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98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9:47
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牵引绳以及转向柱,在浮台上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柱,在每一个所述限位柱的外圆周壁上均转动设置有滑轮,牵引绳的另一端端部分别绕过每一个所述滑轮的外圆周壁后重新与牵引绳的本体连接后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在下压柱上转动设置有下压轮,沿浮台的移动方向,每一个所述下压轮对等腰三角形底边形成挤压。通过两个限位柱上的滑轮以及下压柱上的下压轮在浮台上形成一个自动调节机构,即当浮台的局部受力不均时,牵引绳通过与滑轮以及下压轮之间的相互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平衡浮台两端的受力,以保证浮台在平稳移动,确保密封膜的铺设有序进行。

Traction mechanism of buoyancy platform for wet oper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raction mechanism of a buoyancy platform for wet operation, which comprises a driving motor, a traction rope and a steering column. Two limit columns are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loating platform. A pulley is rotated on the outer circumferential wall of each limit column,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ction rope circumvents the outer circumferential wall of each pulley separately. After being re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traction rope, an isosceles triangle is formed; a lower pressure wheel is rotated on the lower pressure column and is arranged along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floating platform, and each of the lower pressure wheels forms an extrusion on the bottom edge of the isosceles triangle. An automatic adjusting mechanism is formed on the floating platform by the pulleys on the two limit columns and the down-pressure wheels on the down-pressure column. When the local force of the floating platform is uneven, the traction rope can balance the forces on both ends of the floating platform in a short time by moving with the pulleys and the down-pressure wheels, so as to ensure the floating platform moving smoothly and accurately. The laying of confidential film is order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
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
技术介绍
城市污水是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由于污水处理厂每日的处理量有限,而污水的产生速度要大于污水的处理速度,因此,需要修专用的池体以供污水处理厂产能极限之外的污水进行暂存;但是在暂存期间,由于污水经过阳光曝晒或是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同时还会向外释放大量的恶臭气味,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附近的生存环境,因此,需要对池体进行封场处理,以降低有害或是刺激性气体的外排。而在采用密封膜对污水池进行封盖,能够确保污水池的密封效果符合要求时,需要在污水池内设置浮台,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密封膜进行敷设以及焊接,且在对浮台进行驱动牵引时,传统方式如图5所示,通常是采用电机以及多个牵引绳,同时在浮台的侧壁上设置多个卡扣10,牵引钢绳与卡扣10一一对应连接,以实现浮台的水平移动,但是牵引时由于牵引钢绳在持续受力后会发生蠕变,且多个牵引钢绳的蠕变程度不相同,进而会直接导致浮台上的各卡扣10受力不均匀,浮台在移动时容易发生倾斜,进而无法满足操作人员的铺设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实时对浮台进行位置微调,确保浮台的移动保持水平直线运动轨迹。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牵引绳以及转向柱,在所述转向柱上转动设置有转向轮,牵引绳的一端绕过所述转向轮后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浮台正对转向柱的一端上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柱,且在每一个所述限位柱的外圆周壁上均转动设置有滑轮,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端部分别绕过每一个所述滑轮的外圆周壁后重新与牵引绳的本体连接后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浮台上表面的下压柱,在所述下压柱上转动设置有下压轮,且沿浮台的移动方向,每一个所述下压轮对等腰三角形底边形成挤压。在密封膜铺设时,在污水池上作为支撑件的浮台为一个整体,且密封膜的焊接步骤与浮台的移动同步,其中密封膜的焊接是指相邻的两卷密封膜的边重合后,且保证两条边的重叠部分完全相同,以形成一个直线形的焊缝,进而确保密封膜所构成的密封面的张力分布均匀,避免产生褶皱,并且需要对浮台进行平稳牵引才能确保相邻的两卷密封膜之间的焊接具备足够的支撑空间,而现有的牵引设备,在对浮台进行牵引时容易导致浮台的局部出现受力不均衡,使得浮台的移动不稳定,容易在水面上发生摆动,不利于工作人员铺设密封膜;对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牵引机构,通过两个限位柱上的滑轮以及下压柱上的下压轮在浮台上形成一个自动调节机构,即当浮台的局部受力不均时,牵引绳通过与滑轮以及下压轮之间的相互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平衡浮台两端的受力,以保证浮台在平稳移动,确保密封膜的铺设有序进行。