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搭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62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表带搭扣有一铰接于表带之第一段的一端的上板、一连接于上板的中板、以及一铰接于中板和表带之第二段的下板。一导架固定于上板之下侧,一对推板可滑动地装在导架内,一对弹簧装在两推板之间将它们向外推。推板之一有一上窄薄板部分,另一推板有一下窄薄板部分,两窄薄板相互搭叠。每一推板有一向下的斜面。下板上有一凸向推板的啮合凸柱,啮合凸柱有一对向上的斜面和成型在向上的斜面的下侧的钩子。当上板向下板铰转时,向上的斜面和向下的斜面相啮合,使推板向内运动,当钩子通过向下的斜面时,钩子与推板啮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带搭扣,尤其涉及一种有一对用于锁住搭扣的推板的三叠型搭扣。日本技术申请公开第59—70514号揭示了一种有一对用于锁住搭扣的推扳的三叠型搭扣。附图说明图11至13示出了这种搭扣。它包含一连接于二段表带(未示出)之一的上板1,一连接于上板的中板11,以及一连接于中板和另一段表带的下板12。上板1包括顶板1a和两个相对的侧板2。每一侧板2有一成形于其中央部5的长方形开孔3。一对横向板4横向地对置在两侧板2之间。一上板5和一下板6以一预定的间距设置在两横向板4之间,这样,就在两横向板和成形于其中的上板和下板之间形成一个空间。一对推板8可滑动地安装在该空间内,一对弹簧9设置在两推板8之间的两侧,将其向外推。每一推板8有一从侧板2的开孔3伸出来的操作部分7和一成形于其里面部分的孔16。每一上和下板5和6有一对相应于推板8上的孔16成形的孔15。上板1还有一对成形于顶板1a之一端部的下侧的连接耳10。中板11的一端可铰转地安装在一个设置在两连接耳10之间的横向销10a上。底板12包括一对相互以一定距离隔开成形的板部12a,其与中板11的两侧相接合。板部12a各有一端延伸过上板1的连接耳10并且有一表带连接件18固定于这两个端部。两个板部12a的另一端通过一横向销连接于中板11的另一端。底板12还有一对对应于推板8上的孔16成形于板部12a上的啮合凸柱13,用于与孔16相啮合。每一啮合凸柱包括一立柱14及一锥头13a。当按锁搭扣时,上板1和中板11折叠在底板12上,这样,中板11与底板的板部12a啮合起来。这时,每一啮合凸柱13的锥头13a穿过下板6上的孔15插入每一推板8的孔16中。如图13所示,锥头13a触接孔16的斜面16a,克服弹簧9的弹力将推板8向内推。当锥头13a通过斜面16a时,推板被弹簧9推回而与啮合凸柱13的立柱14相啮合。这样,上板1就被锁到底板12上了。在要想放开搭扣时,同时克服弹簧9的弹力推动两推板8的操作部分7,这样,孔16移动,使啮合凸柱13的锥头13a从孔中脱离开。在这种搭扣中,由于设有两个啮合凸柱而必须精确地调整啮合凸柱13和推板8上的孔16的位置。而且,由于推板8和弹簧9是布置在上板1空间内的一个平面内,搭扣在表带横向上的宽度增加了。这种搭扣不适用于宽度较小的女式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尺寸缩小且容易制造的三叠型搭扣。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表带搭扣,该搭扣包括一个有两个相对的且各有一开孔的侧板的上板、一个一端连接于上板的中板、一个可铰转地连接于中板的另一端的下板。这种搭扣有一个固定在上板的下侧的导架;一对可滑动地安装在导架内的推板,从而可相对于表带的纵向作横向滑动;两推板之一在其里面部分有一上窄薄板部分,另一个推板在其里面部分有一下窄薄板部分,两个窄薄板部分相互搭叠;设置在两个推板之间用来分别将它们向外推的弹簧;用于将每个推板停止于从上板的侧板的开孔伸出推板外端部的那个位置上的止动机构,以便推板可由佩戴者的手指操作;每个推板有一啮合部分和一成形在啮合部分的下侧的朝下的斜面,下板上设有凸向推板的啮合凸柱,啮合凸柱有向上的斜面结构和成形在向上的斜面结构之下侧的钩子结构。当上板向下板被铰转时,向上的斜面结构与向下的斜面结构相啮合,使推板向内移动。当钩子结构通过向下的斜面时,钩子结构与推板的啮合部分相啮合。向上的斜面结构包括一对向上的斜面,钩子结构包括一对钩子,两钩子的高度对应于两推板的啮合部分的高度彼此不同。止动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在导架上的销和成形在与此销相啮合的每一推板上的孔。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和特点,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会更明显,其中图1是按本专利技术的三叠型搭扣的俯视剖视图。图2是搭扣沿图1中线Ⅱ—Ⅱ的剖视图。图3是搭扣沿图1中线Ⅲ—Ⅲ的剖视图。图4是搭扣状态下搭扣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搭扣的俯视剖视图。