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294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救援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包括底盘以及安装在底盘上的驱动装置、转向装置、前悬挂系统、后悬挂系统和平衡支腿;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安装在底盘的边部,为救援平台的安放留出空间;平衡支腿为车架上搭载的救援平台提供稳定的支撑,并且可水平或竖直伸缩,便于救援车在不平整的地面停放作业。具有极强的越野能力,可适应野外复杂的路况;可根据实际情况搭载不同救援平台进行救援;平衡支腿也可以使救援车在不平整的地面停放作业,减少了清理地表,安装救援设备等环节,为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救援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救援成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A frame assembly capable of carrying various rescue platform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rescu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frame assembly which can carry various detection and rescue platforms. It includes the chassis and the driving device, steering device, front suspension system, rear suspension system and balancing leg mounted on the chassis; the driving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are mounted on the side of the chassis to provide space for the rescue platform; the balancing leg provides stable support for the rescue platform mounted on the frame and is horizontal. Or vertical telescopic, convenient for the rescue vehicle to stop on uneven ground. It has strong cross-country ability, can adapt to the complicated road conditions in the field; can carry different rescue platform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rescue; balanced leg can also make rescue vehicles parked on uneven ground operations, reducing the cleaning of the ground, installing rescue equipment and other links, for the rescue to win valuable time and improve the rescue. At the same time, it saves a lo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mproves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and reduces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援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中,需对深井、孔洞等危险区域进行探测或实施救援。在人迹罕至的区域施工,生产生活条件受限,路况复杂,现场的救援设备越野能力差,而且功能单一,无法实现一台机械设备多种用途,现场移动或转换作业面比较困难,不足以应对现场多种作业需求。发生意外后,一旦救援设备无法满足救援需要,则需要从异地调运救援设备,导致错过最佳的救援时间;而且在环境复杂、路况恶劣的区域,普通救援设备很难进入救援区域实施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越野能力强,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搭载的救援平台实施探测及救援任务;争取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成功率,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车架尺寸为3500mm×2200mm,轴距2800mm。包括底盘以及安装在底盘上的驱动装置、转向装置、前悬挂系统、后悬挂系统和平衡支腿;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安装在底盘的边部,为救援平台的安放留出空间;平衡支腿为车架上搭载的救援平台提供稳定的支撑,并且可水平或竖直伸缩,便于救援车在不平整的地面停放作业。驱动装置由减速电机、短传动带、主传动轴、长传动带、差速器、差速器输出轴、万向节、接合器、车轮构成。减速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短传动带带动主传动轴旋转,主传动轴通过长转动带,将动力输送至差速器,差速器输出轴将动力分别传递至四个车轮,形成四驱动力结构。差速器输出轴两端设有万向节,配合悬挂系统,可以使每个车轮实现独立避震的效果。差速器输出轴与车轮之间通过接合器连接。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救援车架四轮驱动,车架具有更充足的动力,同时也增强了车架的越野能力。转向装置由转向器、节臂拉杆、转向节臂、转向摇臂、摇臂拉杆、转向拉杆、转向杯构成。转向器通过节臂拉杆带动左侧转向节臂旋转,左侧转向节臂与左侧转向摇臂为一体结构,故当转向器推拉转向节臂旋转时,左侧摇臂随之转动。两侧转向摇臂之间由摇臂拉杆连接实现同步摆动,同时通过转向拉杆带动转向杯左右摆动,进而实现转向功能。转向杯与前上摆臂和前下摆臂结合处为球头结构,转向的同时能实现独立避震功能。前悬挂系统由前上摆臂、前下摆臂、转向杯、油压避震器构成。前上摆臂与前下摆臂内侧与车架铰接,外侧与转向杯球接触,油压避震器两固定端分别与车架及前下摆臂球接触,从而实现前轮的独立避震功能。后悬挂系统由后下摆臂、后摆臂拉杆、后轮杯、油压避震器构成。后下摆臂与后摆臂拉杆内侧与车架铰接,外侧与后轮杯球接触,油压避震器两固定端分别与车架与前下摆臂球接触,从而实现后轮的独立避震功能。平衡支腿是由减速电机、丝杠、丝杠螺母、平衡支腿外壳、齿轮、上齿条伸缩杆、下齿条伸缩杆、竖向伸缩杆、支脚、限位开关、调平装置组成。