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8381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制动气室、后轴电机与差速器、溢流阀、后轴电控排气阀、后轴气压传感器、踏板位移传感器、制动踏板与制动阀、前后轴干储气筒、前后轴气压回路三通、整车控制器。其中后轴电机安装在后轴差速器上;溢流阀和后轴电控排气阀串联连接在后轴制动回路上;后轴气压传感器加装在后轴制动回路上;踏板位移传感器加装在制动踏板上;前后轴干储气筒与制动阀之间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整车控制器可以通过信号线接收后轴气压制动回路压力信号和制动踏板位移信号并向后轴电机和后轴电控排气阀发出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电动汽车具备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的同时,保证车辆原有制动性能不变。

A pneumatic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neumatic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system. The system includes brake chamber, rear axle motor and differential, overflow valve, rear axle electronic exhaust valve, rear axle pneumatic sensor, pedal displacement sensor, brake pedal and brake valve, front and rear axle dry air storage cylinder, front and rear axle pneumatic circuit tee, vehicle controller. The rear axle motor is mounted on the rear axle differential; the relief valve and the rear axle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exhaust valve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on the rear axle brake circuit; the rear axle pneumatic sensor is mounted on the rear axle brake circuit; the pedal displacement sensor is mounted on the brake pedal; the front and rear axle dry air storage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rake valve through the pneumatic pipeline; The vehicle controller can receive the pressure signal and the displacement signal of the brake pedal in the pneumatic brake circuit of the rear axle through the signal line and send out the control signal to the rear axle motor and the electric control exhaust valve of the rear axle.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electric vehicle to have the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function while ensuring the original braking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to remain unchan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本技术属于纯电动汽车
,具体的说是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汽车进行制动的过程中,会在汽车制动器上损耗掉很多能量,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则可以对该部分能量加以回收和利用。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电机对汽车施加制动力,电机在制动过程中参与的越多,则制动能量回收的效果就越好。但是现有的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多是采用ABS系统的部件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这样就会产生两个弊端:1、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与ABS系统的协调控制难度大;2、该种方法构型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与ABS系统之间协调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左前轮制动气室1、前轴气压三通2、右前轮制动气室3、制动阀4、踏板位移传感器5、制动踏板6、前轴干储气筒7、后轴干储气筒8、右后轮制动气室9、后轴电机10、后轴差速器11、左后轮制动气室12、溢流阀13、后轴气压传感器14、后轴电控排气阀15、后轴气压三通16和整车控制器17;其中所述的前轴干储气筒7的出气端与制动阀4的前腔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制动阀4的前腔出气端与左前轮制动气室2的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前轴气压三通2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左前轮制动气室1和右前轮制动气室3的P端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干储气筒8的出气端与制动阀4的后腔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制动阀4的后腔出气端与溢流阀13的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溢流阀13的出气端与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排气端与大气相连,出气端与后轴气压三通16的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气压三通16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右后轮制动气室9和左后轮制动气室12的P端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左前轮制动气室1、右前轮制动气室3、右后轮制动气室9、左后轮制动气室12分别与左前轮、右前轮、右后轮、左后轮连接;所述的制动踏板6与制动阀4连接;所述的后轴电机10安装在后轴差速器11上;所述的后轴差速器11安装在后桥上;所述的踏板位移传感器5安装在制动踏板6上;所述的后轴气压传感器14设置在溢流阀13的出气端与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进气端之间的气压管路上;所述的后轴气压传感器14和踏板位移传感器5与整车控制器17连接;所述的整车控制器17与后轴电控排气阀15和后轴电机10连接。所述的左前轮制动气室1、右前轮制动气室3、右后轮制动气室9、左后轮制动气室12采用卡箍夹紧膜片式制动气室。所述的后轴电机10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为后轴施加电机制动力。所述的踏板位移传感器5采用角位移传感器,将制动踏板6的位移信号发送给整车控制器17。所述的后轴电控排气阀15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当整车控制器17不对其发出信号时,将经过溢流阀13的高压气体导通向右后轮制动气室9和左后轮制动气室12,当整车控制器17对其发出信号时,将右后轮制动气室9和左后轮制动气室12中的高压气体排向大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不采用ABS系统部件对前后轴制动压力进行调节,简化了控制方法。