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80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置物架,包括座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座体顶部端面的支板以及平滑安装于所述支板上的机壳体,所述机壳体中设有上下伸展的第一平滑槽,所述第一平滑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通透槽,所述第一平滑槽中平滑安装有滑台,所述滑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下伸展的钻头,所述第一马达顶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上伸展的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中设有口部向上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中花键配合安装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锥斜轮,所述滑台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通透槽中且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座。

A kind of shel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bject holder, which comprises a seat body, a support plate fixed on the top end face of the seat body and a shell smoothly mounted on the support plate.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moothing groove extending up and down, a permeating groov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end walls of the first smoothing groove, a sliding platform smoothly installed in the first smoothing groove, and a sliding platform fixed in the smoothing platform. The first motor,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first motor is powered by a downward extending drill bit, the top end face of the first motor is powered by an upward extending turning sleeve, and the turning sleeve is equipped with a spline groove with an upward orifice. The spline groove is fitted with a spline shaft, and the top of the spline shaft is fixed with a first bevel wheel,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lide platform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There is a first connecting seat which extends into the permeable groove and is smoothly matched and conn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置物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置物架
,具体是一种置物架。
技术介绍
置物架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及其广泛,置物架一般都是有多根金属板组装而成,而这些金属板在加工生产时需要进行打孔操作,而传统中的打孔装置设置模式单一,且需要人力过多的投入使用,同时无法实现同一直线上的多组钻孔操作,其大大的降低了加工效率,存在较大弊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置物架,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置物架,包括座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座体顶部端面的支板以及平滑安装于所述支板上的机壳体,所述机壳体中设有上下伸展的第一平滑槽,所述第一平滑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通透槽,所述第一平滑槽中平滑安装有滑台,所述滑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下伸展的钻头,所述第一马达顶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上伸展的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中设有口部向上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中花键配合安装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锥斜轮,所述滑台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通透槽中且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铰接臂,所述通透槽远离所述第一平滑槽的端壁中互通设置有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转向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转向盘,所述转向盘内侧端面上转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通透槽中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与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所述机壳体中左右对称设置有前后伸展的第二转向腔,所述第二转向腔与所述第一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一转向腔中且与所述转向盘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外侧端伸入所述第二转向腔中且外侧尾端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平滑槽后侧的所述机壳体中设有第三转向腔,左右两个所述第二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转向腔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齿牙轮,所述第一齿牙轮上啮合设置有第二齿牙轮,所述第二齿牙轮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侧内壁中的第二马达动力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上侧的所述机壳体中左右对称设置有第四转向腔,所述第四转向腔前后端壁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上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三齿牙轮,前后两个所述第三齿牙轮之间的所述第三转向轴上固定设置有涡轮,左右两个所述第四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一平滑槽且与所述涡轮配合连接的蜗杆,所述第一平滑槽中的所述蜗杆上固定设有第二锥斜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平滑槽内顶壁左右伸展设置有贯穿所述机壳体的第二平滑槽,所述第二平滑槽中平滑安装有滑臂,所述滑臂左右两侧伸展端分别与所述支板左右两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臂底部端面前后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牙轮配合连接的齿牙条。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板底部端面内设有口部向下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中平滑安装有左右对称的燕尾块,所述燕尾块底部通过固定臂与所述机壳体顶部端面固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座体顶部端面内设有口部向上的第一通透孔,所述第一平滑槽内底壁设有口部向下的第二通透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花键槽内底壁设有与所述花键轴固定连接的弹片,所述花键槽左右两侧内壁中对称设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槽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花键轴固定连接的导滑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在使用时,将金属板固定于所述座体上,然后同时开启第一马达以及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转动后可同时驱动所述钻头、转向套、花键轴以及所述第一锥斜轮转动,所述第二马达转动后可通过所述第二齿牙轮驱动所述第一齿牙轮转动,所述第一齿牙轮转动后可带动所述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以及所述转向盘转动,所述转向盘转动可通过所述第二铰接臂以及所述第一铰交接臂带动所述滑台向上滑动,所述滑台向上滑动后可使所述第一锥斜轮与所述第二锥斜轮相啮合,此时所述第一锥斜轮转动可驱动所述第二锥斜轮带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杆转动后可驱动所述涡轮带动所述第三齿牙轮转动,所述第三齿牙轮转动后可通过与所述齿牙条的配合而驱动所述机壳体向右滑动,所述转向盘继续转动后可通过所述所述第二铰接臂以及所述第一铰交接臂带动所述滑台向下滑动而使所述第一锥斜轮与所述第二锥斜轮脱离,