驶稳定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轮辋,包括轮辋本体,所述轮辋本体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布置有若干个筋条,所述筋条倾斜布置,并凸出于轮辋本体内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筋条的内侧端面为一中心向外侧凹陷的圆弧面;圆弧面的设计能够起到一定导流作用,进一步减少涡流风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筋条与轮辋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4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筋条上开有辐条固定孔;进而便于固定辐条,以适用真空胎,从而无需额外设置辐条固定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筋条与轮辋本体为一体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轮辋本体的内壁在轮辋本体轴向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导向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轮辋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增加强度的环形凸筋;进一步增强轮辋本体的强度,提高行驶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环形凸筋为2条,对称分布。一种辐条轮,包括轮毂、轮辋及位于轮毂、轮辋之间的多根辐条,所述轮辋为如上所述的轮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轮辋本体内壁设置筋条,能有效提高强度,且筋条倾斜布置,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进而能够减少涡流风阻,提高行驶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轮辋的主视图;图2为轮辋的俯视图;图3为轮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轮辋,包括轮辋本体1,所述轮辋本体1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布置有若干个筋条3,所述筋条3与轮辋本体1为一体结构,筋条3倾斜布置,其与轮辋本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筋条3凸出于轮辋本体1内壁,且筋条3的内侧端面为一中心向外侧凹陷的圆弧面6,所述筋条3轴向两端上均开有辐条固定孔4,所述轮辋本体1的内壁在轮辋本体1轴向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导向面5,且轮辋本体1的外壁上对称布置有2条用于增加强度的环形凸筋2。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筋条3与轮辋本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筋条3与轮辋本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亦可以为15°或45°或位于两者之间的任意数值,本实施例是结合生产成本、导流性能后的优选方案。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辐条轮,包括轮毂、轮辋及位于轮毂、轮辋之间的多根辐条,所述轮辋为如上所述的轮辋。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辋,包括轮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本体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布置有若干个筋条,所述筋条倾斜布置,并凸出于轮辋本体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辋,包括轮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本体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布置有若干个筋条,所述筋条倾斜布置,并凸出于轮辋本体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的内侧端面为一中心向外侧凹陷的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与轮辋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上开有辐条固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辋,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福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凯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