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新能源充电桩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车载直流电,用马达驱使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也符合新型能源战略要求。新能源汽车离不开充电桩,现有的充电桩都是通过市电供电,用电量大,不够节能环保,且充电桩不方便移机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座体,所述座体顶端面中间设置有旋转腔,所述旋转腔中设置有可旋转的旋转柱,所述旋转柱顶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行的第一滑行块,所述第一滑行槽底端壁的左侧设置有沉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右端壁的底部设置有限行槽,所述第一滑行块右端面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限行槽配合连接的限行块,所述限行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限行块螺形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与第一马达动力连接,所述沉槽中设置有压簧,所述第一滑行块中设置有储电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座体,所述座体顶端面中间设置有旋转腔,所述旋转腔中设置有可旋转的旋转柱,所述旋转柱顶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行的第一滑行块,所述第一滑行槽底端壁的左侧设置有沉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右端壁的底部设置有限行槽,所述第一滑行块右端面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限行槽配合连接的限行块,所述限行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限行块螺形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与第一马达动力连接,所述沉槽中设置有压簧,所述第一滑行块中设置有储电部,所述第一滑行块顶端面左侧固定设置有支承杆,所述第一滑行块顶端面右侧设置有升起槽,所述升起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行的第二滑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座体,所述座体顶端面中间设置有旋转腔,所述旋转腔中设置有可旋转的旋转柱,所述旋转柱顶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行的第一滑行块,所述第一滑行槽底端壁的左侧设置有沉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右端壁的底部设置有限行槽,所述第一滑行块右端面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限行槽配合连接的限行块,所述限行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限行块螺形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与第一马达动力连接,所述沉槽中设置有压簧,所述第一滑行块中设置有储电部,所述第一滑行块顶端面左侧固定设置有支承杆,所述第一滑行块顶端面右侧设置有升起槽,所述升起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行的第二滑行块,所述升起槽底端壁中设置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的外输轴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行块螺形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螺柱,所述第二滑行块底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柱螺形纹配合连接的螺孔,所述第二滑行块顶部和所述支承杆顶部之间设置有光照转换板,所述第二滑行块顶部通过第一铰件与所述光照转换板可旋转配合连接,所述支承杆顶部通过第二铰件与所述光照转换板可旋转配合连接,所述座体底部固定设置有充电桩,所述座体左右两端面上相对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可旋转的提起装置,所述旋转柱底端面中间设置有槽位,所述旋转腔底端壁中间设置有第三马达,所述第三马达的外输轴上固定设置有一凸起块,所述凸起块用以与所述槽位配合连接,所述充电桩前侧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所述充电桩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常百乐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