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L型地下巷道的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530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3:58
一种适用于L型地下巷道的立体车库,包括两个分别设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中的载车架,两个载车架的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长度方向相同;载车架下部设有车辆转运通道,车辆转运通道内设有转运小车;载车架包括至少1个分体车架,各个分体车架沿第一巷道或第二巷道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分体车架上部设有位于车辆转运通道上方的至少1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上均设有可沿分体车架高度方向升降的载车平台;巷道出口内设沿巷道出口高度方向设置的升降机,升降机配合转运小车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L型空间立体车库的设置,使用方便,能跟实现车辆的存取,极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A stereo garage for L underground lanewa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suitable for an L-shaped underground lane, which comprises two carriage frames arranged in the first lane and the second lane respectively, and the length directions of the two carriage frames are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first lane and the second lane, respectively. The frame comprises at least one split frame, each split frame is distributed in turn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lane or the second lane; the upper part of the spli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parking space above the vehicle transfer channel, and each parking space is provided with a vehicle platform which can be lifted and lowered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of the split frame; and the exit of the lane is provided with a vehicle platform which can be lifted and lowered along the lane. The lift is installed in the mouth height direction, and the elevator is equipped with the transfer car.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realizes the setting of L-type spatial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is convenient to use, can follow and realize the access of vehicles,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L型地下巷道的立体车库
本技术属于立体车库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L型地下巷道的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机械式立体车库可以设计布置在地面或者建筑附带的地下车库。地面布置的立体车库,由于地面上空间开阔,车库设计布置的方案可选性较多,但是对于地下车库,由于空间有限,再加上建筑本身考虑的空间设计,有些地下车库空间比较特殊,较难布置常规的机械式立体车库,比如呈L型的地下车库巷道上下左右都封闭,只有端部有出入口的长洞型空间。这种空间,不能按常规的机械式立体车库进行布局,常规的机械式立体车库大多是从车库的正前方进出车辆,而这种特殊类型的巷道难以实现,如何在确保存车数量的情况下保证车库的存车便利性是专利技术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适用于L型地下巷道的立体车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L型地下巷道的立体车库,L型地下巷道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之间设有巷道出口,所述立体车库包括两个分别设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中的载车架,两个载车架的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长度方向相同;载车架下部设有车辆转运通道,车辆转运通道内设有转运小车;载车架包括至少1个分体车架,各个分体车架沿第一巷道或第二巷道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分体车架上部设有位于车辆转运通道上方的至少1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上均设有可沿分体车架高度方向升降的载车平台;巷道出口内设沿巷道出口高度方向设置的升降机,升降机配合转运小车设置。分体车架的每个停车位的端部上均设有水平栏板。巷道出口内设有升降轨道,升降机包括升降平台和驱动升降平台升降的升降电机,升降电机上传动连接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与升降平台传动连接。升降平台上分布有水平转动设置的第一水平传动轴,第一水平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一水平电机;转运小车上分布有水平转动设置的第二水平传动轴,第二水平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二水平电机;载车平台上分布有水平转动设置的第三水平传动轴,第三水平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三水平电机。每个分体车架上设有两个停车位。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L型空间立体车库的设置,使用方便,能跟实现车辆的存取,极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图1左视图;图4为转运小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适用于L型地下巷道的立体车库,如图1~4所示,其中,L型地下巷道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巷道1和第二巷道5,第一巷道1和第二巷道5之间设有巷道出口4。