此时所述机壳体停止移动,由此,第一次钻孔位置被确定,所述滑台向下滑动后可使所述钻头穿过所述第二通透槽后进行钻孔操作,由此往复即可实现同一直线上的移动打孔操作;由于本专利技术中花键轴底部通过弹片与所述花键槽内底壁连接,由此在所述滑台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可使所述第一锥斜轮与所述第二锥斜轮相啮合,所述滑台继续向上滑动后可使所述花键轴相对所述花键槽向下滑动,由此可延长所述所述第一锥斜轮与所述第二锥斜轮的啮合时长,从而可确保所述机壳体的移动距离,进而可使所述钻头进入下一打孔位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同一水平面上的移动打孔操作,可大大提高打孔效率以及打孔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置物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机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置物架,包括座体10、固定设置于所述座体10顶部端面的支板11以及平滑安装于所述支板11上的机壳体15,所述机壳体15中设有上下伸展的第一平滑槽20,所述第一平滑槽20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通透槽46,所述第一平滑槽20中平滑安装有滑台38,所述滑台38中固定安装有第一马达39,所述第一马达39底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下伸展的钻头40,所述第一马达39顶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上伸展的转向套33,所述转向套33中设有口部向上的花键槽34,所述花键槽34中花键配合安装有花键轴32,所述花键轴32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锥斜轮31,所述滑台38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通透槽46中且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座45,所述第一连接座45上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铰接臂44,所述通透槽46远离所述第一平滑槽20的端壁中互通设置有第一转向腔27,所述第一转向腔27中转动配合安装有转向盘28,所述转向盘28内侧端面上转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通透槽46中的第二连接座42,所述第二连接座42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铰接臂43,所述第二铰接臂43与所述第一铰接臂44铰接,所述机壳体15中左右对称设置有前后伸展的第二转向腔29,所述第二转向腔29与所述第一转向腔27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16,所述第一转向轴16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一转向腔27中且与所述转向盘28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16外侧端伸入所述第二转向腔29中且外侧尾端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30,所述第一平滑槽20后侧的所述机壳体15中设有第三转向腔48,左右两个所述第二转向腔29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转向腔48的第二转向轴47,所述第二转向腔29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47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53,所述第一传动轮30与所述第二传动轮53之间通过传动带52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48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47上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物架,包括座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座体顶部端面的支板以及平滑安装于所述支板上的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体中设有上下伸展的第一平滑槽,所述第一平滑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通透槽,所述第一平滑槽中平滑安装有滑台,所述滑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下伸展的钻头,所述第一马达顶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上伸展的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中设有口部向上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中花键配合安装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锥斜轮,所述滑台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通透槽中且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铰接臂,所述通透槽远离所述第一平滑槽的端壁中互通设置有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转向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转向盘,所述转向盘内侧端面上转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通透槽中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与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所述机壳体中左右对称设置有前后伸展的第二转向腔,所述第二转向腔与所述第一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一转向腔中且与所述转向盘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外侧端伸入所述第二转向腔中且外侧尾端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平滑槽后侧的所述机壳体中设有第三转向腔,左右两个所述第二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转向腔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齿牙轮,所述第一齿牙轮上啮合设置有第二齿牙轮,所述第二齿牙轮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转向腔右侧内壁中的第二马达动力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腔上侧的所述机壳体中左右对称设置有第四转向腔,所述第四转向腔前后端壁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上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三齿牙轮,前后两个所述第三齿牙轮之间的所述第三转向轴上固定设置有涡轮,左右两个所述第四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一平滑槽且与所述涡轮配合连接的蜗杆,所述第一平滑槽中的所述蜗杆上固定设有第二锥斜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物架,包括座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座体顶部端面的支板以及平滑安装于所述支板上的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体中设有上下伸展的第一平滑槽,所述第一平滑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置有通透槽,所述第一平滑槽中平滑安装有滑台,所述滑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下伸展的钻头,所述第一马达顶部端面动力安装有向上伸展的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中设有口部向上的花键槽,所述花键槽中花键配合安装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顶部固定设有第一锥斜轮,所述滑台左右两侧端面对称设有伸入所述通透槽中且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铰接臂,所述通透槽远离所述第一平滑槽的端壁中互通设置有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转向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转向盘,所述转向盘内侧端面上转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通透槽中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与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所述机壳体中左右对称设置有前后伸展的第二转向腔,所述第二转向腔与所述第一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内侧端伸入所述第一转向腔中且与所述转向盘外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轴外侧端伸入所述第二转向腔中且外侧尾端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平滑槽后侧的所述机壳体中设有第三转向腔,左右两个所述第二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转向腔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配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吉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