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80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其中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电池单体,相邻电池单体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分别设置于每一电池单体的第一表面上的至少一第一管体,以及设置于每一电池单体的第二表面上的至少一第二管体,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管体在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设置于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管体不重叠,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内均存储有冷却液;与每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以及与每一电池单体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通过管体内设置的冷却液的流动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度,可以保证动力电池的有效散热,进而保证整车运行的稳定。

A powe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wer battery and an electric vehicle, wherein the power battery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arranged battery monomers, a preset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battery monomers, at least one first tube on the first surface of each battery monomer, and a second surface of each battery monomer. The projection of the first tube body on the first surface on the second surface, opposite to the second surface, does not overlap with the second tube body on the second surface, and the cooling fluid is stored in both the first tube body and the second tube body; the first connection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each battery cell monomer. The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end of each cell monomer, the first end being opposite to the second end. The power battery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ower battery through the flow of the cooling liquid arranged in the tube body, thereby ensuring the effective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power batter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vehicl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通常设置一蓄电池组的最小运行温度,其中最小运行温度随蓄电池组电荷状态以及剩余使用寿命的减少而提高。在车辆驾驶操作期间,热量管理系统仅在必要时加热蓄电池组以升高它的温度超过最小运行温度。通过最小化使用热量管理系统来加热蓄电池组,减少了能量消耗并且提高了车辆行驶里程,同时在蓄电池组性能或耐久性方面没有不利影响。在充电期间运用相同的策略,可以减少所消耗的来自电网的用于加热蓄电池组的能量。但上述操作方式没有考虑到动力电池的生热及其传热特性,无法保证热管理系统的准确适用性,进而无法保证整车运行状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动力电池的生热以及传热特性,无法保证热管理系统的准确适用性,进而无法保证整车运行状态的稳定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电池单体,相邻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分别设置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表面上的至少一第一管体,以及设置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表面上的至少一第二管体,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管体不重叠,且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内均存储有冷却液;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以及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可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为封闭管体,且各管体之间相互平行。可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为方形管。可选的,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尺寸相同,且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等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方向。可选的,所述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两倍的所述第一管体的厚度。可选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其中一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可选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第二区域,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其中一所述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可选的,三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于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表面上,两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表面上;其中,两个所述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分别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可选的,各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焊接,各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焊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技术方案,在动力电池所包含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设置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且第一管体在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设置于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管体不重叠,在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内设置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实现对电池单体的降温,保证动力电池的热量发散,同时管体非重叠设置的形式可以保证动力电池整体温度的均匀性,进而保证整车运行的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示意图一;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示意图二;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示意图三。其中图中:1、电池单体;2、第一表面;3、第一管体;4、第二表面;5、第二管体;6、第一连接结构;7、第二连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电池单体1,相邻电池单体1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分别设置于每一电池单体1的第一表面2上的至少一第一管体3,以及设置于每一电池单体1的第二表面4上的至少一第二管体5,第一表面2与第二表面4相对,设置于第一表面2上的第一管体3在第二表面4上的投影,与设置于第二表面4上的第二管体5不重叠,且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5内均存储有冷却液;与每一电池单体1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6,以及与每一电池单体1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7,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电池单体1,其中各电池单体1的形状与尺寸均相同,相邻电池单体1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在每一电池单体1的表面上均设置有管体,管体内存储有冷却液,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带走电池单体1的热量,进而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度。其中在每一电池单体1的第一表面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管体3,在每一电池单体1的第二表面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管体5,第一表面2与第二表面4相对。在第一表面2上所设置的第一管体3在第二表面4上的投影与第二表面4上设置的第二管体5非重叠排列,此种结构设计可以实现每一电池单体1的均匀散热,保证动力电池散热的均匀性以及表面温度的均匀分布。动力电池还包括与每一电池单体1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6,以及与每一电池单体1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7,其中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结构6和第二连接结构7,实现多个电池单体1的集成,进而可以通过每一电池单体1上的管体实现对动力电池的降温。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5均为封闭管体,且各管体之间相互平行。在电池单体1的第一表面2设置有封闭的第一管体3,在电池单体1的第二表面4设置有封闭的第二管体5,且各第一管体3之间相互平行,各第二管体5之间相互平行,同时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5平行。通过在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5内设置冷却液,利用冷却液的流动带走电池单体1表面的热量,通过设置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5相平行的结构,实现电池单体1表面温度的均匀传递。且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5均为封闭管体,使得各管体之间相互独立,通过各管体内冷却液的流动,可以保证各管体的散热有效性。其中各管体内流动的冷却液可以为酒精,也可以为水或者其他的液体。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5均为方形管。设置于电池单体1的第一表面2的第一管体3以及设置于第二表面4的第二管体5均为方形管,通过将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5均设置成为方形管,可以增加各管体与电池单体1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实现电池单体1热量的有效传递,保证电池单体1散热的有效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5的尺寸相同,且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5的长度等于电池单体1的长度,第一方向为连接第一连接结构6和第二连接结构7的方向。设置于电池单体1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电池单体,相邻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分别设置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表面上的至少一第一管体,以及设置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表面上的至少一第二管体,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管体不重叠,且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内均存储有冷却液;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以及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电池单体,相邻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分别设置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表面上的至少一第一管体,以及设置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表面上的至少一第二管体,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管体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管体不重叠,且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内均存储有冷却液;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以及与每一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为封闭管体,且各管体之间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为方形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尺寸相同,且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等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淑倩陈卓杨重科韩广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