本立体车库包括两个分别设于第一巷道1和第二巷道5中的载车架,两个载车架的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一巷道1和第二巷道5的长度方向相同。在载车架下部设有车辆3转运通道,车辆3转运通道内设有转运小车9,对于车辆3转运通道的高度至少要等于转运小车9和车辆3的高度之和。从而保证当车辆3位于转运小车9上时,转运小车9可以将车辆3运输到合适的车位下方。载车架包括至少1个沿第一巷道1或第二巷道5长度方向分布的分体车架6,相邻的分体车架6固连。分体车架6上设有沿分体车架6高度方向分布的两个停车位2,每个停车位2的端部上均设有水平栏板7,通过水平栏板7对车辆3进行限位,防止车辆3脱离停车位2。停车位2位于车辆3转运通道上方。每个停车位2上均设有可沿分体车架6高度方向升降的载车平台8,分体车架6上设有载车电机,载车电机通过载车链条带动载车平台8沿分体车架6高度方向升降,从而载车平台8在载车电机的作用下在分体车架6的停车位2和车辆3转运通道之间升降。载车平台8配合转运小车9设置,从而将载车平台8上的车辆3运输到转运小车9上,或者将转运小车9上的车辆3运输到载车平台8上。在巷道出口4内设沿巷道出口4高度方向设置的升降机11,升降机11配合转运小车9设置。为了保证升降机11的升降轨迹,在巷道出口4内设有升降轨道10,升降机11包括升降平台和驱动升降平台升降的升降电机,升降电机上传动连接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与升降平台传动连接,升降平台沿升降轨道10升降。升降平台将其上的车辆3运输到转运小车9上,或者转运小车9将其上的车辆3运输到升降平台上。为了实现车辆3在转运小车9、升降平台和载车平台8之间的传输,升降平台包括升降架和位于升降架上部的升降板,升降板上分布有水平转动设置的第一水平传动轴,第一水平传动轴的顶部高于升降板的上表面,第一水平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一水平电机,第一水平电机带动升降平台上的第一水平传动轴转动,从而实现车辆3的传输。转运小车9包括转运车架13、位于转运车架13上部的转运车板14和位于转运车架13下部的转运轮12;在转运车板14上分布有水平转动设置的第二水平传动轴17,第二水平传动轴17的顶部高于转运车板14的上表面,第二水平传动轴17传动连接第二水平电机,第二水平电机带动转运小车9上的第二水平传动轴17转动,从而实现车辆3在转运小车9和升降平台或载车平台8之间的传输。载车平台8包括架体和连接于架体上部的载车板,载车板的上表面分布有水平转动设置的第三水平传动轴,第三水平传动轴的顶部高于载车板的上表面,第三水平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三水平电机,第三水平电机带动第三水平传动轴传动,从而实现车辆3在转运小车9和载车平台8之间的传输。为了提高转运小车9、升降平台和载车平台8之间的配合度,在转运车板1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槽16和第二连接槽15,升降板上配合第一连接槽16设有第一插板,升降板的侧部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插板连接于第一液压缸的端部,在升降板的侧部设有第一放置槽,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插板均位于第一放置槽中。当升降板和转运车板14停靠到位后,第一插板在第一液压缸的作用下推入到第一连接槽16中,从而防止升降板和转运车板14之间出现竖直方向上的移位,保证装置的安全。当升降板和转运车板14的车辆3转运完成后,第一液压缸将第一插板从第一连接槽16中拉出即可。在载车板上配合第二连接槽15设有第二插板,载车板的侧部设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插板连接于第二液压缸的端部,在载车板的侧部设有第二放置槽,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插板均位于第二放置槽中。当载车板和转运车板14停靠到位后,第二插板在第二液压缸的作用下推入到第二连接槽15中,从而防止载车板和转运车板14之间出现竖直方向上的移位,保证装置的安全。当载车板和转运车板14的车辆3转运完成后,第二液压缸将第二插板从第二连接槽15中拉出即可。其中,第一、第二插板以及第一、第二液压缸均没有在图中显示。在存放车辆3的时候,将车辆3放置于升降机11的升降平台上,升降平台沿升降轨道10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将车辆3送入到巷道出口4内;转运小车9移动到巷道出口4处,当升降平台下降到与转运小车9平行的未知时,升降平台上的第一液压缸将第一插板推出,第一插板插入到转运小车9的第一连接槽16中;同时,第一水平传动轴和第二水平传动轴17同向传动,直至车辆3完全到达转运小车9上,第一液压缸将第一插板从第一连接槽16中抽出,升降平台上升,而转运小车9移动到合适的停车位2的侧下方,停车位2上的载车平台8下降,当载车板与转运小车9的转运车板14平行时,第二液压缸将第二插板推入到第二连接槽15中,第三水平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L型地下巷道的立体车库,L型地下巷道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之间设有巷道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分别设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中的载车架,两个载车架的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长度方向相同;载车架下部设有车辆转运通道,车辆转运通道内设有转运小车;载车架包括至少1个分体车架,各个分体车架沿第一巷道或第二巷道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分体车架上部设有位于车辆转运通道上方的至少1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上均设有可沿分体车架高度方向升降的载车平台;巷道出口内设沿巷道出口高度方向设置的升降机,升降机配合转运小车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L型地下巷道的立体车库,L型地下巷道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之间设有巷道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分别设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中的载车架,两个载车架的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长度方向相同;载车架下部设有车辆转运通道,车辆转运通道内设有转运小车;载车架包括至少1个分体车架,各个分体车架沿第一巷道或第二巷道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分体车架上部设有位于车辆转运通道上方的至少1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上均设有可沿分体车架高度方向升降的载车平台;巷道出口内设沿巷道出口高度方向设置的升降机,升降机配合转运小车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L型地下巷道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分体车架的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军叶永明董正辉郭双龙高刘虎刘海龙孙双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盛茂永代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