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汽车轮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80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碳纤维汽车轮毂结构,轮辋具有一硬压成型的连接区域,第一连接区域用于连接碳纤维轮辐;第一连接区域沿着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碳纤维轮辐具有与第一连接区域对接的第二连接区域,第二连接区域具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碳纤维轮辐在第二连接区域远离第一连接区域的一侧具有预埋金属件,预埋金属件由远离第二连接区域的一侧向着靠近第二连接区域的方向设置螺纹孔,螺纹孔连通至第二连接孔;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与螺纹孔固定连接;螺钉的螺帽与第一连接孔的连接缝隙处填充密封胶;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相向的一侧涂覆有粘黏物质,碳纤维轮辋、碳纤维轮辐依靠螺钉和粘黏物质固定连接。

Carbon fiber automobile hub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rbon fiber automobile hub structure, the rim has a rigidly pressed connection region, the first connection region is used to connect the carbon fiber spoke, the first connection region is arranged with a first connection hol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its thickness, the carbon fiber spoke has a second connection region but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on region,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area has a second connecting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hole; the carbon fiber spoke has a pre-embedded metal part on the side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area far from the first connecting area; the pre-embedded metal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threaded hole from the side far from the second connecting area to the direction near the second connecting area, and the threaded hole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onnecting area. The screw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hread hole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hol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hole; the nut of the screw is filled with sealant at the connecting gap between the first connecting hole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hole; the side opposite the first connecting area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area is coated with adhesive material, and the carbon fiber rim and the carbon fiber spoke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by the screw and adhesive material. Th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汽车轮毂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轮,尤其涉及汽车轮毂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汽车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己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各项性能指标的提高,世界各国政府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所以,汽车轻量化己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汽车一般部件重量减轻1%,可以节油1%,运动部件重量每减轻1%,可以节油20%。汽车轮毅是装在汽车上用来支撑轮胎的部件,汽车轮毅作为汽车最重要的运动部件之一,对其的性能,重量,实用寿命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轿车的轮毅结构一般包括轮稠和轮辐,业界提出采用碳纤维材质一体制成的车轮轮毅,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在同等动力下,碳纤维轮毅的制动性能比铝合金轮毅更灵敏,减震效果更好,并且油耗更低。碳纤维轮毅制造是用模亚成型或材料预成型技术,出模后产品的厚度有部分不均匀:为了保留碳纤维的纤维完整性,不均匀的厚度无法像金属材料一样进行机加工的精细化平整,那么因此将导致轮毅安装入的平衡问题,影响行驶,同时用碳纤维制成的轮毅,安装进汽车轮毅轴承上,需要反复多次安装,如果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安装螺丝孔,将被磨损并导致安装的平衡问题,影响驾驶及安全;另,两片式碳纤维汽车轮毅在轮惘及辐条螺丝的锁合处,需要锁牢,若将螺丝拆下,碳纤维的螺孔会被磨损,二次锁固时,达不到锁固要求,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因此现有的碳纤维轮毅的装配强度不够高,并且轮惘及轮辐在分离后无法进行二次锁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碳纤维汽车轮毂结构,能够加强碳纤维轮辋、碳纤维轮辐之间的连接强度。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汽车轮毂结构,包括:碳纤维轮辋、碳纤维轮辐;所述轮辋具有一硬压成型的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用于连接碳纤维轮辐;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沿着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碳纤维轮辐具有与第一连接区域对接的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具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碳纤维轮辐在第二连接区域远离第一连接区域的一侧具有预埋金属件,所述预埋金属件由远离第二连接区域的一侧向着靠近第二连接区域的方向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连通至第二连接孔;一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螺纹孔固定连接;所述螺钉的螺帽与第一连接孔的连接缝隙处填充密封胶;所述螺帽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纱形成纱层;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相向的一侧涂覆有粘黏物质,所述碳纤维轮辋、碳纤维轮辐依靠螺钉和粘黏物质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纱层的厚度为0.2mm-1mm。