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液压卷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92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液压卷板机,包括装置本体、底座、支架、第一通孔、调节杆、第一压辊、液压缸、活塞杆、托板、支撑板、第二通孔、第二压辊、第三压辊、气缸、升缩杆、横杆、滑轮、电动机、转轴和联轴器,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一侧设置有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卷板机长时间运行加工后,压辊水平发生变化,设置有调节杆,便于将压辊的水平重新调节,使加工后的板材厚度均匀,在压辊下侧设置有气缸,板材加工穿辊时,升缩杆伸出,横杆承托起板材,位于横杆上的滑轮随板材滚动,进而将板材引导出来,且两下辊共同使用一组液压装置,减少了装置本体复杂的组件,优化了装置机构。

A full hydraulic be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 hydraulic plate wi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body, a base, a support, a first through hole, a regulating rod, a first pressure roller, a hydraulic cylinder, a piston rod, a support plate, a support plate, a second through hole, a second pressure roller, a third pressure roller, a cylinder, a lifting and contracting rod, a horizontal rod, a pulley, a motor, a rotating shaft and a coupling. The bottom of the devi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as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bracket.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fter long-term ope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the plate winder, the level of the press roll changes, and an adjusting rod is arranged,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readjusting the level of the press roll, so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plate after processing is uniform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press roll is arranged. There is a cylinder, when the sheet metal is processed through the rollers, the lifting and contracting rods extend out, the transverse rod supports the sheet metal, the pulley on the transverse rod rolls with the sheet metal, and then guides the sheet metal out, and the two lower rollers use a set of hydraulic devices together, which reduces the complex components of the device body, and optimizes the devic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液压卷板机
本技术涉及卷板机
,具体为一种全液压卷板机。
技术介绍
现在卷板机已经广泛应用于锅炉、造船、石油化工、航空、水电、装潢、金属结构等行业中,用于将金属板材卷制成圆柱、圆锥或者将任意形状卷曲成圆柱形或其一部分,现有技术中,卷板机长时间运行加工后,压辊水平发生变化,板材加工出来的厚度不均匀,板材在加工穿辊时需手动从下辊处承托引导,不小心会发生危险事故,存在安全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液压卷板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液压卷板机,包括装置本体、底座、支架、第一通孔、第一轴承、调节杆、第一压辊、液压缸、活塞杆、托板、支撑板、第二通孔、第二轴承、第二压辊、第三压辊、气缸、升缩杆、横杆、滑轮、电动机、减速器、连接轴、转轴和联轴器,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一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部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支架上端中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支架一侧设置有第一压辊,所述第一压辊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承套接,所述支架一侧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端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部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部分别套接有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所述第二压辊下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上端设置有升缩杆,所述升缩杆上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端均匀设置有滑轮,所述支架一侧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一侧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电动机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减速器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与第一压辊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上端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气缸位于第一压辊正下方,且横杆与第一压辊平行。优选的,所述转轴与第一压辊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均为一种钢材质的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卷板机长时间运行加工后,压辊水平发生变化,设置有调节杆,便于将压辊的水平重新调节,使加工后的板材厚度均匀,在压辊下侧设置有气缸,板材加工穿辊时,升缩杆伸出,横杆承托起板材,位于横杆上的滑轮随板材滚动,进而将板材引导出来,避免了人工引导穿辊发生危险事故的发生,安全方面有明显改善,且两下辊共同使用一组液压装置,减少了装置本体复杂的组件,优化了装置机构。