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16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绞盘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车用的绞盘,包括底座(1);卷扬筒(3),支架(4),所述支架(4)固定在底座(1)上;往复运动机构,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4)上的往复丝杠(5),所述往复丝杠(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6);所述卷扬筒(3)的一端固定有主轮(7),主轮(7)随卷扬筒(3)转动而转动;所述绞盘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主轮(7)通过传动组件与从动轮(6),主轮(7)转动时带动从动轮(6)转动。采用上述结构后,提供一种卷扬筒与往复运动机构的动作同步性好,从而保证往复运动机构能稳定有效的起到使牵引绳有序排列的作用的绞盘。

Capsta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inches, in particular to a winch for vehicles, including a base (1); a winch (3), a bracket (4), the bracket (4) fixed on the base (1); a reciprocating motion mechanism,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a reciprocating screw (5) connected to the bracket (4) and a fixed connection at one end of the reciprocating lead screw (5). A driven wheel (6) is connected with a main wheel (7)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winch (3) and the main wheel (7) rotates with the winch (3); the winch also comprises a transmission assembly, the main wheel (7) rotates with the driven wheel (6)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assembly and the driven wheel (6), and the driven wheel (6) rotates when the main wheel (7) rotates. After adopting the structure, a winch with good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he winch and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mechanism is provided, thereby ensuring that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mechanism can play a stable and effective role in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he traction r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绞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绞盘
,具体讲的是一种车用的绞盘。
技术介绍
绞盘是常用于进行清障、拖拉物品、安装设施等的牵引装置,广泛应用于越野汽车、农用汽车、游艇、消防救援车、道路清障车以及其它专用汽车、特种车辆。现有技术中的绞盘,在绞盘的卷扬筒的前端一般具有用于在卷曲牵引绳时带动牵引绳沿卷扬筒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以使牵引绳有序排列的往复运动机构,往复运动机构包括往复丝杠,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往复丝杠与卷扬筒是分别采用两个驱动部件分别驱动,从而存在以下不足:两个驱动部件分别驱动难以保证同步运行,致使卷扬筒与往复运动机构的动作同步性差,这种同步性差很容易造成牵引绳排列混乱。另外,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绞盘,在卷扬筒的前端也未设置有挡泥板,从而易使杂质例如污泥等进入到卷扬筒处,对卷扬筒工作造成影响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卷扬筒与往复运动机构的动作同步性好,从而保证往复运动机构能稳定有效的起到使牵引绳有序排列的作用的绞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绞盘,包括底座;用于卷曲牵引绳的卷扬筒,所述卷扬筒固定在底座上;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底座上;用于在卷曲牵引绳时带动牵引绳沿卷扬筒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以使牵引绳有序排列的往复运动机构,牵引绳穿过往复运动机构设置,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往复丝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卷扬筒的一端固定有主轮,主轮随卷扬筒转动而转动;所述绞盘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主轮通过传动组件与从动轮,主轮转动时带动从动轮转动。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优点:一方面保证了卷扬筒与往复运动机构的动作同步性,保证在卷扬筒卷曲牵引绳时往复运动机构同步动作,在卷扬筒停止时往复运动机构同步停止,保证往复运动机构能稳定有效的起到使牵引绳有序排列的作用,另一方面往复丝杠由卷扬筒带动,也就是说,往复丝杠的转动不需要另外的电机驱动,可以节约资源。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往复运动机构还包括光杆,所述光杆固定在支架上;导绳块,牵引绳穿设在所述导绳块上,往复丝杠穿过导绳块设置,往复丝杠驱动导绳块来回运动;固定在所述导绳块上且用于与光杆滑动连接的导套,所述导套两端的内侧壁均卡接有O型圈,所述O型圈与光杆的外表面贴合;固定在导绳块上且与往复丝杠啮合的啮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转动连接在支架和安装壳上,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往复丝杠以及卷扬筒的轴线相互平行,并且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支架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轮固定在第一转轴的一端且位于支架朝向卷扬筒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轮固定在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且位于支架远离卷扬筒的一侧,所述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均固定在第二转轴上且位于支架与安装壳之间,所述主轮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轮带动第三传动轮转动,所述第四传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所述卷扬筒的转速n1、所述往复丝杠的转速n2、所述往复丝杠的螺距d与牵引绳的直径D的关系满足如下条件:n1×D×95%≤n2×d≤n1×D×105%或者n2×d×95%≤n1×D≤n2×d×105%。所述绞盘还包括可伸缩的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与导绳块固定连接,所述导绳块往复运动时带动挡板组件往复运动。这样,挡板组件可以伸缩,保证挡板组件与导绳块运动的协调性,挡板组件可以阻挡杂质例如污泥等进入到卷扬筒处,避免杂质对卷扬筒工作造成影响和损坏,保证卷扬筒正常工作。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分别位于卷扬筒的两侧,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基板、第一卡接板和第二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第二卡接板分别位于基板两侧,所述第一卡接板、第二卡接板均与基板滑动连接。所述挡板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板和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与基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板与第一传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板与基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接板与第二传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绞盘还包括用于将绞盘包覆的外壳,所述外壳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给牵引绳卷曲时让位的让位口,所述挡板组件将让位口封闭。