减速电机带动齿轮旋转,齿轮与上下齿条伸缩杆相互啮合,通过减速电机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实现前后平衡支腿水平方向的伸缩。当支腿伸出至触及限位开关时支腿停止外伸,支腿回缩至限位开关处停止缩回。竖向伸缩杆与丝杠螺母机械连接成一体结构,通过减速电机带动丝杠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实现平衡支腿的竖向伸缩。在支腿竖向伸缩的极限位置设有限位开关,当支腿伸缩的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停止动作。调平装置集成在中控系统中可根据车身当前状态,分别调节四个支腿的竖向伸出量,使车身保持水平,保证救援设备的稳定性。竖向伸缩杆与支脚为球头结构连接,使支脚更加灵活,能够更好的适应复杂的地形。与现有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车架总成将驱动装置与传动装置至于底盘侧面,为车架底盘留出足够空间,便于搭载不同的探测救援设备;(2)本专利技术为四轮驱动,独立避震,越野能力强,可以进入复杂地貌区域进行探测及救援任务;(3)平衡支腿可以为车架提供稳定的支撑,保证救援设备稳定工作;(4)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实际探测或救援任务的实际需要,搭载不同功能的作业平台;可一机多用,简化救援流程,节省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转向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转向杯与摆臂连接结构示意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前悬挂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后悬挂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平衡支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平衡支腿结构示意剖视图。图中:1-驱动部分2-转向部分3-后悬挂系统4-平衡支腿5-前悬挂系统6-减速电机7-短传动带8-主传动轴9-长传动带10-差速器11-万向节12-差速器输出轴13-接合器14-车轮15-转向器16-节臂拉杆17-转向节臂18-转向摇臂19-摇臂拉杆20-转向拉杆21-转向杯22-前上摆臂23-前下摆臂24-油压避震器25-后下摆臂26-后摆臂拉杆27-后轮杯28-上齿条伸缩杆29-平衡支腿外壳30-水平伸缩限位开关31-竖向伸缩减速电机32-丝杠33-竖向伸缩杆34-调平装置35-水平伸缩减速电机36-支脚37-下齿条伸缩杆38-齿轮39-竖向伸缩限位开关40-丝杠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车架尺寸为3500mm×2200mm,轴距2800mm。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含驱动装置1、转向装置2、前悬挂系统5、后悬挂系统3、平衡支腿4,各部分安装在底盘上形成整体的车架结构。车架四轮驱动与独立悬挂系统保证车架动力强劲,越野能力强,能适应复杂地形。前后桥设置差速器10,使车架在转弯时运行平稳。平衡支腿4在车架进行救援时对车架进行支撑,保证救援设备的稳定。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1由减速电机6、短传动带7、主传动轴8、长传动带9、差速器10、万向节11、差速器输出轴12、接合器13、车轮14构成;减速电机6作为动力源,通过短传动带7带动主传动轴8旋转,主传动轴通8过长转动带9,将动力输送至差速器10,差速器输出轴12将动力分别传递至四个车轮,形成四驱动力结构。差速器输出轴两端设有万向节11,配合悬挂系统,可以使每个车轮实现独立避震的效果。差速器输出轴12与车轮14之间通过接合器13连接。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越野救援车架四轮驱动,使车架具有更充足的动力,同时也增强了车架的越野能力。如图3所示,转向装置2由转向器15、节臂拉杆16、转向节臂17、转向摇臂18、摇臂拉杆19、转向拉杆20、转向杯21构成;转向器15通过节臂拉杆16带动左侧转向节臂17旋转,左侧转向节臂17与左侧转向摇臂18为一体结构,故当转向器15推拉转向节臂17旋转时,左侧摇臂随18之转动。两侧转向摇臂18之间由摇臂拉杆连19接实现同步摆动,同时通过转向拉杆20带动转向杯21左右摆动,进而实现车轮转向功能。转向杯21与前上摆臂22和前下摆臂23结合处为球头结构如图4,转向的同时也能实现独立避震功能。如图5所示,前悬挂系统由前上摆臂22、前下摆臂23、转向杯21、油压避震器24构成;前上摆臂22与前下摆臂23内侧与车架铰接,外侧与转向杯21球接触,油压避震器24两端固定分别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以及安装在底盘上的驱动装置、转向装置、前悬挂系统、后悬挂系统和平衡支腿;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安装在底盘的边部,为救援平台的安放留出空间;平衡支腿为车架上搭载的救援平台提供稳定的支撑,并且可水平或竖直伸缩,便于救援车在不平整的地面停放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以及安装在底盘上的驱动装置、转向装置、前悬挂系统、后悬挂系统和平衡支腿;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安装在底盘的边部,为救援平台的安放留出空间;平衡支腿为车架上搭载的救援平台提供稳定的支撑,并且可水平或竖直伸缩,便于救援车在不平整的地面停放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短传动带、主传动轴、长传动带、差速器、差速器输出轴、万向节、接合器、车轮;减速电机通过短传动带带动主传动轴旋转,主传动轴通过长转动带将动力输送至差速器;差速器输出轴将动力分别传递至四个车轮,形成四驱动力结构;差速器输出轴两端设有万向节,配合悬挂系统,差速器输出轴与车轮通过接合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节臂拉杆、转向节臂、转向摇臂、摇臂拉杆、转向拉杆、转向杯;转向器通过节臂拉杆带动左侧转向节臂旋转,左侧转向节臂与左侧转向摇臂为一体结构,转向器推拉转向节臂旋转时,左侧摇臂随之转动;两侧转向摇臂之间由摇臂拉杆连接实现同步摆动,同时通过转向拉杆带动转向杯左右摆动,进而实现转向功能;转向杯与前上摆臂和前下摆臂结合处为球头结构,转向的同时能实现独立避震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搭载多种探测救援平台的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系统包括前上摆臂、前下摆臂、转向杯、油压避震器;前上摆臂与前下摆臂内侧与车架铰接,外侧与转向杯球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百军于晓光赵焱王琦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