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180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对就座空间的影响且同时使座椅靠背移动来确保乘客移动空间的车辆用座椅装置。车辆用座椅装置具备:座椅靠背(43),其用于对就座者的脊背进行支承,且包括形成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支承体(43A)和形成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支承体(43B),第一支承体及第二支承体中的一方为可动支承体(43A);以及移动机构(47),其使可动支承体(43A)从背支承位置(P11)向退避位置(P12)进行位移,所述背支承位置(P11)是对就座者的脊背进行支承时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P12)是用于在之前配置可动支承体(43A)的位置形成开放空间(K1)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装置
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2月10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7-023078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关于车辆的自动驾驶的研究不断进展。在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中,存在在一部分的道路区间中为了进行驾驶支援而进行自动驾驶的技术。与此关联,还存在与对需要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手动驾驶模式和自动驾驶模式进行切换的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在自动驾驶时,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乘客有时在车室内更换就座位置。在更换乘客的就座位置时,例如考虑有放倒座椅靠背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使乘客能够通行。在该情况下,乘客成为在座椅靠背上通行这样的姿势,有时使乘客感到心理上的抵触。另一方面,已知有如下结构:在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部设置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使座椅靠背能够绕该转动轴转动,从而能够使座椅靠背宛如门那样进行开闭(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05-52405号)。在该情况下,认为乘客不会成为在座椅靠背上通行这样的姿势而能够灵活(容易)地进行乘客的就座位置的更换。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座椅靠背整体以座椅宽度方向一端部为中心转动,因此需要乘客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具备:座椅靠背,其用于对就座者的脊背进行支承,且包括形成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支承体和形成所述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支承体,所述第一支承体及第二支承体中的一方为可动支承体;以及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可动支承体从背支承位置向退避位置进行位移,所述背支承位置是对所述就座者的脊背进行支承时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用于在之前配置所述可动支承体的位置形成开放空间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10 JP 2017-0230781.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具备:座椅靠背,其用于对就座者的脊背进行支承,且包括形成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支承体和形成所述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支承体,所述第一支承体及第二支承体中的一方为可动支承体;以及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可动支承体从背支承位置向退避位置进行位移,所述背支承位置是对所述就座者的脊背进行支承时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用于在之前配置所述可动支承体的位置形成开放空间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所述可动支承体形成所述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具备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内侧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可动支承体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从而使所述可动支承体从所述背支承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进行位移。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可动支承体从所述背支承位置向后方移动来向所述退避位置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凑宗笃石原一松本学西村洋祐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