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滑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装置本体;2、底座;3、支架;4、第一通孔;5、第一轴承;6、调节杆;7、第一压辊;8、液压缸;9、活塞杆;10、托板;11、支撑板;12、第二通孔;13、第二轴承;14、第二压辊;15、第三压辊;16、气缸;17、升缩杆;18、横杆;19、滑轮;20、电动机;21、减速器;22、连接轴;23、转轴;24、联轴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液压卷板机,包括装置本体1、底座2、支架3、第一通孔4、第一轴承5、调节杆6、第一压辊7、液压缸8、活塞杆9、托板10、支撑板11、第二通孔12、第二轴承13、第二压辊14、第三压辊15、气缸16、升缩杆17、横杆18、滑轮19、电动机20、减速器21、连接轴22、转轴23和联轴器24,装置本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2,底座2上端一侧设置有支架3,支架3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4,第一通孔4内部设置有第一轴承5,支架3上端中部设置有调节杆6,支架3一侧设置有第一压辊7,第一压辊7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承5套接,支架3一侧设置有液压缸8,液压缸8上端设置有活塞杆9,活塞杆9上端设置有托板10,托板10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上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内部设置有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13内部分别套接有第二压辊14和第三压辊15,第二压辊14下侧设置有气缸16,气缸16上端设置有升缩杆17,升缩杆17上端设置有横杆18,横杆18上端均匀设置有滑轮19,支架3一侧设置有电动机20,电动机20一侧设置有减速器21,减速器21与电动机20通过连接轴22连接,减速器21一侧设置有转轴23,转轴23一端与减速器21通过联轴器24连接,转轴23另一端与第一压辊7连接。优选的,调节杆6上端设置有把手,便于旋转调节调节杆6。优选的,气缸16位于第一压辊7正下方,且横杆18与第一压辊7平行,便于板材穿辊时起承托作用。优选的,转轴23与第一压辊7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便于旋转传动。优选的,第一压辊7、第二压辊14和第三压辊15均为一种钢材质的构件,硬度高,不易被板材磨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一种全液压卷板机,装置本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2,底座2上端一侧设置有支架3,支架3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4,第一通孔4内部设置有第一轴承5,支架3上端中部设置有调节杆6,卷板机长时间运行加工后,第一压辊7水平会发生变化,调节杆6便于将压辊的水平重新调节,使加工后的板材厚度均匀,支架3一侧设置有第一压辊7,第一压辊7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承5套接,支架3一侧设置有液压缸8,液压缸8上端设置有活塞杆9,活塞杆9上端设置有托板10,托板10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上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内部设置有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13内部分别套接有第二压辊14和第三压辊15,第二压辊14和第三压辊15共同使用一组液压装置,减少了装置本体1复杂的组件,优化了装置机构,第二压辊14下侧设置有气缸16,气缸16上端设置有升缩杆17,升缩杆17上端设置有横杆18,横杆18上端均匀设置有滑轮19,在压辊下侧设置有气缸16,板材加工穿辊时,升缩杆17伸出,横杆18承托起板材,位于横杆18上的滑轮19随板材滚动,进而将板材引导出来,避免了人工引导穿辊发生危险事故的发生,安全方面有明显改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液压卷板机,包括装置本体(1)、底座(2)、支架(3)、第一通孔(4)、第一轴承(5)、调节杆(6)、第一压辊(7)、液压缸(8)、活塞杆(9)、托板(10)、支撑板(11)、第二通孔(12)、第二轴承(13)、第二压辊(14)、第三压辊(15)、气缸(16)、升缩杆(17)、横杆(18)、滑轮(19)、电动机(20)、减速器(21)、连接轴(22)、转轴(23)和联轴器(2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上端一侧设置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4)内部设置有第一轴承(5),所述支架(3)上端中部设置有调节杆(6),所述支架(3)一侧设置有第一压辊(7),所述第一压辊(7)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承(5)套接,所述支架(3)一侧设置有液压缸(8),所述液压缸(8)上端设置有活塞杆(9),所述活塞杆(9)上端设置有托板(10),所述托板(10)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内部设置有第二轴承(13),所述第二轴承(13)内部分别套接有第二压辊(14)和第三压辊(15),所述第二压辊(14)下侧设置有气缸(16),所述气缸(16)上端设置有升缩杆(17),所述升缩杆(17)上端设置有横杆(18),所述横杆(18)上端均匀设置有滑轮(19),所述支架(3)一侧设置有电动机(20),所述电动机(20)一侧设置有减速器(21),所述减速器(21)与电动机(20)通过连接轴(22)连接,所述减速器(21)一侧设置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一端与减速器(21)通过联轴器(24)连接,所述转轴(23)另一端与第一压辊(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液压卷板机,包括装置本体(1)、底座(2)、支架(3)、第一通孔(4)、第一轴承(5)、调节杆(6)、第一压辊(7)、液压缸(8)、活塞杆(9)、托板(10)、支撑板(11)、第二通孔(12)、第二轴承(13)、第二压辊(14)、第三压辊(15)、气缸(16)、升缩杆(17)、横杆(18)、滑轮(19)、电动机(20)、减速器(21)、连接轴(22)、转轴(23)和联轴器(2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上端一侧设置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4)内部设置有第一轴承(5),所述支架(3)上端中部设置有调节杆(6),所述支架(3)一侧设置有第一压辊(7),所述第一压辊(7)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承(5)套接,所述支架(3)一侧设置有液压缸(8),所述液压缸(8)上端设置有活塞杆(9),所述活塞杆(9)上端设置有托板(10),所述托板(10)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内部设置有第二轴承(13),所述第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李宾李义章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宾伟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