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5865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包括安装在发动机上主节温器和次节温器,主节温器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水口,次节温器安装在发动机的出水口。发动机的缸盖上设有出水口Ⅰ和出水口Ⅱ,次节温器安装在出水口Ⅱ处。主节温器只有主阀,仅控制出水口Ⅰ到散热器循环回路的通断。次节温器包括主阀和副阀,该主阀与大循环回路连通,副阀与小循环回路连通,次节温器用于调整小循环回路的通断。将主节温器与次节温器的开启温度设置成不同的值,使整机的暖机时间变短,以达到改善排放的目的。此种布置方式解决了在大循环完全开启时无法关闭发动机小循环旁通回路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发动机纵向空间,缩小发动机的横向尺寸,使发动机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等能源的减少,各国油耗法规日趋严格(中国:2020年5L/100Km)。过去20年,排放从欧四到欧六,油耗下降约20%,对整车的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但顾客舒适性要求乘坐空间增大,导致要求发动机的紧凑性增高,合理利用布置空间成为新的竞争力。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劣是保证发动机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为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其性能才得到最优体现,并且系统所用冷却液的流量一般通过气缸盖上的节温器来进行调节。传统的发动机缸盖均设计一个节温器座,即只能安装一个节温器。此种结构的弊端是不能精准控制系统的冷却液循环流量,进而不能保证发动机在最优化的温度情况下工作。若发动机温度过低,就必然损耗一部分燃料所发出的热量。而且发动机在过冷的情况下工作,可燃混合气不能很好燃烧,使燃料消耗量增加,机油在低温时粘度增高,零部件运动的摩擦阻力增加,输出功率也将减少。此外,传统节温器的布置区域要求同时具备主阀通道以及副阀通道,占用局部空间加大,无法完全利用布置空间。同时因为此布置空间原因,对大小循环阶段的调节性较小,对水泵性能要求更高,增加发动机油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节温器布置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该两个节温器分别控制不同的回路,且两个节温器阀门打开的温度也不同,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节温器布置区域发动机无足够空间,无法完全控制冷却系统小循环回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包括安装在发动机上主节温器和次节温器,所述主节温器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所述次节温器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进一步的,所述主节温器只有主阀,所述次节温器包括主阀和副阀。进一步的,所述主节温器设置在大循环回路中,控制大循环回路的通断,所述次节温器设置在小循环回路中,控制小循环回路的通断。进一步的,所述次节温器的主阀与所述大循环回路连通,所述次节温器的副阀与小循环回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Ⅰ与散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主节温器与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主节温器的主阀在发动机温度为82℃时开启,95℃时完全打开。进一步的,所述次节温器的主阀在发动机温度大于95℃时开启,所述副阀在发动机温度为105℃时完全关闭,小循环回路被完全关闭,所述出水口Ⅱ流出的冷却液经所述次节温器的主阀汇流到所述大循环回路中。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为:1、本技术在发动机进水口设置主节温器,在发动机出水口设置次节温器,此种布置方式解决了在大循环完全开启时无法关闭发动机小循环旁通回路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发动机纵向空间,缩小发动机的横向尺寸,使发动机更加紧凑。2、本技术主节温器只有主阀,控制大循环回路的通断;次节温器包括主阀和副阀,次节温器的副阀与小循环回路连通,次节温器的主阀与大循环回路连通,当发动机内的温度过高时次节温器的主阀打开,使从出水口Ⅱ流出的冷却液经次节温器的主阀汇流到大循环回路中到散热器进行冷却,以便快速降温,在节省燃料的同时,可保证发动机在最佳温度情况下运行。3、本技术将主节温器与次节温器的开启温度设置成不同的值,既防止了发动机过冷,同时也可以使过冷态发动机很快热起来,使整机的暖机时间变短,以达到改善排放、降低发动机的油耗量的目的。