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锻件打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452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弧形锻件打弯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一端为上平面,与所述上平面连接的为预设形状的上弧面;所述下模的一端为与所述上平面配合的下平面,与所述下平面连接的为预设形状的下弧面,且所述上弧面与所述下弧面的圆心分离,以使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后形成预设变弧面空间。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上下两弧面圆心位置不同,使得上下模合模时形成一个预设变弧面空间,从而使坯料成型为预定变弧面形状。采用该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使得后续荒坯锻件终压过程金属分配更合理,一方面消除锻件折叠、穿流等缺陷;另一方面降低模具受力载荷,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Bending die for arc forg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rc forging bending di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and a lower die. One end of the upper die is an upper plane, and the upper die is connected with a preset upper arc surface; one end of the lower die is a lower plane matched with the upper plane, and the lower die is connected with a preset lower arc surface. The upper arc surface is separated from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of the lower arc surface so as to form a preset variable arc surface space after the upper mold is combined with the lower mold. Using the bending die for arc forging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position of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arc surfaces is different, so that a preset space of the variable arc surface is formed when the upper and lower dies are closed, so that the blank is formed into a predetermined shape of the variable arc surface. The bending die of the arc forging can make the metal distribution more reasonable in the final pressing process of the follow-up barren forging. On the one hand, the defects such as folding and flowing through the forging can be eliminat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ess load of the die can be reduced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die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锻件打弯模具
本技术涉及锻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弧形锻件打弯模具。
技术介绍
弧形类零件在汽轮机、航空工业、船舶、石油等领域作为核心零部件,发挥极其重要作用。随着制造业的飞跃发展,弧形类零件越来越多,其形状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更高,批量化生产趋势更强。弧形类零件的毛坯一般采用锻造方法成形。大尺寸弧形的锻件在现有的航空类锻件中屡见不鲜,这类锻件现有的模锻工艺,采用大坯料体积堆积的方式来成型锻件,所造成的结果是锻件飞边极其不均匀,局部多处出现折叠缺陷,剖开锻件截面还会发现在有筋条的部位出现严重的穿流缺陷。另外,由于直接采用大坯料体积堆积的方式来成型锻件,金属体积分配不合理,导致模具模压过程出现偏心受力的现象,极易造成模具损坏。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大尺寸弧形锻件缺陷较多质量差、且易造成模具损坏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形锻件打弯模具,该弧形锻件打弯模具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大尺寸弧形锻件缺陷较多质量差、且易造成模具损坏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弧形锻件打弯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一端为上平面,与所述上平面连接的为预设形状的上弧面;所述下模的一端为与所述上平面配合的下平面,与所述下平面连接的为预设形状的下弧面,且所述上弧面与所述下弧面的圆心分离,以使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后形成预设变弧面空间。优选地,上述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中,所述上模的长度与所述下模的长度相同,所述上模的宽度与所述下模的宽度相同。优选地,上述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中,所述上弧面的弧长为2634.05mm,半径为3592.12mm;所述下弧面的弧长为2961.67mm,半径为3139.34mm。优选地,上述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中,所述下模上开设有起重孔。优选地,上述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中,所述上平面或所述下平面上具有与待打弯的荒坯锻件上的凸台对应的定位凹槽。优选地,上述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中,所述下弧面的一端为所述下平面,另一端为压料平面,所述压料平面上具有坯料定位凹槽。