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56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凸起凹陷的隐匿效果且抑制裂纹的产生的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1)在侧壁部(2)的表面(2a)具备脊(4)沿轮胎周向并列而成的齿形部(3)。脊(4)包括不弯曲且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脊(8)和弯曲脊(9)。在弯曲脊(9)中,具有该轮胎半径方向的全长(H1)的40%的长度的脊(4)的中央区域(4A)由不具有弯曲部(10)的直线状部(11)形成,在除了中央区域(4A)以外的脊(4)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区域(4B)或内侧区域(4C)形成有弯曲部(10)。

Inflatable ti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neumatic tire capable of improving the concealment effect of a convex depression and suppressing the generation of cracks. The pneumatic tire (1) has a tooth-shaped part (3) with a ridge (4) parallel to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tire on the surface (2a) of the side wall part (2). The ridge (4) includes a straight ridge (8) and a flexure ridge (9) that are not curved and straight. In the curved ridge (9), the central area (4A) of the ridge (4) of 40% length with the full length (H1) of the radius direction of the tire is formed by a straight line (11) without the curved part (10), and a curved part (10) is formed in the lateral area (4B) or the inner area (4C) of the radius direction of the tire (4) other than the central area (4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侧壁部的表面设置有齿形部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在侧壁部的表面形成有齿形部的充气轮胎。齿形部为沿轮胎周向并列有多个垄状的脊。此外,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弯曲脊。弯曲脊包括:在侧壁部的主视观察时,相对于轮胎半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以及沿着轮胎半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部。这样的弯曲脊对侧壁部赋予复杂的装饰图案,例如,具有难以注意到以胎体帘布层的重叠接头部分为原因的凹凸形状的外观不良(以下称作“凸起”、“凹陷”。)的遮蔽效果。然而,上述的弯曲脊因行驶时的轮胎变形而应变易于集中于弯曲部。此外,通常,脊存在有因轮胎行驶时的振动,而脊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成为振动的波腹而易于在脊的宽度方向上振动,且应变易于集中于该中央部的趋势。因此,在脊的中央区域设置有弯曲部的情况下,存在有易于在此产生较大的应变,进而易于产生裂纹这样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339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完成的,因此,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凸起、凹陷的遮蔽效果且抑制以脊为起点的裂纹的产生的充气轮胎。用于解决课题的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充气轮胎,其在侧壁部的表面形成有沿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脊沿轮胎周向并列而成的齿形部,其中,所述脊包括直线脊和弯曲脊,所述直线脊在所述侧壁部的主视观察时,不弯曲且呈直线状延伸,所述弯曲脊以具有弯曲部的方式延伸,在所述弯曲脊中,具有该轮胎半径方向的全长40%的长度的脊的中央区域由不具有所述弯曲部的直线状部形成,在除了所述中央区域以外的脊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区域或内侧区域形成有所述弯曲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直线脊在所述侧壁部的主视观察时,沿着轮胎半径方向延伸,所述弯曲脊在所述侧壁部的主视观察时,包括:沿着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所述直线状部、和相对于轮胎半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齿形部至少包括:所述脊以最小的第一间距排列于轮胎周向的第一区域;以及所述脊以大于所述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排列于轮胎周向的第二区域,所述弯曲脊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弯曲脊仅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弯曲脊包括在脊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区域以及内侧区域形成有所述弯曲部的两侧弯曲脊。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两侧弯曲脊的所述外侧区域的所述倾斜部向与所述内侧区域的所述倾斜部相反的朝向倾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优选为,在所述主视观察时,所述两侧弯曲脊包括:所述直线状部向轮胎周向的第一方向侧突出的第一两侧弯曲脊;以及所述直线状部在轮胎周向上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侧的第二方向突出的第二两侧弯曲脊。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齿形部包括:第一对,其为所述第一两侧弯曲脊与所述第二两侧弯曲脊在它们的脊间的周向长度朝向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以及外侧减少的朝向上相邻而成;以及第二对,其为所述第一两侧弯曲脊与所述第二两侧弯曲脊在它们的脊间的周向长度朝向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以及外侧增加的朝向上相邻而成,在所述第一对中,相邻的所述第一两侧弯曲脊与所述第二两侧弯曲脊的各自的所述直线状部间的轮胎周向的最大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对的所述直线状部间的轮胎周向长度。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齿形部具备直线脊以及弯曲脊。