4、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发动机整机布置及匹配整车空间,该结构可应用于多款不同的发动机,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次节温器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双节温器的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1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主节温器;11.主阀;2.次节温器;21.主阀;22.副阀;3.发动机;30.缸盖;31.进水口;32.出水口Ⅰ;33.出水口Ⅱ;4.散热器;41.散热器进水口;42.散热器出水口;5.水泵。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3中箭头的方向代表小循环回路的路径,图4中虚线代表小循环回路,加黑的粗实线代表大循环回路、普通的实线代表常开回路。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包括安装在发动机3上主节温器1和次节温器2,主节温器1安装在发动机3的进水口31,次节温器2安装在发动机3的出水口。发动机3的缸盖30上设有出水口Ⅰ32和出水口Ⅱ33,次节温器2安装在出水口Ⅱ33处。此种布置方式解决了在大循环完全开启时无法关闭发动机小循环旁通回路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发动机纵向空间,缩小发动机的横向尺寸,使发动机更加紧凑。上述主节温器1只有主阀11,次节温器2包括主阀21和副阀22。出水口Ⅰ32与散热器4的进水口42连通,主节温器1与散热器4的出水口41连通,即主节温器1设置在大循环回路中,控制大循环回路的通断;出水口Ⅱ33与次节温器2连通控制冷却液在发动机内的循环流动,即次节温器2设置在小循环回路中,控制小循环回路的通断。上述主节温器1安装在水泵5的底座上,控制发动机的进水口31,主节温器1只有主阀,无副阀,仅控制出水口Ⅰ32到散热器循环回路的通断,即只控制大循环回路的通断。上述次节温器2安装在缸盖30上的出水口Ⅱ33处,该次节温器2包括主阀21和副阀22,该主阀21与大循环回路连通,副阀22与小循环回路连通。当发动机的温度超过一定值时,副阀22关闭主阀21打开,发动机内的高温冷却液经主阀21全部流到大循环回路中;次节温器2用于调整小循环发动机旁通回路的通断,即控制小循环回路的通断,同时次节温器2上的主阀21还可以微调流去散热器4的流量,从而降低了对水泵性能的要求。上述主节温器1的主阀11在发动机温度为82℃时开启,95℃时完全打开。次节温器2的主阀21在发动机温度大于95℃时开启,副阀22在发动机温度为105℃时完全关闭,小循环回路被完全关闭,出水口Ⅱ33流出的冷却液经次节温器2的主阀21汇流到大循环回路中。将主节温器1与次节温器2的开启温度设置成不同的值,可以使整机的暖机时间更短,以达到改善排放的目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发动机内的温度低于82℃时,主节温器1的主阀11处于关闭状态,冷却液沿小循环回路在发动机内流动,使得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暖机时间变短,降低发动机的油耗量。当发动机内的温度为82℃时主节温器1的主阀11开启,为初开状态,散热器4内的冷却液经主节温器1到达发动机内部,一部分冷却液经缸盖3上的出水口Ⅰ32进入到大循环回路,此时次节温器2的主阀21关闭、副阀22打开,所以还有一部分冷却液经次节温器2进入小循环回路。当发动机内的温度为95℃时主节温器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发动机(3)上主节温器(1)和次节温器(2),所述主节温器(1)安装在所述发动机(3)的进水口(31),所述次节温器(2)安装在所述发动机(3)的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发动机(3)上主节温器(1)和次节温器(2),所述主节温器(1)安装在所述发动机(3)的进水口(31),所述次节温器(2)安装在所述发动机(3)的出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3)的缸盖(30)上设有出水口Ⅰ(32)和出水口Ⅱ(33),所述次节温器(2)安装在所述出水口Ⅱ(33)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节温器(1)只有主阀(11),所述次节温器(2)包括主阀(21)和副阀(2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节温器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节温器(1)设置在大循环回路中,控制大循环回路的通断,所述次节温器(2)设置在小循环回路中,控制小循环回路的通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荣陈建伟何一太饶译鹏张宝秀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腾勒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