本技术提供的弧形锻件打弯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的作用面为上平面与上弧面,上平面连接于上弧面的一端,且上弧面为预设形状的弧面;下模的作用面为下平面与下弧面,下平面连接于下弧面的一端,且下弧面为预设形状的弧面;下平面与上平面配合以压紧坯料,下弧面与上弧面的圆心不重合,即圆心分离,从而上模与下模合模后形成预设变弧面空间。应用本技术提供的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上模与下模的一侧,即上平面与下平面平直,用于坯料打弯过程金属的约束及定位。模具另一侧为打弯模具核心部分,主要用于荒坯锻件的弯曲成型,其中上模的上弧面与下模的下弧面配合,上下两弧面圆心位置不同,使得上下模合模时形成一个预设变弧面空间,从而使坯料成型为预定变弧面形状。采用该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使得后续荒坯锻件终压过程金属分配更合理,一方面消除锻件折叠、穿流等缺陷;另一方面降低模具受力载荷,提高模具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弧形锻件打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模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模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待打弯的荒坯锻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1、上模,2、下模,3、起重孔,4、键槽,5、模尾,6、坯料定位凹槽,7、定位凹槽,8、凸台。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以消除锻件折叠、穿流等缺陷,并降低模具受力载荷,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弧形锻件打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模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模2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待打弯的荒坯锻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弧形锻件打弯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中,上模1的作用面为上平面与上弧面,上平面连接于上弧面的一端,且上弧面为预设形状的弧面。也就是上模1的下表面一侧为呈平面,即上平面,另一侧为弧面,即上弧面。具体上弧面的弧长及圆心角等参数可根据待打弯的荒坯锻件的尺寸要求设置。下模2的作用面为下平面与下弧面,下平面连接于下弧面的一端,且下弧面为预设形状的弧面。也就是下模2的上表面一侧为呈平面,即下平面,另一侧为弧面,即下弧面。具体下弧面的弧长及圆心角等参数可根据待打弯的荒坯锻件的尺寸要求设置。下平面与上平面配合以压紧坯料,下弧面与上弧面的圆心不重合,即圆心分离,从而上模1与下模2合模后形成预设变弧面空间。具体预设变弧面空间的形状应与待打弯的荒坯锻件对应的预定变弧面形状相同。下弧面与上弧面的圆心不重合,具体位置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应用本技术提供的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上模1与下模2的一侧,即上平面与下平面平直,用于坯料打弯过程金属的约束及定位。模具另一侧为打弯模具核心部分,主要用于荒坯锻件的弯曲成型,其中上模1的上弧面与下模2的下弧面配合,上下两弧面圆心位置不同,使得上下模合模时形成一个预设变弧面空间,从而使坯料成型为预定变弧面形状。采用该弧形锻件打弯模具,使得后续荒坯锻件终压过程金属分配更合理,一方面消除锻件折叠、穿流等缺陷;另一方面降低模具受力载荷,提高模具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上模1的长度与下模2的长度相同,上模1的宽度与下模2的宽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长度指上模1与下模2的外形长度,而并非作用面的长度。也就是上模1与下模2的尺寸一致,从而模具加工及上模1与下模2的配合。当然,根据特殊需求也可以考虑将上模1与下模2的外形尺寸设置为不同。具体的,上弧面的弧长为2634.05mm,半径为3592.12mm;下弧面的弧长为2961.67mm,半径为3139.34mm。具体上弧面与下弧面的弧长及半径可根据待打弯的荒坯锻件对应的预定变弧面形状进行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数值。优选的,下模2上开设有起重孔3,以便于将模具吊起转移。具体起重孔3的大小及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下模2上还可以开设键槽4,从而便于将下模2与作业平台等定位及连接,以保证打弯模具的使用。下模2上的模尾5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模压模具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上平面或下平面上具有与待打弯的荒坯锻件上的凸台8对应的定位凹槽7。请参阅图1,以定位凹槽7开设于上平面为例,上平面上具有向上凹的定位凹槽7,且其与待打弯的荒坯锻件上凸台8的位置及形状尺寸对应,因而使得坯料成型时与上模1形成有效的配合,起到对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弧形锻件打弯模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弧形锻件打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一端为上平面,与所述上平面连接的为预设形状的上弧面;所述下模的一端为与所述上平面配合的下平面,与所述下平面连接的为预设形状的下弧面,且所述上弧面与所述下弧面的圆心分离,以使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后形成预设变弧面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锻件打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一端为上平面,与所述上平面连接的为预设形状的上弧面;所述下模的一端为与所述上平面配合的下平面,与所述下平面连接的为预设形状的下弧面,且所述上弧面与所述下弧面的圆心分离,以使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后形成预设变弧面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锻件打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长度与所述下模的长度相同,所述上模的宽度与所述下模的宽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锻件打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道祥林林陈焕良李丹丹曾庆华陈丽芳王清松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