图6是搭扣沿图5中线Ⅵ—Ⅵ的剖视图。图7是搭扣沿图5中线Ⅶ—Ⅶ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第三个实施例搭扣的剖视图。图9是搭扣沿图8中线Ⅸ—Ⅸ的剖视图。图10是搭扣沿图8中线Ⅹ—Ⅹ的剖视图。图11是传统搭扣的俯视剖视图。图12是传统搭扣的侧视图。图13是传统搭扣的剖视图。参照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的三叠型搭扣包括一连接于表带第一段23的上板21、一连接于表带的第二段28的下板27、一连接于上板21和下板27的中板26。上板21有一对与之成一体的侧板21a、以及一有一个U形截面的导架22。每一侧板21a有一成形在其中部的长方形的缺口21b。导架22与缺口21b相啮合并通过纤焊固定在上板21向下侧。这样,在上板21和导架22之间就形成一个空间。上板21通过一弹簧顶着的、与侧板21a上的孔啮合的销24连接于第一段表带23。一连接件25通过纤焊固定在导架22的下侧。中板26的一端与连接件25相连。中板26的另一端通过一横向销26a与下板27的一端相连。下板27有一U形框架27a(图3),一对各有一个销孔的连接耳成形在另一端。第二段表带28用一弹簧顶着的销29与连接耳27b相连。下板27还有一通过将板切割和弯曲在框架部分27a的中部成形的一个T形啮合凸柱30。啮合凸柱30在其顶部对置成形有导向斜面30a和30a′、以及分别成型在斜面30a和30a′之下侧不同垂向高度上的钩子30b和30b′。或者,啮合凸柱30可以通过纤焊固定于下板27。一对推板31和32可滑动地安装在导架22的空间内,从而可以在表带的横向移动。推板31有一个从上板21突出的操作突块31a、一个椭圆孔31c、一个阶梯部分31b、以及一个从阶梯部分31b延伸的上窄薄板部分37。上窄薄板37有一个对应于下板27的啮合凸柱30的长方形开孔37a。开孔37a有一个带有向下斜面的啮合部分37b。推板32有一个从上板21伸出的操作突块32a、一个椭圆形孔32c、一个阶梯部分32b、以及一个阶梯部分32b延伸的下窄薄板部分38。下窄薄板38有一个对应于开孔37a和啮合凸柱30的长方形开孔38a。开孔38a有一个带有向下的斜面38c的啮合部分38b。每个上和下窄薄板都是通过锻造和切割而成形的。对应于啮合凸柱30,上板21上有一凹槽21c,导架22有一个开孔22a。装配时,将推板31的上窄薄板部分37安装在推板32的下窄薄板38上,使之相互滑动地配合。使开孔37a和38a相互对应排列,并在啮合部分37b和38b对应于啮合凸柱30。将一对弹簧33和34设置在推板31和32的两台阶31d和32d之间的两侧上,使推板被向外推。将组合推板31和32连同弹簧33和34一起插入导架22的空间内。将一对止动销或螺钉35和36固定在导架22上,并使之分别与推板31和32上的椭圆孔31c和32c相配合。每一推板被停止于操作突块从上板21突出的那一位置。这样就能防止推板从上板脱出。现在来描述搭扣的使用。假设搭扣的锁处于释放状态。将连接于上板21的中板26绕销子26a从中板27打开,以便张开搭扣。随后将表带的第一段23和第二段28绕在佩戴者的手腕上。将连接于中板26的上板21推向下板27,使中板26压在下板27上。如图3所示,下板27的啮合凸柱30的顶部通过导架22上的开孔22a插入推板32的开孔38a和推板3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带搭扣,它包括一有两个各有一开孔的相对侧板的上板、一以其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板的中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中板的另一端的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包括:一个固定在所述上板之下侧的导架;一对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导架内可相对于表带的纵向作横 滑动的推板;两个推板之一在其里面部分有一上窄薄板分;另一个推板在其里面部分有一下窄薄板部分;两个窄薄板部分是相互搭叠的;设置在两推板之间将两推板分别向外推的弹簧装置;用于将每一推板停止在这样一个位置上的止动装置,即在这一 位置上,推板的外端部从所述上板的两侧板上的开孔伸出,以便佩戴者用手操作;每一推板有一个啮合部分和一成形于该啮合部分之下面的向下的斜面;一设置在所述下板上向推板突出的啮合凸柱,啮合凸柱有向上的斜面结构和成形于该向上的斜面结构的下侧的钩 子结构,并且是这样布置的,即当上板向下板铰转时,向上的斜面结构与所述向下的斜面结构相啮合,使两推板向内运动,而当钩子结构通过向下的斜面时,钩子结构与推板的啮合部分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泽征司小岛清隆
申请(专利权)人:雪铁城钟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