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3813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用下述方法制成:按比例称取甘油45‑65g、蛋白胨1‑2g、酵母提取物0.5‑1.5g、磷酸二氢钾0.2‑0.3g、人工海盐25‑40g,加超纯水至1000ml,搅拌均匀,115℃灭菌21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1)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甘油,节省生产成本。(2)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养基与原培养基相比,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DHA的产量显著性提高,提高了原料利用效率。(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酵培养基的发酵条件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发酵生产,节能。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producing fatty acids from bursa of pouch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high fatty acid production of Chylactylostoma fragmentosa and its application. A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high fatty acid production of Chylactylostoma fragmentosa is prepared by the following methods: weighing glycerol 45 65g, peptone 1 2g, yeast extract 0.5 1.5g,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0.2 0.3g, artificial sea salt 25 8240g, adding super Pure water to 1000ml, stirring evenly, 115 minutes sterilization for 21 minutes, cooling to room temperature, that is. (1) the invention uses glycerin to save production cost. (2)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medium, the production of total fatty acid, saturated fatty acid and DHA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raw materials is improved. (3)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convenient operation, low production cost, easy large-scale fermentation production and energy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是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ds)是一类异养的分布广泛的类真菌类海洋原生生物。由于破囊壶菌的细胞内可以累积大量的脂肪酸,可以达到生物质含量的50%以上,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是合成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细胞膜磷脂的主要成分,是一类对于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尤其是DHA(docosahexenoicacid)。DHA可辅助脑细胞和视网膜正常发育,同时DHA还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和抗炎作用。在自然界中,DHA主要分布在海洋微生物,特别是生活在深海和寒冷地区的海洋生物。目前,DHA的商业来源主要是海洋鱼油,沙丁鱼、鳍鱼等含有较高的脂肪组织,在很多国家都被用来生产鱼油,鱼油中DHA的含量可以达到20-30%。市售食品级高浓度DHA(27%-30%)价格在73-110万元/吨,2010年中国的DHA总消费量达到2260吨,中国DHA产业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以鱼油为原料生产DHA具有很多缺点,如鱼油具有鱼腥味、成分复杂以及存在潜在的重金属污染等。以微生物作为替代来源,通过微生物发酵培养生产DHA可以有效解决鱼油DHA的生产问题。在有些破囊壶菌菌株的细胞内,其DHA含量可以达到25%以上。通过规模化发酵培养破囊壶菌,获取DHA活性产物,具有污染少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因此,破囊壶菌是DHA工业生产应用的有效来源,其应用前景已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重视。破囊壶菌是是一种异养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对其生长和油脂的累积影响很大,破囊壶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甘露糖等多种碳源。但是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效率差别很大,其中葡萄糖是大多数微生物能够利用的碳源。但是,目前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发酵培养破囊壶菌,其脂肪酸的产量也不更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成本,能提高脂肪酸产量的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用下述方法制成:按比例称取甘油45-65g、蛋白胨1-2g、酵母提取物0.5-1.5g、磷酸二氢钾0.2-0.3g、人工海盐25-40g,加超纯水至1000ml,搅拌均匀,115℃灭菌21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上述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利用甘油,节省生产成本。(2)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与原培养基(通用培养基,含葡萄糖)相比,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DHA的产量显著性提高,提高了原料利用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发酵培养基的发酵条件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发酵生产,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破囊壶菌Schizochytriumsp.PKU#Mn4(CGMCC8091)利用通用培养基(M4)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简称:MZ)的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及DHA的产量。图2为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idaesp.PKU#Mn16(JX847368.1CGMCC8095)利用通用培养基(M4)与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MZ)的生物量、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及DHA的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破囊壶菌Schizochytriumsp.PKU#Mn4(拉丁文:Schizochytriumsp.PKU#Mn4,保藏日期:2014年4月9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编号:CGMCC8091)。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idaesp.PKU#Mn16(拉丁文:Thraustochytriidaesp.PKU#Mn16,保藏日期:2014年4月9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编号:CGMCC8095)。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人工海盐为法国红十字公司生产的小丑盐。但并不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限制。实施例1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简称MZ),是用下述方法制成:称取甘油60g、蛋白胨1.5g、酵母提取物1g、磷酸二氢钾0.25g、人工海盐33g,加超纯水至1000ml,搅拌均匀,115℃灭菌21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实施例2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是用下述方法制成:称取甘油45g、蛋白胨2g、酵母提取物0.5g、磷酸二氢钾0.3g、海盐25g,加超纯水至1000ml,搅拌均匀,115℃灭菌21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实施例3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是用下述方法制成:称取甘油65g、蛋白胨1g、酵母提取物1.5g、磷酸二氢钾0.2g、海盐40g,加超纯水至1000ml,搅拌均匀,115℃灭菌21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实施例4破囊壶菌通用培养基(简称M4)配方为:葡萄糖20g/l、酵母提取物1g/l、蛋白胨1.5g/l、磷酸二氢钾0.25g/l、海盐33g/l。实施例5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菌株的活化:从固体培养基上挑取破囊壶菌单菌落接种于新的固体培养基上,三区划线,置28℃培养箱中培养48-72h,得活化菌株;2、破囊壶菌种子液的制备:挑取一环活化破囊壶菌接种于M4培养基中,置150rpm摇床28℃培养24小时,制得破囊壶菌种子发酵液;3、接种发酵培养:按接种量为10%接种破囊壶菌种子液于MZ中,在培养温度为28℃的条件下,150rpm摇床培养4天,即可得到破囊壶菌发酵液。4、生物量的测定:取15ml破囊壶菌发酵液于恒重的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下层菌体分别用15ml灭菌超纯水水洗两次,得到破囊壶菌菌体,将菌体放在冻干机中冻干48小时,称重,即可得到发酵液中破囊壶菌的生物量。5、脂肪酸含量测定:取冻干的菌体中加入4%硫酸甲醇溶液2ml,加入十九烷酸内标溶液,涡旋震荡20秒混匀,80℃水浴1小时,取出放冷至室温,分别加入1ml超纯水和1ml正己烷,涡旋震荡20秒混匀,4000rpm离心2分钟,取上层正己烷层过0.45μm尼龙膜后气相测定脂肪酸含量,并与脂肪酸混标对比,确定脂肪酸组成。实施例6破囊壶菌Schizochytriumsp.PKU#Mn4(CGMCC8091),进行M4培养基与MZ培养基(实施例1制备)发酵培养。分析样品后可知使用M4培养基发酵培养,96小时后其总脂肪酸产量为:0.82g/l,饱和脂肪酸产量为:0.39g/l,DHA产量为:0.36g/l;而使用MZ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96小时后其总脂肪酸产量为:1.50g/l,饱和脂肪酸产量为:0.63g/l,DHA产量为:0.74g/l。其总脂肪酸产量显著性提高了82.93%(P=0.004),饱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其特征是用下述方法制成:按比例称取甘油45‑65g、蛋白胨1‑2g、酵母提取物0.5‑1.5g、磷酸二氢钾0.2‑0.3g、人工海盐25‑40g,加超纯水至1000ml,搅拌均匀,115℃灭菌21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囊壶菌高产脂肪酸的发酵培养基,其特征是用下述方法制成:按比例称取甘油45-65g、蛋白胨1-2g、酵母提取物0.5-1.5g、磷酸二氢钾0.2-0.3g、人工海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光义赵月王秋珍张赛叶会科姚力芬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