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合金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800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管件,包括基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顶部端面的支承架以及滑行安装于所述支承架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中设有上下延长的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通连槽,所述第一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滑行台,所述滑行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底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下延长的钻头,所述第一驱动机顶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上延长的转套,所述转套中设有端口向上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中花键配合安装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锥形轮,所述滑行台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通连槽中且滑行配合连接的第一接连块。

A kind of cemented carbide pipe fittin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emented carbide pipe fitting,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support frame fixed on the top end face of the base and an installation frame sliding on the support frame. The installation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xtended sliding groove, a through groove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end walls of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and a sliding platform is sliding in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Fixed in the platform is a first drive,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rst drive is powered by a downward extended drill bit, the top end of the first drive is powered by an upward extended sleeve, the sleeve is equipped with a spline groove with an upward port, the spline in the spline groove is matched with a spline shaft, the top of the spline shaft is fixed with a first conical wheel, and the sliding platform is fixed. The left and right end faces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block extending into the connecting groove and sliding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质合金管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件加工
,具体是一种硬质合金管件。
技术介绍
硬质合金管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使用及其广泛,硬质合金管件在加工生产时需要进行打孔操作,而传统中的打孔装置设置模式单一,且需要人力过多的投入使用,同时无法实现同一直线上的多组钻孔操作,其大大的降低了加工效率,存在较大弊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硬质合金管件,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硬质合金管件,包括基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顶部端面的支承架以及滑行安装于所述支承架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中设有上下延长的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通连槽,所述第一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滑行台,所述滑行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底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下延长的钻头,所述第一驱动机顶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上延长的转套,所述转套中设有端口向上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中花键配合安装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锥形轮,所述滑行台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通连槽中且滑行配合连接的第一接连块,所述第一接连块上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铰接臂,所述通连槽远离所述第一滑行槽的端壁中通连设置有第一转腔,所述第一转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内侧端面上转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通连槽中的第二接连块,所述第二接连块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与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所述安装架中左右对称设置有前后延长的第二转腔,所述第二转腔与所述第一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一转腔中且与所述转盘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侧端伸入所述第二转腔中且外侧末尾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滑行槽后侧的所述安装架中设有第三转腔,左右两个所述第二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转腔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腔中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腔中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齿形轮,所述第一齿形轮上啮合设置有第二齿形轮,所述第二齿形轮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腔右侧内壁中的第二驱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三转腔上侧的所述安装架中左右对称设置有第四转腔,所述第四转腔前后端壁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三齿形轮,前后两个所述第三齿形轮之间的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涡轮,左右两个所述第四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一滑行槽且与所述涡轮配合连接的蜗杆,所述第一滑行槽中的所述蜗杆上固定设有第二锥形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行槽内顶壁左右延长设置有贯穿所述安装架的第二滑行槽,所述第二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滑行臂,所述滑行臂左右两侧延长端分别与所述支承架左右两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行臂底部端面前后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形轮配合连接的齿形条。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承架底部端面内设有端口向下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中滑行安装有左右对称的燕尾块,所述燕尾块底部通过固定臂与所述安装架顶部端面固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顶部端面内设有端口向上的第一通连孔,所述第一滑行槽内底壁设有端口向下的第二通连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花键槽内底壁设有与所述花键轴固定连接的压簧,所述花键槽左右两侧内壁中对称设有导槽,所述导槽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花键轴固定连接的导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在使用时,将合金管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然后同时开启第一驱动机以及第二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转动后可同时驱动所述钻头、转套、花键轴以及所述第一锥形轮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转动后可通过所述第二齿形轮驱动所述第一齿形轮转动,所述第一齿形轮转动后可带动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以及所述转盘转动,所述转盘转动可通过所述第二铰接臂以及所述第一铰交接臂带动所述滑行台向上滑动,所述滑行台向上滑动后可使所述第一锥形轮与所述第二锥形轮相啮合,此时所述第一锥形轮转动可驱动所述第二锥形轮带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杆转动后可驱动所述涡轮带动所述第三齿形轮转动,所述第三齿形轮转动后可通过与所述齿形条的配合而驱动所述安装架