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原位氮掺杂多孔碳微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5033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位氮掺杂多孔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将氨水、水和乙醇混合,加入间苯二酚,搅拌下加入吡啶‑2‑甲醛;50℃下搅拌60min,于100℃水热反应24h,制得含氮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气氛中,以5‑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700‑900℃炭化,得到氮掺杂多孔碳微球。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所得氮掺杂多孔碳微球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Preparation of in-situ nitrogen doped porous carbon microspher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eparing in-situ nitrogen doped porous carbon microspheres. Nitrogen-containing polymer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ammonia water, water and ethanol, adding resorcinol, adding pyridine 2_formaldehyde under stirring, stirring at 50 C for 60 min and hydrothermal reaction at 100 C for 24 h. After drying, the N-doped porous carbon microspheres were obtained by carbonizing the microspheres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700 900 at a heating rate of 5_10 c/min in an inert gas atmosphere. The process of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and the obtained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microspheres show high specific capacity and good cycle stability when used as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氮掺杂多孔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位氮掺杂多孔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属材料制备

技术介绍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电池与传统电容器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具有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电动汽车和电子产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碳材料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物理与化学稳定性及循环稳定性,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碳微球因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和形貌,不仅自身具有丰富的孔隙,而且可以通过球体之间的堆积形成堆积孔,这些堆积孔可以作为“离子水库”降低电解质离子进入球体内部孔道的传输路径,有利于提高碳微球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然而,碳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经历高温炭化过程,导致其表面碳原子相对惰性,使得其表面的润湿性较差,限制了电解液离子的快速迁移。氮原子掺杂,不仅能够提高碳材料表面润湿性,而且可以提供额外的赝电容,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例如,张建安等报道了“一种氮掺杂纳米多孔中空碳球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710655676.8),以苯乙烯、丙烯腈为单体,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得聚苯乙烯/聚丙烯腈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再滴加硅烷偶联剂,继续聚合形成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硅烷偶联剂双层核壳复合微球;随后经过预氧化、炭化和壳层二氧化硅的去除后制得氮掺杂纳米多孔中空碳球;“一种氮功能化中空介孔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710320031.9)中以四丙氧基硅烷为二氧化硅模板原料,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原料,溶剂热法及在惰性气体气氛下炭化制备含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聚合物碳纳米球,后经去模板,再以离子液体为氮源,与碳材料混合后炭化得到氮功能化中空介孔碳纳米球。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制备方法复杂,或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模板,耗时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原位氮掺杂多孔碳微球的制备方法。以水和乙醇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将间苯二酚与吡啶-2-甲醛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含氮聚合物微球,将其在惰性气氛中炭化后可得到氮掺杂多孔碳微球。该方法简便高效,所用原料价格低廉,对前驱体无需预处理,也不需要任何模板剂或者活化过程。具体制备工艺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按1:44:13.8:1.1-2.2:1.3-2.6的质量份数依次量取氨水、水、乙醇、间苯二酚和吡啶-2-甲醛。将氨水、水和乙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间苯二酚,搅拌下再加入吡啶-2-甲醛;50℃下搅拌60min,于100℃水热反应24h,制得含氮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气氛中,以5-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700-900℃炭化,得到氮掺杂多孔碳微球。上述惰性气体选用氮气、氩气、氦气中的一种;以上原料均为市售工业级产品。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对碳前驱体无需预处理、也不需要使用任何模板剂或者活化过程,所得材料形貌规则,制备方法简捷高效。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氮掺杂多孔碳微球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直径约900nm,比表面积600m2/g以上,含氮量达4-7wt%。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氮掺杂多孔碳微球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经分析测试表明,在电流密度1A/g时,电极比电容为220F/g以上,循环充放电5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在89%以上,表现出高比容量和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按1:44:13.8:1.1:1.3的质量份数量取氨水、水、乙醇、间苯二酚和吡啶-2-甲醛。将氨水、水和乙醇混合均匀,加入间苯二酚,搅拌下加入吡啶-2-甲醛;50℃下搅拌60min,于100℃水热反应24h,制得含氮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气氛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700℃炭化,得到氮掺杂多孔碳微球。实施例2按1:44:13.8:1.5:2的质量份数量取氨水、水、乙醇、间苯二酚和吡啶-2-甲醛。将氨水、水和乙醇混合均匀,加入间苯二酚,搅拌下加入吡啶-2-甲醛;50℃下搅拌60min,于100℃水热反应24h,制得含氮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气氛中,以7℃/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800℃炭化,得到氮掺杂多孔碳微球。实施例3按1:44:13.8:2.2:2.6的质量份数量取氨水、水、乙醇、间苯二酚和吡啶-2-甲醛。将氨水、水和乙醇混合均匀,加入间苯二酚,搅拌下加入吡啶-2-甲醛;50℃下搅拌60min,于100℃水热反应24h,制得含氮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气氛中,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900℃炭化,得到氮掺杂多孔碳微球。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1-3得到的氮掺杂多孔碳微球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直径约900nm,比表面积600m2/g以上,含氮量达4-7wt%。将实施例1-3得到的氮掺杂多孔碳微球与石墨和聚四氟乙烯(PTFE)按8:1:1质量比量取,研磨混合均匀后溶解在乙醇溶液中,超声振荡1h形成浆状物。将该浆状物干燥后,以20MPa的压力压覆在泡沫镍上,并在60℃干燥12h得到氮掺杂多孔碳微球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以氮掺杂多孔碳微球为工作电极,泡沫镍为对电极,Hg/HgO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电化学工作站(CHI660D)在6mol/L的KOH电解液中,于25℃在电位窗口-1.0-0V测试氮掺杂多孔碳微球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值和循环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氮掺杂多孔碳微球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1A/g时,电极比电容为220F/g以上,循环充放电5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在89%以上,表现出高比容量和优良的循环稳定性。以上原料均为市售工业级产品。上述水热反应是指:将反应物装入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水热釜中进行水热处理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位氮掺杂多孔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1:44:13.8:1.1‑2.2:1.3‑2.6的质量份数依次量取氨水、水、乙醇、间苯二酚和吡啶‑2‑甲醛;将氨水、水和乙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间苯二酚,搅拌下再加入吡啶‑2‑甲醛;50℃下搅拌60min,于100℃水热反应24h,制得含氮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气氛中,以5‑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到700‑900℃炭化,得到氮掺杂多孔碳微球;上述惰性气体选用氮气、氩气、氦气中的一种;以上原料均为市售工业级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氮掺杂多孔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1:44:13.8:1.1-2.2:1.3-2.6的质量份数依次量取氨水、水、乙醇、间苯二酚和吡啶-2-甲醛;将氨水、水和乙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间苯二酚,搅拌下再加入吡啶-2-甲醛;50℃下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礼华陈毅刘明贤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