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pid propagation method of stem segment tissue of fresh water pear. The technical process steps are as follows: step 1, adventitious bud induction; step 2, cluster bud in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culture; step 3, rooting induction.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fewer propagation steps, high propagation coefficient, high propagation speed block, less amount of reproductive materials, low browning rat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淡水沙梨茎段组织快速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具体为一种淡水沙梨茎段组织快速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淡水沙梨,原产地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即叶挺将军故乡,是以地方名命名的广东著名沙梨。其果实耐贮藏,果色泽朗润,果肉爽脆,多汁,深受人们的青睐,曾享誉岭南。改革开放后淡水沙梨随着惠阳区工业的发展以及惠阳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且在90年代初当地大力推广种植荔枝、龙眼等果树,致使淡水沙梨栽培面积逐渐减少,淡水沙梨产业渐趋衰落。目前淡水沙梨产业有“已不存”的说法,淡水沙梨种质资源现状堪忧。淡水沙梨传统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嫁接繁殖,少量为圈枝和扦插。嫁接、圈枝和扦插等繁殖方式速度慢效率低,很难起到改善梨苗木质量的作用而且传统的繁殖方式还会导致病害不断积累和传播。淡水沙梨作为地方特有经济作物,适应南方高温高湿气候,具有独特和明显的种质优势,为保存淡水砂梨的种质资源,改进淡水砂梨品质和促进淡水砂梨产业的发展,需要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当地的特色种质资源和快速繁殖高质量的无病毒种苗。但淡水沙梨的组织培养仅宋冠华等(2016)研究过淡水沙梨外植体培养和曾令达等(2017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淡水沙梨茎段组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技术工艺步骤如下:步骤1,不定芽诱导:选取淡水沙梨的刚萌发的新梢剪下去叶后作为快速繁殖材料,经0.1%~0.3%的氯化汞溶液中消毒10~16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经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切成具有1~3个芽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5~10天,然后转入光培养至萌发新芽;步骤2,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将步骤1培养的高为1.0~3.0cm的新芽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后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培养温度为23~26℃条件下每天光照10~16小时,培养25~35天后即得丛生芽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淡水沙梨茎段组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技术工艺步骤如下:步骤1,不定芽诱导:选取淡水沙梨的刚萌发的新梢剪下去叶后作为快速繁殖材料,经0.1%~0.3%的氯化汞溶液中消毒10~16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经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切成具有1~3个芽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5~10天,然后转入光培养至萌发新芽;步骤2,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将步骤1培养的高为1.0~3.0cm的新芽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后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培养温度为23~26℃条件下每天光照10~16小时,培养25~35天后即得丛生芽苗;步骤3,生根诱导:将步骤2培养得到丛生芽切成单株芽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接种后先在23~26℃条件下按培养5~14天,然后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培养温度为23~26℃条件下每天光照10~16小时,培养至生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沙梨茎段组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带芽茎段长度为0.5~2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淡水沙梨茎段组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光培养的条件为光照强度1500~2000Lx,培养温度23~26℃,光照时长12~16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沙梨茎段组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丛生芽苗培养至高度为1.0~3.0cm时在无菌条件下切成单株芽苗再转接至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后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培养温度为23~26℃条件下每天光照10~16小时,培养25~35天。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淡水沙梨茎段组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外植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达,宋冠华,曾勇山,廖建良,黄瑞华,李彩华,曾惠雯,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