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粉体、分散液及化妆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665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5:12
一种金属氧化物粉体,其以金属氧化物粒子作为形成材料,金属氧化物粉体具有: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突起部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及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上且1000nm以下,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小于100nm,一次粒径小于100nm的粒子的总质量相对于金属氧化物粉体的总质量的比例为0.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金属氧化物粉体、分散液及化妆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粉体、分散液及化妆材料。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12月28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55773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以氧化钛、氧化锌及氧化锆等金属氧化物粒子作为形成材料的金属氧化物粉体因具有高折射率及紫外线屏蔽性等而被利用于各种用途。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星型氧化钛粒子具有可见光至近红外光的光散射能力,且含有于涂料、树脂组合物、塑料膜、塑料板及化妆材料中而被利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826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含有如上述那样的金属氧化物粉体的涂料、化妆材料等对被涂布物的粘附性并不充分。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散射性优异的金属氧化物粉体。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该金属氧化物粉体、光散射性优异且对被涂布物的密合性优异的分散液及化妆材料。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金属氧化物粉体,其为以金属氧化物粒子作为形成材料的金属氧化物粉体,金属氧化物粉体具有: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突起部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及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所述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上且1000nm以下,所述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小于100nm,一次粒径小于100nm的粒子的总质量相对于所述金属氧化物粉体的总质量的比例为0.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包含:从所述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的中心轴沿大致垂直方向以放射状突出的多个第1突起部;及沿所述中心轴向尖端彼此分离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第2突起部,在所述第1突起部中的各尖端与所述第2突起部中的各尖端之间形成棱,作为整体具有星型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为氧化钛粒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可以在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表面具有以表面处理剂作为形成材料的表面处理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分散液,其包含上述金属氧化物粉体及分散介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化妆材料,其包含选自由上述金属氧化物粉体及上述分散液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光散射性优异的金属氧化物粉体。而且,提供一种含有该金属氧化物粉体、光散射性优异且对被涂布物的密合性优异的分散液及化妆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4的氧化钛粉体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图像。图5是表示比较例1的氧化钛粉体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图像。图6是表示比较例2的氧化钛粉体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图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金属氧化物粉体、分散液及化妆材料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宗旨而进行具体说明的实施方式,若无特别说明,则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金属氧化物粉体]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氧化物粉体以金属氧化物粒子作为形成材料。金属氧化物粉体具有: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突起部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及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以下,适当参考附图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及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平均一次粒径采用以如下方式从通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以下,SEM)获得的图像中求出的值。SEM图像中的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一次粒径能够使用游标卡尺等测量器具、图像分析装置来进行测量。一次粒径采用使用两条平行线夹持SEM图像中的各金属氧化物粒子时平行线间隔成为最大的值(最大费雷特直径(JISZ8827-1:2008))。随机测量100个该一次粒径,并将对所得到的测量值进行加权平均的值作为平均一次粒径。当金属氧化物粒子形成聚集体(二次粒子)时,随机测量100个构成该二次粒子的一次粒子的一次粒径,并作为平均一次粒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质量采用以如下方式求出的值。首先,在SEM图像上,随机测量100个金属氧化物粒子的一次粒径。接着,根据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形状,从该一次粒径计算金属氧化物粒子的体积。而且,该体积乘以构成金属氧化物粒子的金属氧化物的密度,由此计算金属氧化物粒子的质量。(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是指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上且1000nm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在该范围内,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50nm以上且800n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上且6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0nm以上且400nm以下。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包含:从中心轴Z沿中心轴Z的大致垂直方向以放射状突出的多个第1突起部1及沿中心轴Z并向尖端彼此分离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第2突起部2。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优选在第1突起部1中的各尖端1a与第2突起部中的各尖端2a之间形成棱10,并且作为整体具有星型形状。当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具有“星型形状”时,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优选具有6个第1突起部1。此时,6个第1突起部1优选沿中心轴Z的周向以大致等间隔形成。在图2中,具有星型形状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的所对置的2个尖端2a之间的距离是根据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种类、暴露晶面而结晶学上决定的。例如,当锐钛矿型氧化钛中主暴露晶面为(101)面时,结晶学上为一次粒径(所对置的2个尖端1a之间的距离)的0.56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星型形状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的所对置的2个尖端2a之间的距离视为结晶学上决定的值(锐钛矿型氧化钛中主暴露晶面为(101)面时为一次粒径的0.56倍),而计算具有星型形状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的体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只要至少具有一个以上选自由第1突起部及第2突起部组成的组中的突起部即可。例如,若将图3所示的金属氧化物粒子101与图1所示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的形状进行比较,则能够推测为第1突起部1已破损。在这种情况下,金属氧化物粒子101能够分类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即,在具有与图1所示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相似的形状、且该形状因破损而推测为由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100形成的情况下,视为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在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中,具有上述星型形状的粒子的比例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9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在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氧化物粉体中,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优选散布在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彼此之间。由此,含有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氧化物粉体的分散液、化妆材料对被涂布面的密合性优异。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例如优选由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及氧化锡等形成。作为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形成材料,从折射率高、紫外线屏蔽性优异的方面考虑,更优选氧化钛或氧化锌,进一步优选遮盖力高且容易获得接近肤色的颜色的锐钛矿型氧化钛。在本实施方式中,锐钛矿型氧化钛粒子进一步优选主暴露晶面为(101)面。在此,“主暴露晶面为(101)面”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氧化物粉体,其以金属氧化物粒子作为形成材料,所述金属氧化物粉体具有: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突起部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及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所述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上且1000nm以下,所述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小于100nm,一次粒径小于100nm的粒子的总质量相对于所述金属氧化物粉体的总质量的比例为0.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8 JP 2015-2557731.一种金属氧化物粉体,其以金属氧化物粒子作为形成材料,所述金属氧化物粉体具有: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突起部的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及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所述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上且1000nm以下,所述第2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小于100nm,一次粒径小于100nm的粒子的总质量相对于所述金属氧化物粉体的总质量的比例为0.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粉体,其中,所述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包含:从所述第1金属氧化物粒子的中心轴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久保铁平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大阪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