具体使用时,浮台置于污水池内,以方便施工人员开始铺设密封膜,而在移动浮台时,驱动电机启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牵引绳对浮台进行牵引,且由于在浮台上,牵引绳分别绕过两个滑轮与下压轮后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形成的两个腰分别为A边、B边,底边为C边,并且A边与B边的连接点与牵引绳的本体连接,当浮台的一端受阻而发生瞬时的停顿时,与A边瞬时不受力,且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保持恒定,浮台的另一端仍旧保持被牵引的状态,而A边、B边、C边与滑轮、下压轮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此时,B边对C边、A边进行拉扯,使得A边重新受力,直至A边与B边两者的受力重新均衡,进而避免了浮台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以便施工人员对相邻的两卷密封膜进行焊接。其中,C边可以与下压轮的外圆周相切,下压轮对C边产生轻微挤压,此时A边、B边、C边形成的一个相对标准的等腰三角形;而下压轮也可以对C边进行大幅度的挤压,进行形成一个凹四边形,以实现对牵引绳的张紧度进行调节,使得四个边始终处于相对紧绷的状态,避免浮台在短时间内发生左右摆动。在所述下压柱上设置有两个连杆,且在每一个所述连杆的端部上设有限位轮,两个限位轮位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正向投影内,且每一个所述限位轮的外圆周分别与等腰三角形的腰相切。进一步地,为增加牵引绳在浮台牵引过程中自主调节的灵活性,在下压柱上设有两个连杆,且两个连杆之间形成一个为锐角的夹角,而两个位于连杆端部的限位轮保持其外圆周壁分别与A边、B边相切,进而对A边、B边实现支撑,同时增加牵引绳在浮台上的支撑点,确保牵引绳所围成的封闭环的张紧度,加快在浮台任意一端受力不均衡后的状态回复。还包括与所述限位柱外圆周壁螺纹配合的套筒,沿所述套筒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开设环形槽,所述滑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环形槽内。进一步地,根据污水池外轮廓处的阶沿的梯度不同,在限位柱的外圆周壁上设置套筒,而滑轮转动设置在套筒上,满足滑轮对牵引绳的限位作用的同时,可实现对滑轮所处水平高度的调节,即只需转动套筒,即可实现滑轮的升降,以与污水池的外轮廓阶沿相配合,方便对浮台实现牵引。沿所述环形槽的周向在其槽底设有第一半圆槽,沿所述滑轮的周向在其内圆周壁上设有第二半圆槽,且第一半圆槽与第二半圆槽构成一个环空,在所述环空内设有润滑环,且所述润滑环由固体自润滑材料制成。在浮台的移动过程中,牵引绳的移动会带动滑轮转动,而滑轮内圆周壁与环形槽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而受损后的滑轮内圆周壁与套筒之间的间隙增大后,滑轮的转动容易受阻,进而导致对牵引绳的调整形成阻碍,对此,为降低滑轮与套筒之间的磨损量,申请人在环形槽的槽底以及滑轮的内圆周壁上分别开有第一半圆槽、第二半圆槽,第一半圆槽与第二半圆槽合并构成一个环空,而润滑环则置于该环空内,由于润滑环采用固体自润滑材料构成,在套筒与滑轮之间产生相互磨损后会在两者之间产生一层润滑膜,进而降低套筒与滑轮之间的磨损量,降低滑轮出现卡死的几率。所述下压柱的个数为1个,且所述下压柱位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上。作为优选,1个下压柱不会占用浮台上过多的操作空间,且下压柱位于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上,使得C边的受力点与浮台整体的受力点相对应,以增加牵引绳在浮台上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稳定性,降低浮台在移动时发生摆动的几率。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通过两个限位柱上的滑轮以及下压柱上的下压轮在浮台上形成一个自动调节机构,即当浮台的局部受力不均时,牵引绳通过与滑轮以及下压轮之间的相互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平衡浮台两端的受力,以保证浮台在平稳移动,确保密封膜的铺设有序进行;2、本专利技术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当浮台的一端受阻而发生瞬时的停顿时,与A边瞬时不受力,且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保持恒定,浮台的另一端仍旧保持被牵引的状态,而A边、B边、C边与滑轮、下压轮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此时,B边对C边、A边进行拉扯,使得A边重新受力,直至A边与B边两者的受力重新均衡,进而避免了浮台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以便施工人员对相邻的两卷密封膜进行焊接;3、本专利技术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第一半圆槽与第二半圆槽合并构成一个环空,而润滑环则置于该环空内,由于润滑环采用固体自润滑材料构成,在套筒与滑轮之间产生相互磨损后会在两者之间产生一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包括驱动电机(7)、牵引绳(4)以及转向柱(5),在所述转向柱(5)上转动设置有转向轮(6),牵引绳(4)的一端绕过所述转向轮(6)后与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浮台(1)正对转向柱(5)的一端上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柱(8),且在每一个所述限位柱(8)的外圆周壁上均转动设置有滑轮(9),所述牵引绳(4)的另一端端部分别绕过每一个所述滑轮(9)的外圆周壁后重新与牵引绳(4)的本体连接后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浮台(1)上表面的下压柱(14),在所述下压柱(14)上转动设置有下压轮(13),且沿浮台(1)的移动方向,每一个所述下压轮(13)对等腰三角形底边形成挤压。

【技术特征摘要】
1.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包括驱动电机(7)、牵引绳(4)以及转向柱(5),在所述转向柱(5)上转动设置有转向轮(6),牵引绳(4)的一端绕过所述转向轮(6)后与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浮台(1)正对转向柱(5)的一端上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柱(8),且在每一个所述限位柱(8)的外圆周壁上均转动设置有滑轮(9),所述牵引绳(4)的另一端端部分别绕过每一个所述滑轮(9)的外圆周壁后重新与牵引绳(4)的本体连接后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浮台(1)上表面的下压柱(14),在所述下压柱(14)上转动设置有下压轮(13),且沿浮台(1)的移动方向,每一个所述下压轮(13)对等腰三角形底边形成挤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作业用浮力平台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压柱(14)上设置有两个连杆(15),且在每一个所述连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斌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信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