所述外壳包括主壳体和盖板,所述盖板铰接在主壳体上,所述主壳体上设有维护让位缺口,所述盖板将维护让位缺口覆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绞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绞盘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绞盘具有挡板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绞盘中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绞盘具有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绞盘中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绞盘中离合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绞盘中离合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绞盘中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绞盘中内齿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2、牵引绳;3、卷扬筒;4、支架;4.1、第一支架板;4.2、第二支架板;5、往复丝杠;6、从动轮;7、主轮;8、光杆;9、导绳块;10、导套;11、O型圈;12、啮齿;13、第一传动轮;14、第二传动轮;15、第三传动轮;16、第四传动轮;17、第一转轴;18、第二转轴;19、安装壳;20、挡板组件;20.1、基板;20.2、第一卡接板;20.3、第二卡接板;20.4、第一传动板;20.5、第二传动板;21、第一限位条;22、第一卡钩;23、第二限位条;24、第二卡钩;25、第三卡钩;26、第四卡钩;27、第三限位条;28、第五卡钩;29、外壳;29.1、主壳体;29.2、盖板;30、让位口;31、维护让位缺口;32、卷扬筒安装架;33、齿轮箱盖;34、安装座;35、内齿圈;36、卡槽;37、电机;38、偏心轮;39、插销;40、弹性件;41、让位孔;42、偏心孔槽;43、插杆;44、第一限位块;45、第二限位块;46、卡块;47、插销定位块;48、端盖;49、导向套;50、第六卡钩。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专利技术概念。然而,这些专利技术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更详尽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整传达其包括的范围。也应注意这些实施例不相互排斥。来自一个实施例的组件、步骤或元素可假设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存在或使用。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备选和/或等同实现方式替代所示出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旨在覆盖本文论述的实施例的任何修改或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可以仅使用所描述的方面中的一些方面来实践备选实施例。本文出于说明的目的,在实施例中描述了特定的数字、材料和配置,然而,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践备选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可能省略或简化了众所周知的特征,以便不使说明性的实施例难于理解。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安装”、“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绞盘,包括底座(1);用于卷曲牵引绳(2)的卷扬筒(3),所述卷扬筒(3)固定在底座(1)上;支架(4),所述支架(4)固定在底座(1)上;用于在卷曲牵引绳(2)时带动牵引绳(2)沿卷扬筒(3)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以使牵引绳(2)有序排列的往复运动机构,牵引绳(2)穿过往复运动机构设置,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安装在支架(4)上,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4)上的往复丝杠(5),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丝杠(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6);所述卷扬筒(3)的一端固定有主轮(7),主轮(7)随卷扬筒(3)转动而转动;所述绞盘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主轮(7)通过传动组件与从动轮(6),主轮(7)转动时带动从动轮(6)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绞盘,包括底座(1);用于卷曲牵引绳(2)的卷扬筒(3),所述卷扬筒(3)固定在底座(1)上;支架(4),所述支架(4)固定在底座(1)上;用于在卷曲牵引绳(2)时带动牵引绳(2)沿卷扬筒(3)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以使牵引绳(2)有序排列的往复运动机构,牵引绳(2)穿过往复运动机构设置,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安装在支架(4)上,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4)上的往复丝杠(5),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丝杠(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6);所述卷扬筒(3)的一端固定有主轮(7),主轮(7)随卷扬筒(3)转动而转动;所述绞盘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主轮(7)通过传动组件与从动轮(6),主轮(7)转动时带动从动轮(6)转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运动机构还包括光杆(8),所述光杆(8)固定在支架(4)上;导绳块(9),牵引绳(2)穿设在所述导绳块(9)上,往复丝杠(5)穿过导绳块(9)设置,往复丝杠(5)驱动导绳块(9)来回运动;固定在所述导绳块(9)上且用于与光杆(8)滑动连接的导套(10),所述导套(10)两端的内侧壁均卡接有O型圈(11),所述O型圈(11)与光杆(8)的外表面贴合;固定在导绳块(9)上且与往复丝杠(5)啮合的啮齿(12)。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13)、第二传动轮(14)、第三传动轮(15)、第四传动轮(16)、第一转轴(17)、第二转轴(18)和安装壳(19),所述安装壳(19)与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7)、第二转轴(18)均转动连接在支架(4)和安装壳(19)上,所述第一转轴(17)、第二转轴(18)、往复丝杠(5)以及卷扬筒(3)的轴线相互平行,并且第一转轴(17)的一端穿过支架(4)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轮(13)固定在第一转轴(17)的一端且位于支架(4)朝向卷扬筒(3)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轮(14)固定在第一转轴(17)的另一端且位于支架(4)远离卷扬筒(3)的一侧,所述第三传动轮(15)、第四传动轮(16)均固定在第二转轴(18)上且位于支架(4)与安装壳(19)之间,所述主轮(7)带动第一传动轮(13)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轮(14)带动第三传动轮(15)转动,所述第四传动轮(16)带动从动轮(6)转动。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筒(3)的转速n1、所述往复丝杠(5)的转速n2、所述往复丝杠(5)的螺距d与牵引绳(2)的直径D的关系满足如下条件:n1×D×95%≤n2×d≤n1×D×105%或者n2×d×95%≤n1×D≤n2×d×105%。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还包括可伸缩的挡板组件(20),所述挡板组件(20)与导绳块(9)固定连接,所述导绳块(9)往复运动时带动挡板组件(20)往复运动。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包括第一支架板(4.1)和第二支架板(4.2),所述第一支架板(4.1)和第二支架板(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联达绞盘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