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轮辐采用中空吹气成型,轮辐壁厚为6mm-20mm。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密封胶为高温下固化的胶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粘黏物质为高温下固化粘黏的物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轮辋的壁厚为3mm-10mm。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螺钉的规格为M6-M1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汽车轮毂结构,其中碳纤维轮辋和碳纤维轮辐通过螺栓锁固并通过粘胶相连,有效增加了碳纤维轮辋和碳纤维轮辐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整个轮毂的强度。实现了在保持轮毂强度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轮毂的重量,是一款轻量型的汽车轮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碳纤维汽车轮毂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考图1-2,一种碳纤维汽车轮毂结构,包括:碳纤维轮辋1、碳纤维轮辐2;所述轮辋1具有一硬压成型的连接区域11,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用于连接碳纤维轮辐2;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沿着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2;所述碳纤维轮辋1的第一连接区域11采用硬压成型,保证碳纤维轮辋1有足够的强度和精准的粘合尺寸,碳纤维轮辋1的壁厚在3mm-10mm之间。所述碳纤维轮辐2具有与第一连接区域11对接的第二连接区域21,所述第二连接区域21具有与第一连接孔12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2;所述碳纤维轮辐2采用中空吹气成型,这样可以提高碳纤维轮辐2的强度并减轻重量。轮辐壁厚为6mm-20mm。所述碳纤维轮辐2在第二连接区域21远离第一连接区域11的一侧具有预埋金属件23,所述预埋金属件23由远离第二连接区域21的一侧向着靠近第二连接区域21的方向设置螺纹孔24,所述螺纹孔24连通至第二连接孔22;其中预埋金属件23在碳纤维轮辐2吹气成型时就预埋在碳纤维轮辐2内部了。螺纹孔24在碳纤维轮辐2成型后,再通过攻牙生成。一螺钉25穿过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22后与所述螺纹孔24固定连接;所述螺钉25的螺帽与第一连接孔12的连接缝隙处填充密封胶27;所述螺帽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纱形成纱层26;纱层26的作用在于将螺钉25的螺帽遮盖,比较美观,并且可以对螺帽起到密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纱层26的厚度为0.2mm-1mm。密封胶27的作用是固化螺钉25与螺纹孔24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螺钉25不会松脱。并且将螺纹连接处进行密封。所述填充密封胶27为高温下固化的胶水,比如高温胶。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区域11和第二连接区域21的连接强度,所述第一连接区域11和第二连接区域21相向的一侧涂覆有粘黏物质28,所述碳纤维轮辋1、碳纤维轮辐2依靠螺钉25和粘黏物质28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粘黏物质28为高温下固化粘黏的物质。所述螺钉25的规格为M6-M10。上述的一种碳纤维汽车轮毂结构,其中碳纤维轮辋1和碳纤维轮辐2通过螺栓锁固并通过粘胶相连,有效增加了碳纤维轮辋1和碳纤维轮辐2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整个轮毂的强度。实现了在保持轮毂强度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轮毂的重量,是一款轻量型的汽车轮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的技术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属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汽车轮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轮辋、碳纤维轮辐;所述轮辋具有一硬压成型的连接区域,第一连接区域用于连接碳纤维轮辐;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沿着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碳纤维轮辐具有与第一连接区域对接的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具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碳纤维轮辐在第二连接区域远离第一连接区域的一侧具有预埋金属件,所述预埋金属件由远离第二连接区域的一侧向着靠近第二连接区域的方向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连通至第二连接孔;一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螺纹孔固定连接;所述螺钉的螺帽与第一连接孔的连接缝隙处填充密封胶;所述螺帽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纱形成纱层;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相向的一侧涂覆有粘黏物质,所述碳纤维轮辋、碳纤维轮辐依靠螺钉和粘黏物质固定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汽车轮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轮辋、碳纤维轮辐;所述轮辋具有一硬压成型的连接区域,第一连接区域用于连接碳纤维轮辐;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沿着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碳纤维轮辐具有与第一连接区域对接的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具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碳纤维轮辐在第二连接区域远离第一连接区域的一侧具有预埋金属件,所述预埋金属件由远离第二连接区域的一侧向着靠近第二连接区域的方向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连通至第二连接孔;一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螺纹孔固定连接;所述螺钉的螺帽与第一连接孔的连接缝隙处填充密封胶;所述螺帽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纱形成纱层;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相向的一侧涂覆有粘黏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仁宝王鲲黄海林王景南陈顺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