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385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3:34
一种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槽、循环水机构和去气泡机构;所述冷却水槽内沿着电缆输送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输送托辊,所述冷却水槽的处在电缆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上设有电缆通口且该两端部还分别连接有导送部;所述循环水机构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蓄水箱和水泵;所述去气泡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冷却水槽中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输送托辊之间的基座块和设于所述基座块上的用于水平往复擦触电缆的柔性刷毛,所述基座块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连接有连接杆,每个所述基座块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连接有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或者至少2个所述基座块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共同连接有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体冷却效果优良,所得产品表面光洁,质量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
,具体是一种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未来,电线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电缆在加工过程中,包括缆芯制造与护套制作,一般都是缆芯与护套一起成型,通过高温挤塑机实现,因此挤塑后,需要进行一定的降温。目前,对电缆的降温是将电缆放置在卡槽内,而卡槽是位于冷却水中的,通过冷却水对电缆降温。但是此种冷却装置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在长期生产电缆的过程中冷却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其降温的效果也越来越差,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要求,产品质量欠佳。另外也有对该冷却装置进行改进的,采用循环水喷淋的方式来进一步改善冷却效果,但实际生产中还是发现所得产品存在缺陷,直接冲击电缆本身的作用水本就会对电缆表面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电缆在冷却过程中表面还会产生气泡,最终产品表面粗糙甚至会产生凹坑、凸起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解决传统冷却方式冷却效果不理想、所得产品质量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槽、循环水机构和去气泡机构;所述冷却水槽内沿着电缆输送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输送托辊,所述冷却水槽的处在电缆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上设有电缆通口且该两端部还分别连接有导送部;所述循环水机构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蓄水箱和水泵,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均与所述蓄水箱连通,所述水泵连接在所述进水管的管路上,所述进水管的管口在所述冷却水槽的与电缆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两侧壁上贴附布置,所述进水管的管口竖直伸入至所述冷却水槽的底面与所述输送托辊之间的区域,所述冷却水槽的底部开有连通所述出水管的管口的出水口;所述去气泡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冷却水槽中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输送托辊之间的基座块和设于所述基座块上的用于水平往复擦触电缆的柔性刷毛,所述基座块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连接有连接杆,每个所述基座块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连接有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或者至少2个所述基座块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共同连接有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作为优选,所述导送部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水槽的处在电缆输送方向上的两端的接水框、设于所述接水框的与所述冷却水槽该两端的端部相对的框壁上的导送槽口和设于所述导送槽口上的导送托辊,所述接水框的底部设有接水出口,所述接水出口连接有接水回流管,所述接水回流管与所述蓄水箱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托辊和/或所述导送托辊表面阵列设置有多个弹簧,并且该表面铺设有覆盖住所述弹簧的海绵包裹带。作为优选,所述接水回流管上设有接水回流阀门。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块为能够包绕在电缆的以其自身纵切面为界的左半或右半部分外半环的“U”形块。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块成对布置且被布置成能够相互拼合而包绕在电缆任意一段的外环;成对的所述基座块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共同连接于同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或者成对的所述基座块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有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块设有多个且所述基座块在电缆的输送方向上前后交错布置在电缆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基座块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有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作为优选,所述电缆通口上设有沿着其自身内环面环绕设置的阻水海绵。