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可调绳间距的电梯曳引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89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可调绳间距的电梯曳引机座,安装于曳引机的下方,由上下放置的小机座和大机座构成,其中在大机座的上平面焊接有两根平行的C型槽,在小机座底端的槽钢上设置有至少四个腰型孔,腰型孔和C型槽位置对应且通过螺栓装配,小机座通过底端安装的腰型孔及螺栓与C型槽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将原有的上面的曳引机小机座和下面的大机座分开,大、小机座分别做两个标准件,通过小机座在大机座上的左右移动,可满足1000mm‑1400mm轿厢深度尺寸段的各种要求,即机座统一、规范,是一种标准化程度很高的模块化电梯曳引机机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可调绳间距的电梯曳引机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可调绳间距的电梯曳引机座,属于电梯设备

技术介绍
电梯机房曳引机座的设计,通常根据轿架中心至对重中心的距离进行设计,由于电梯载重量的不同、轿厢结构的不同,因此轿厢深度也不同。轿厢深度的不一致,导致轿架中心至对重中心的距离随之变化,即使要求设计成深度方向每50mm一档,那么深度在1400mm-1000mm也需要八档,即需八档规格深度的曳引机座,虽然对设计者来说不是难事,只需改变个参数即可,但是生产种类繁多,不便于标准化、批量生产,而且一旦发错了,还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可调绳间距的电梯曳引机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一种模块化可调绳间距的电梯曳引机座,安装于曳引机的下方,由上下放置的小机座和大机座构成,其中在大机座的上平面焊接有两根平行的C型槽,在小机座底端的槽钢上设置有至少四个腰型孔,腰型孔和C型槽位置对应且通过螺栓装配,小机座通过底端安装的腰型孔及螺栓与C型槽滑动连接。优选地,腰型孔的长边与C型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便于调整小机座和大机座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方便曳引机座的位置调整。本技术具体技术效果:本技术是将原有的上面的曳引机小机座和下面的大机座分开,大、小机座分别做两个标准件,通过小机座在大机座上的左右移动,可满足1000mm-1400mm轿厢深度尺寸段的各种要求,即机座统一、规范,是一种标准化程度很高的模块化电梯曳引机机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曳引机与曳引机座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中,1-曳引机,2-大机座,3-小机座,4-C型槽,5-腰型孔,6-轿架绳头板,7-承重钢梁,8-导向轮,9-减震胶垫。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模块化可调绳间距的电梯曳引机座,安装于曳引机1的下方,由上下放置的小机座3和大机座2构成,其中在大机座2的上平面焊接有两根平行的C型槽4,在小机座3底端的槽钢上设置有至少四个腰型孔5,腰型孔5和C型槽4位置对应且通过螺栓装配,且需要保证腰型孔5的长边与C型槽4的长度方向垂直,小机座3通过底端安装的腰型孔5及螺栓与C型槽4滑动连接。小机座3设计时,注意底端的两个竖槽钢与曳引绳在轿厢深度1000mm-1400mm变化过程中不得干涉。大机座2设计时,注意在曳引绳在轿厢深度1000mm-1400mm变化过程中不得与轿架绳头板6干涉,不得与减震胶垫9干涉,大机座2设计成一种固定尺寸。将两根C型槽4与大机座上平面平行焊接,然后将两根C型槽4与小机座3上的腰型孔5相对应,螺栓可以在C型槽4中滑动且螺帽不转动,从而实现小机座3在大机座2上的左右移动,满足了1000mm-1400mm轿厢深度尺寸段的各种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可调绳间距的电梯曳引机座,安装于曳引机(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由上下放置的小机座(3)和大机座(2)构成,其中在大机座(2)的上平面焊接有两根平行的C型槽(4),在小机座(3)底端的槽钢上设置有至少四个腰型孔(5),腰型孔(5)和C型槽(4)位置对应且通过螺栓装配,小机座(3)通过底端安装的腰型孔(5)及螺栓与C型槽(4)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可调绳间距的电梯曳引机座,安装于曳引机(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由上下放置的小机座(3)和大机座(2)构成,其中在大机座(2)的上平面焊接有两根平行的C型槽(4),在小机座(3)底端的槽钢上设置有至少四个腰型孔(5),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前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三洋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