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80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其中动力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分隔空间,且电池壳体的相对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开口;通过开口,每一分隔空间均形成为一空气流通通路;多个电池单体,均设置于电池壳体的内部,且每一电池单体分别包括位于不同的分隔空间中的对应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通过形成至少两个空气流通通路,可以提高动力电池的散热能力,保证动力电池温度的均匀一致性,进而可以保证电动汽车的稳定运行。

A powe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wer battery and an electric vehicle, wherein the power battery comprises a battery shell, the inner part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separate spaces, and the relative two ends of the battery shel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openings; each separation space is formed into an air flow path through the openings; and a plurality of batteries are arranged with openings. The monomers are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cell shell, and each cell monomer includes corresponding parts located in different separation spaces respectively. The power battery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ability of the power battery and ensure the uniformity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ower battery by forming at least two air flow paths, thereby ensuring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通常设置一蓄电池组的最小运行温度,其中最小运行温度随蓄电池组电荷状态以及剩余使用寿命的减少而提高。在车辆驾驶操作期间,热量管理系统仅在必要时加热蓄电池组以升高它的温度超过最小运行温度。通过最小化使用热量管理系统来加热蓄电池组,减少了能量消耗并且提高了车辆行驶里程,同时在蓄电池组性能或耐久性方面没有不利影响。在充电期间运用相同的策略,可以减少所消耗的来自电网的用于加热蓄电池组的能量。但上述操作方式没有考虑到动力电池的生热及其传热特性,无法保证热管理系统的准确适用性,进而无法保证整车运行状态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动力电池的生热以及传热特性,无法保证热管理系统的准确适用性,进而无法保证整车运行状态稳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分隔空间,且所述电池壳体的相对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每一所述分隔空间均形成为一空气流通通路;多个电池单体,均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且每一所述电池单体分别包括位于不同的所述分隔空间中的对应部分。其中,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将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空间划分为至少两个所述分隔空间的至少一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池单体穿设至少一所述隔板上的通孔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分隔空间中。其中,各个所述隔板上所设置的通孔的数量、位置以及尺寸均相同。其中,各个所述隔板上分别设置有两排通孔,第一排通孔与第二排通孔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排通孔与所述第二排通孔一一对应。其中,每一所述隔板上所设置的通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池单体的数量,且在每一所述隔板上,相邻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其中,所述隔板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各个所述隔板之间相互平行,且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各个所述分隔空间所对应的容积相同。其中,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壳体的顶面间隔第一距离,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底面间隔第二距离,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电池壳体的顶面与底面的连线与所述空气流通通路垂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在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至少两个分隔空间,且在电池壳体的相对两端面分别设置开口,通过开口,使得每一分隔空间均形成为一空气流通通路;多个电池单体设置于电池壳体的内部,且每一电池单体分别包括位于不同的分隔空间中的对应部分,通过此种分层风冷结构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散热能力,保证动力电池温度的均匀一致性,进而可以保证电动汽车的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示意图一;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与电池单体配合示意图一;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与电池单体配合示意图二;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隔板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示意图二。其中图中:1、电池壳体;2、分隔空间;3、开口;4、电池单体;5、隔板;6、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电池壳体1,电池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分隔空间2,且电池壳体1的相对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开口3;通过开口3,每一分隔空间2均形成为一空气流通通路;多个电池单体4,均设置于电池壳体1的内部,且每一电池单体4分别包括位于不同的分隔空间2中的对应部分。动力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以及设置于电池壳体1内的多个电池单体4,其中电池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分隔空间2,每一电池单体4均包括位于不同分隔空间2中的对应部分。在电池壳体1的相对两端均形成开口3,使得电池壳体1内的每一个分隔空间2与电池壳体1两端的开口3进行配合,形成一空气流通通路。其中各空气流通通路平行设置,通过所形成的空气流通通路,可以带走电池单体4表面的热量进而能够保证动力电池的散热有效性。由于每一个电池单体4均包括位于不同分隔空间2中的对应部分,通过不同的空气流通通路,带走电池单体4不同位置处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有效保证动力电池温度的均匀一致性。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分层风冷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散热能力,保证动力电池温度的均匀一致性,进而可以保证电动汽车的稳定运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电池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将电池壳体1内的空间划分为至少两个分隔空间2的至少一隔板5,隔板5上设置有通孔6,电池单体4穿设至少一隔板5上的通孔6设置于至少两个分隔空间2中。在电池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5,通过设置隔板5将电池壳体1内部划分为至少两个分隔空间2。其中隔板5上设置有通孔6,电池单体4与隔板5上的通孔6配合,实现与通孔6的卡接。在电池单体4与隔板5上的通孔6配合时,电池单体4穿设至少一隔板5上的通孔6位于至少两个分隔空间2中。通过设置至少一隔板5实现至少两个分隔空间2的形成,通过各个分隔空间2与电池壳体1两端开口3的配合,形成各个空气流通通路,通过隔板5上所设置的通孔6,实现对电池单体4的固定。电池单体4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经过空气流通通路传递至电池壳体1的外部,可以保证动力电池的散热有效性。且由于电池单体4设置于至少两个分隔空间2中,每一分隔空间2可形成一空气流通通路,通过不同的空气流通通路,带走电池单体4不同位置处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有效保证动力电池温度的均匀一致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隔板5与电池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设置于电池壳体1内的隔板5与电池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隔板5与电池壳体1内壁的固定连接,可以保证隔板5对电池单体4的有效支撑。且隔板5与电池壳体1为相同材质,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电池壳体1内。其中电池壳体1包括与隔板5平行的第一端面,与第一端面垂直连接的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第二端面与第三端面平行,以及与第一端面平行的且与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垂直连接的第四端面。其中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以及隔板5一体成型,形成一容置结构,隔板5分别与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连接,第四端面与容置结构可拆卸连接。在形成容置结构后,由于在隔板5上设置有固定电池单体4的通孔6,将电池单体4穿设通孔6设置于隔板5上,利用隔板5实现对电池单体4的支撑。然后将第四端面与容置结构配合,形成相对两端开口的结构。其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电池壳体1内部的一隔板5将电池壳体1内部划分为两个分隔空间2时,相应的此时可对应两个空气流通通路,此时隔板5上方的空气流通通路与隔板5下方的空气流通通路的空气流向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当空气流向相反时,针对隔板5上方的空气流通通路而言,冷却空气由第一开口的上半部分流入,在空气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分隔空间,且所述电池壳体的相对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每一所述分隔空间均形成为一空气流通通路;多个电池单体,均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且每一所述电池单体分别包括位于不同的所述分隔空间中的对应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分隔空间,且所述电池壳体的相对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每一所述分隔空间均形成为一空气流通通路;多个电池单体,均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且每一所述电池单体分别包括位于不同的所述分隔空间中的对应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将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空间划分为至少两个所述分隔空间的至少一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池单体穿设至少一所述隔板上的通孔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分隔空间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隔板上所设置的通孔的数量、位置以及尺寸均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隔板上分别设置有两排通孔,第一排通孔与第二排通孔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排通孔与所述第二排通孔一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淑倩陈卓杨重科韩广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