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门,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所述去气泡机构对电缆表面的全方位擦触,充分清除电缆表面气泡,另外冷却水在循环注入时避免直接冲击电缆本身而又能自下而上再下地搅动水体,使得气泡易于被及时带出水面,整体冷却效果优良,所得产品表面光洁,质量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图2、图3,一种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槽1、循环水机构和去气泡机构;冷却水槽1内沿着电缆输送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输送托辊2,冷却水槽1的处在电缆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上设有电缆通口且该两端部还分别连接有导送部,电缆通口上设有沿着其自身内环面环绕设置的阻水海绵11;循环水机构包括进水管31、出水管32、蓄水箱3和水泵33,进水管31、出水管32均与蓄水箱3连通,水泵33连接在进水管31的管路上,进水管31的管口在冷却水槽1的与电缆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两侧壁上贴附布置,进水管31的管口竖直伸入至冷却水槽1的底面与输送托辊2之间的区域,冷却水槽1的底部开有连通出水管32的管口的出水口;去气泡机构包括位于冷却水槽1中且位于相邻两个输送托辊2之间的基座块4和设于基座块4上的用于水平往复擦触电缆的柔性刷毛41,基座块4连接有连接块42,连接块42连接有连接杆43,每个基座块4通过各自的连接杆43连接有一水平往复气缸44,或者至少2个基座块4通过各自的连接杆43共同连接有一水平往复气缸44。基座块4为能够包绕在电缆的以其自身纵切面为界的左半或右半部分外半环的“U”形块。基座块4成对布置且被布置成能够相互拼合而包绕在电缆任意一段的外环,就如图2所示;成对的基座块4通过各自的连接杆43共同连接于同一水平往复气缸44(附图未示出),或者成对的基座块4通过各自的连接杆43分别连接有一水平往复气缸44,图3所示的即为前述两者中的后者,每个基座块4独立对应一个水平往复气缸44。另外一种设置方式是,基座块4设有多个且基座块4在电缆的输送方向上前后交错布置在电缆的左右两侧(附图未示出);每个基座块4通过各自的连接杆43分别连接有一水平往复气缸44,就如图3所示。导送部包括分别连接于冷却水槽1的处在电缆输送方向上的两端的接水框5、设于接水框5的与冷却水槽1该两端的端部相对的框壁上的导送槽口51和设于导送槽口51上的导送托辊52,接水框5的底部设有接水出口,接水出口连接有接水回流管34,接水回流管34与蓄水箱3连通。接水回流管34上设有接水回流阀门。当然,进水管31上也设有进水阀门,出水管32上也设有出水阀门。输送托辊2和/或导送托辊52表面阵列设置有多个弹簧,并且该表面铺设有覆盖住弹簧的海绵包裹带,根据实际情况如电缆尺寸、重量等参数来确定两个托辊都设置还是只设置其中1个,使得输送中的电缆能够发生较明显的竖直抖动,弹簧可以选择较短的低弹力的,配合海绵的弹性,以达到较合适的竖直抖动幅度,以期在实际过程中能较有效地抖落表面气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槽(1)、循环水机构和去气泡机构;所述冷却水槽(1)内沿着电缆输送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输送托辊(2),所述冷却水槽(1)的处在电缆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上设有电缆通口且该两端部还分别连接有导送部;所述循环水机构包括进水管(31)、出水管(32)、蓄水箱(3)和水泵(33),所述进水管(31)、所述出水管(32)均与所述蓄水箱(3)连通,所述水泵(33)连接在所述进水管(31)的管路上,所述进水管(31)在所述冷却水槽(1)的与电缆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两侧壁上贴附布置,所述进水管(31)的管口竖直伸入至所述冷却水槽(1)的底面与所述输送托辊(2)之间的区域并朝向所述冷却水槽(1)底部,所述冷却水槽(1)的底部开有连通所述出水管(32)的管口的出水口;所述去气泡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冷却水槽(1)中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输送托辊(2)之间的基座块(4)和设于所述基座块(4)上的用于水平往复擦触电缆的柔性刷毛(41),所述基座块(4)连接有连接块(42),所述连接块(42)连接有连接杆(43),每个所述基座块(4)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43)连接有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44),或者至少2个所述基座块(4)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43)共同连接有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槽(1)、循环水机构和去气泡机构;所述冷却水槽(1)内沿着电缆输送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输送托辊(2),所述冷却水槽(1)的处在电缆输送方向上的两端部上设有电缆通口且该两端部还分别连接有导送部;所述循环水机构包括进水管(31)、出水管(32)、蓄水箱(3)和水泵(33),所述进水管(31)、所述出水管(32)均与所述蓄水箱(3)连通,所述水泵(33)连接在所述进水管(31)的管路上,所述进水管(31)在所述冷却水槽(1)的与电缆输送方向相垂直的两侧壁上贴附布置,所述进水管(31)的管口竖直伸入至所述冷却水槽(1)的底面与所述输送托辊(2)之间的区域并朝向所述冷却水槽(1)底部,所述冷却水槽(1)的底部开有连通所述出水管(32)的管口的出水口;所述去气泡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冷却水槽(1)中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输送托辊(2)之间的基座块(4)和设于所述基座块(4)上的用于水平往复擦触电缆的柔性刷毛(41),所述基座块(4)连接有连接块(42),所述连接块(42)连接有连接杆(43),每个所述基座块(4)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43)连接有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44),或者至少2个所述基座块(4)通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杆(43)共同连接有一所述水平往复气缸(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挤塑生产线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送部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水槽(1)的处在电缆输送方向上的两端的接水框(5)、设于所述接水框(5)的与所述冷却水槽(1)该两端的端部相对的框壁上的导送槽口(51)和设于所述导送槽口(51)上的导送托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达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通宇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