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38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热咀结构,热咀结构的外表面设有容纳线体的走线槽,走线槽具有限位部以限制线体脱离走线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咀结构的走线槽具有限制线体移位的限位部,以防止线体脱离走线槽,例如当线体为发热丝时,可以有效提高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咀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流道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咀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注塑行业普遍采用的注塑模具为热流道注塑模具,较普通模具而言,通过热流道系统注塑的塑胶产品质量更高,且热流道系统具有节约原料,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热流道系统包括热咀结构及分流板,注塑用胶料依次经过分流板及所述热咀结构而流入模具型腔内。现有技术中,热咀结构上环绕有发热丝,发热丝用于提供热量以使得热咀结构内部的胶料保持熔融状态,从而保证胶料输送过程通畅。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发热丝与热咀结构的配合不稳定,发热丝容易移位,导致加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咀结构。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咀结构,所述热咀结构的外表面设有容纳线体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具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线体脱离所述走线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为所述走线槽的至少部分内侧壁。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于垂直于所述走线槽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走线槽的截面呈矩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于垂直于所述走线槽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走线槽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梯形的下底边及两条腰边围设形成所述走线槽的内侧壁。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两条腰边与所述下底边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所述限位部为两条腰边。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体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当所述线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线体凸伸出所述走线槽,当所述线体受到挤压变形而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线体回复至第一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体为发热丝。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咀结构包括热咀本体及环绕所述热咀本体设置的管套,所述走线槽位于所述管套远离所述热咀本体的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套远离所述热咀本体的一侧还设有施力部,外部元件通过所述施力部带动所述管套脱离所述热咀本体。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套具有贯穿孔,所述热咀结构还包括穿过所述贯穿孔并抵持所述热咀本体的固定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热咀结构的走线槽具有限制线体移位的限位部,以防止线体脱离走线槽,例如当线体为发热丝时,可以有效提高加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热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热咀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发热丝处于第一状态时与走线槽配合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发热丝处于第二状态时与走线槽配合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感温线与感温线槽配合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热咀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管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及图2,热咀结构42包括热咀本体421及环绕热咀本体421设置的管套422。热咀本体421呈圆柱状,热咀本体421内部具有供胶料流通的流道(未标示)。管套422呈中空筒状,管套422用于给热咀本体421加热而使得胶料保持熔融状态,从而保证胶料输送过程通畅。管套422可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管套422为铜管。热咀结构42的外表面设有容纳线体424的走线槽423。在本实施方式中,走线槽423位于管套422远离热咀本体421的一侧,但不以此为限,例如,热咀结构42为一整体(即热咀本体421与管套422为一体化结构),走线槽423位于热咀结构42的外表面。走线槽423具有限位部4231以限制线体424脱离走线槽423。需要说明的是,“限制线体424脱离走线槽423”可以是指于线体424拔出方向上,限位部4231限制线体424脱离走线槽423,或者是,线体424与限位部4231相互接触而避免线体424脱离走线槽423。这里,以线体424为发热丝424a为例,发热丝424a与走线槽423紧密配合且不会脱离走线槽423,可以有效提高加热效果。可以理解的,线体424也可为其他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部4231为走线槽423的至少部分内侧壁。具体的,结合图3及图4,于垂直于走线槽423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走线槽423的截面呈梯形S,梯形S的下底边S1及两条腰边(S2、S3)围设形成走线槽423的内侧壁。也就是说,此时,梯形S的上底边S4对应走线槽423的开口,下底边S1对应走线槽423的底部,于走线槽423深度方向上,走线槽423的宽度逐渐增大。两条腰边(S2、S3)与下底边S1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限位部4231为两条腰边(S2、S3)。较佳的,梯形S为等腰梯形。两条腰边(S2、S3)与下底边S1之间可为弧线过渡。可以理解的,当发热丝424a限位于走线槽423中时,两条腰边(S2、S3)接触并施加于发热丝424a一作用力F,且作用力F的一分力F1方向为走线槽423的深度方向(即发热丝424a拔出方向),此时,分力F1可以限制发热丝424a脱离走线槽423。另外,走线槽423可以仅部分区域的截面为梯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丝424a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发热丝424a具有第一状态(初始状态)及第二状态(变形状态),这里,以发热丝424a初始状态的横截面为圆形为例。结合图3,当发热丝424a处于第一状态时,发热丝424a未变形,发热丝424a凸伸出走线槽423,此时,限位部4231(即两条腰边)未施力于发热丝424a,但不以此为限。结合图4,当发热丝424a受到挤压变形而处于第二状态时,限位部4231接触发热丝424a。这里,当发热丝424a处于第二状态时,实质是更多的发热丝424a被挤压进入走线槽423内部,此时,发热丝424a与走线槽423的接触面积变大,提高了加热效果。可以理解的,发热丝424a可以由弹性不强的材料制成,此时,当发热丝424a处于第二状态时,发热丝424a不易因自身反弹作用而脱离走线槽423。当然,于垂直于走线槽423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走线槽423的截面也可呈其他形状,例如,走线槽423的截面为矩形,此时,当发热丝424a变形而使得更多的发热丝424a进入走线槽423时,发热丝424a与走线槽423内侧壁的接触面接变大,仍然能够提高加热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热咀结构42的外表面还设有容纳感温线425的感温线槽426。这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结构的外表面设有容纳线体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具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线体脱离所述走线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结构的外表面设有容纳线体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具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线体脱离所述走线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所述走线槽的至少部分内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咀结构,其特征在于,于垂直于所述走线槽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走线槽的截面呈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咀结构,其特征在于,于垂直于所述走线槽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走线槽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梯形的下底边及两条腰边围设形成所述走线槽的内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咀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条腰边与所述下底边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所述限位部为两条腰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咀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