向右滑动,所述转盘继续转动后可通过所述所述第二铰接臂以及所述第一铰交接臂带动所述滑行台向下滑动而使所述第一锥形轮与所述第二锥形轮脱离,此时所述安装架停止移动,由此,第一次钻孔位置被确定,所述滑行台向下滑动后可使所述钻头穿过所述第二通连槽后进行钻孔操作,由此往复即可实现同一直线上的移动打孔操作;由于本专利技术中花键轴底部通过压簧与所述花键槽内底壁连接,由此在所述滑行台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可使所述第一锥形轮与所述第二锥形轮相啮合,所述滑行台继续向上滑动后可使所述花键轴相对所述花键槽向下滑动,由此可延长所述所述第一锥形轮与所述第二锥形轮的啮合时长,从而可确保所述安装架的移动距离,进而可使所述钻头进入下一打孔位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同一水平面上的移动打孔操作,可大大提高打孔效率以及打孔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硬质合金管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安装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硬质合金管件,包括基座10、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10顶部端面的支承架11以及滑行安装于所述支承架11上的安装架15,所述安装架15中设有上下延长的第一滑行槽20,所述第一滑行槽20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通连槽46,所述第一滑行槽20中滑行安装有滑行台38,所述滑行台38中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机39,所述第一驱动机39底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下延长的钻头40,所述第一驱动机39顶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上延长的转套33,所述转套33中设有端口向上的花键槽34,所述花键槽34中花键配合安装有花键轴32,所述花键轴32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锥形轮31,所述滑行台38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通连槽46中且滑行配合连接的第一接连块45,所述第一接连块45上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铰接臂44,所述通连槽46远离所述第一滑行槽20的端壁中通连设置有第一转腔27,所述第一转腔27中转动配合安装有转盘28,所述转盘28内侧端面上转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通连槽46中的第二接连块42,所述第二接连块42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铰接臂43,所述第二铰接臂43与所述第一铰接臂44铰接,所述安装架15中左右对称设置有前后延长的第二转腔29,所述第二转腔29与所述第一转腔27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一转腔27中且与所述转盘28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6外侧端伸入所述第二转腔29中且外侧末尾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30,所述第一滑行槽20后侧的所述安装架15中设有第三转腔48,左右两个所述第二转腔29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转腔48的第二转轴47,所述第二转腔29中的所述第二转轴47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53,所述第一传动轮30与所述第二传动轮53之间通过传动带52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腔48中的所述第二转轴47上固定设有第一齿形轮49,所述第一齿形轮49上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质合金管件,包括基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顶部端面的支承架以及滑行安装于所述支承架上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中设有上下延长的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通连槽,所述第一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滑行台,所述滑行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底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下延长的钻头,所述第一驱动机顶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上延长的转套,所述转套中设有端口向上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中花键配合安装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锥形轮,所述滑行台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通连槽中且滑行配合连接的第一接连块,所述第一接连块上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铰接臂,所述通连槽远离所述第一滑行槽的端壁中通连设置有第一转腔,所述第一转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内侧端面上转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通连槽中的第二接连块,所述第二接连块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与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所述安装架中左右对称设置有前后延长的第二转腔,所述第二转腔与所述第一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一转腔中且与所述转盘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侧端伸入所述第二转腔中且外侧末尾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滑行槽后侧的所述安装架中设有第三转腔,左右两个所述第二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转腔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腔中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腔中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齿形轮,所述第一齿形轮上啮合设置有第二齿形轮,所述第二齿形轮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腔右侧内壁中的第二驱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三转腔上侧的所述安装架中左右对称设置有第四转腔,所述第四转腔前后端壁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三齿形轮,前后两个所述第三齿形轮之间的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涡轮,左右两个所述第四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一滑行槽且与所述涡轮配合连接的蜗杆,所述第一滑行槽中的所述蜗杆上固定设有第二锥形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质合金管件,包括基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顶部端面的支承架以及滑行安装于所述支承架上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中设有上下延长的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通连槽,所述第一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滑行台,所述滑行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底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下延长的钻头,所述第一驱动机顶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上延长的转套,所述转套中设有端口向上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中花键配合安装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锥形轮,所述滑行台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通连槽中且滑行配合连接的第一接连块,所述第一接连块上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铰接臂,所述通连槽远离所述第一滑行槽的端壁中通连设置有第一转腔,所述第一转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内侧端面上转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通连槽中的第二接连块,所述第二接连块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与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所述安装架中左右对称设置有前后延长的第二转腔,所述第二转腔与所述第一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一转腔中且与所述转盘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侧端伸入所述第二转腔中且外侧末尾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滑行槽后侧的所述安装架中设有第三转腔,左右两个所述第二转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转腔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腔中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健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常百乐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