这样的直线脊以及弯曲脊对侧壁部赋予复杂的装饰图案,例如,提高凸起或凹陷的遮蔽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弯曲脊中,具有该轮胎半径方向的全长的40%的长度的脊的中央区域由不具有所述弯曲部的直线状部形成,在除了中央区域以外的脊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区域或内侧区域形成有所述弯曲部。由此,在轮胎的行驶时在应变易于集中的脊的中央区域未形成有弯曲脊的弯曲部,因此,弯曲脊处的裂纹的产生得到抑制。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对侧壁部的凸起、凹陷发挥优异的遮蔽效果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脊处的裂纹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右侧部分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2是图1的充气轮胎的侧壁部的局部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1的侧壁部的主视图。图5是图1的侧壁部的主视图。符号说明1:充气轮胎;2:侧壁部;2a:表面;3:齿形部;4:脊;4A:中央区域;4B:外侧区域;4C:内侧区域;8:直线脊;9:弯曲脊;10:弯曲部;11:直线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的一个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存在有仅称作“轮胎”的情况。)1的右侧半边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2为图1的轮胎1的侧壁部2的局部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线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方式,示出了客车用的轮胎1。但是,当然本专利技术例如也能够应用于重载用、摩托车用等其他的类别的轮胎。在图1中,轮胎为正规状态。所述“正规状态”为,轮胎被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在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为其正规状态的值。“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每一轮胎而确定的轮辋,如果是JATMA则是“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是“DesignRim”,如果是ETRTO则是“MeasuringRim”。“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每一轮胎而确定的空气压,如果是JATMA则是“最高空气压”,如果是TRA则是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是"INFLATIONPRESSURE"。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至少一方的侧壁部2的表面2a形成有齿形部3。该齿形部3为,多个脊4沿轮胎周向并列形成的图案部分。在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齿形部3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形成为环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齿形部3也可以在侧壁部2局部地形成于轮胎周向。齿形部3例如设置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花纹条5A与配置在比第一花纹条5A靠轮胎半径方向内侧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二花纹条5B之间。在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脊4的耐久性,脊4的轮胎半径方向的端部的至少一方与第一花纹条5A或第二花纹条5B连接。如图3所示,各脊4形成为向轮胎轴向外侧突出并沿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垄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脊4以隔开距离的方式配置。由此,在图3的横截面图中,在脊4、4间形成有平坦的底部4h。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各脊4例如具有梯形形状的横截面形状,但是,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形状、矩形形状。在任意的实施方式中,基于作为充气轮胎这样的橡胶的硫化成形品的特点,可以理解为脊4的横截面的角部是以微小的圆弧实施倒角而形成的。作为齿形部3,为了形成由反射光产生的轮胎周向的明暗而发挥凸起、凹陷的遮蔽效果,脊4的高度h例如优选为0.1mm以上。此外,为了获得脊4的基本的耐久性,脊4的高度h优选为1mm以下。根据同样的观点,在脊4的根本部分测量到的脊4的宽度w例如优选为0.4mm~2mm。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齿形部3,脊4以一定的间距沿轮胎周向并列。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齿形部3包括:脊4以最小的第一间距P1沿轮胎周向排列的第一区域6;以及脊4以大于第一间距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侧壁部的表面形成有沿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脊沿轮胎周向并列而成的齿形部,其中,所述脊包括直线脊和弯曲脊,所述直线脊在所述侧壁部的主视观察时,不弯曲且呈直线状延伸,所述弯曲脊以具有弯曲部的方式延伸,在所述弯曲脊中,具有该轮胎半径方向的全长40%的长度的脊的中央区域,由不具有所述弯曲部的直线状部形成,在除了所述中央区域以外的脊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区域或内侧区域形成有所述弯曲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01 JP 2017-016907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侧壁部的表面形成有沿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脊沿轮胎周向并列而成的齿形部,其中,所述脊包括直线脊和弯曲脊,所述直线脊在所述侧壁部的主视观察时,不弯曲且呈直线状延伸,所述弯曲脊以具有弯曲部的方式延伸,在所述弯曲脊中,具有该轮胎半径方向的全长40%的长度的脊的中央区域,由不具有所述弯曲部的直线状部形成,在除了所述中央区域以外的脊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区域或内侧区域形成有所述弯曲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直线脊在所述侧壁部的主视观察时,沿着轮胎半径方向延伸,所述弯曲脊在所述侧壁部的主视观察时,包括:沿着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所述直线状部、和相对于轮胎半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齿形部至少包括:所述脊以最小的第一间距排列于轮胎周向的第一区域;以及所述脊以大于所述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排列于轮胎周向的第二区域,所述弯曲脊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荻原佐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