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能够保证汽车原有的制动感觉不变。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结构简单,对传统制动回路改动小,有利于整车的空间布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前轮制动气室;2、前轴气压三通;3、右前轮制动气室;4、制动阀;5、踏板位移传感器;6、制动踏板;7、前轴干储气筒;8、后轴干储气筒;9、右后轮制动气室;10、后轴电机;11、后轴差速器;12、左后轮制动气室;13、溢流阀;14、后轴气压传感器;15、后轴电控排气阀;16、后轴气压三通;17、整车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左前轮制动气室1、前轴气压三通2、右前轮制动气室3、制动阀4、踏板位移传感器5、制动踏板6、前轴干储气筒7、后轴干储气筒8、右后轮制动气室9、后轴电机10、后轴差速器11、左后轮制动气室12、溢流阀13、后轴气压传感器14、后轴电控排气阀15、后轴气压三通16和整车控制器17。其中所述的前轴干储气筒7的出气端与制动阀4的前腔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制动阀4的前腔出气端与左前轮制动气室2的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前轴气压三通2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左前轮制动气室1和右前轮制动气室3的P端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干储气筒8的出气端与制动阀4的后腔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制动阀4的后腔出气端与溢流阀13的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溢流阀13的出气端与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排气端与大气相连,出气端与后轴气压三通16的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气压三通16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右后轮制动气室9和左后轮制动气室12的P端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左前轮制动气室1、右前轮制动气室3、右后轮制动气室9、左后轮制动气室12分别与左前轮、右前轮、右后轮、左后轮连接;所述的制动踏板6与制动阀4连接;所述的后轴电机10安装在后轴差速器11上;所述的后轴差速器11安装在后桥上;所述的踏板位移传感器5安装在制动踏板6上;所述的后轴气压传感器14设置在溢流阀13的出气端与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进气端之间的气压管路上;所述的后轴气压传感器14和踏板位移传感器5与整车控制器17连接;所述的整车控制器17与后轴电控排气阀15和后轴电机10连接。所述的左前轮制动气室1、右前轮制动气室3、右后轮制动气室9、左后轮制动气室12采用卡箍夹紧膜片式制动气室。所述的后轴电机10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为后轴施加电机制动力。所述的踏板位移传感器5采用角位移传感器,将制动踏板6的位移信号发送给整车控制器17。所述的后轴电控排气阀15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当整车控制器17不对其发出信号时,将经过溢流阀13的高压气体导通向右后轮制动气室9和左后轮制动气室12,当整车控制器17对其发出信号时,将右后轮制动气室9和左后轮制动气室12中的高压气体排向大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的溢流阀13在使用时设定开启压力为P1,即当后轴气压制动回路气体压力低于P1时高压气体不能通过溢流阀13进入右后轮制动气室9和左后轮制动气室12,此时后轴气压传感器14采集到的压力信号将会是0;当后轴气压制动回路气体压力高于P1时高压气体通过溢流阀13进入右后轮制动气室9和左后轮制动气室12,进而对后轴产生气压制动力。所述溢流阀13的开启压力P1对应的是车辆原气压制动回路在车辆制动减速度为0.2g时后轴制动回路里的气体压力。在气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工作时,对于前轴制动回路来说,如驾驶员要进入制动状态,则高压气体从前轴干储气筒7流出,经由制动阀4的前腔进入前轴气压制动回路,再经由前轴气压三通2分流进入左前轮制动气室1和右前轮制动气室3,进而对前轴产生气压制动力;如驾驶员要解除制动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左前轮制动气室(1)、前轴气压三通(2)、右前轮制动气室(3)、制动阀(4)、踏板位移传感器(5)、制动踏板(6)、前轴干储气筒(7)、后轴干储气筒(8)、右后轮制动气室(9)、后轴电机(10)、后轴差速器(11)、左后轮制动气室(12)、溢流阀(13)、后轴气压传感器(14)、后轴电控排气阀(15)、后轴气压三通(16)和整车控制器(17);其中所述的前轴干储气筒(7)的出气端与制动阀(4)的前腔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制动阀(4)的前腔出气端与左前轮制动气室(2)的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前轴气压三通(2)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左前轮制动气室(1)和右前轮制动气室(3)的P端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干储气筒(8)的出气端与制动阀(4)的后腔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制动阀(4)的后腔出气端与溢流阀(13)的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溢流阀(13)的出气端与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排气端与大气相连,出气端与后轴气压三通(16)的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气压三通(16)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右后轮制动气室(9)和左后轮制动气室(12)的P端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左前轮制动气室(1)、右前轮制动气室(3)、右后轮制动气室(9)、左后轮制动气室(12)分别与左前轮、右前轮、右后轮、左后轮连接;所述的制动踏板(6)与制动阀(4)连接;所述的后轴电机(10)安装在后轴差速器(11)上;所述的后轴差速器(11)安装在后桥上;所述的踏板位移传感器(5)安装在制动踏板(6)上;所述的后轴气压传感器(14)设置在溢流阀(13)的出气端与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进气端之间的气压管路上;所述的后轴气压传感器(14)和踏板位移传感器(5)与整车控制器(17)连接;所述的整车控制器(17)与后轴电控排气阀(15)和后轴电机(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左前轮制动气室(1)、前轴气压三通(2)、右前轮制动气室(3)、制动阀(4)、踏板位移传感器(5)、制动踏板(6)、前轴干储气筒(7)、后轴干储气筒(8)、右后轮制动气室(9)、后轴电机(10)、后轴差速器(11)、左后轮制动气室(12)、溢流阀(13)、后轴气压传感器(14)、后轴电控排气阀(15)、后轴气压三通(16)和整车控制器(17);其中所述的前轴干储气筒(7)的出气端与制动阀(4)的前腔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制动阀(4)的前腔出气端与左前轮制动气室(2)的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前轴气压三通(2)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左前轮制动气室(1)和右前轮制动气室(3)的P端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干储气筒(8)的出气端与制动阀(4)的后腔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制动阀(4)的后腔出气端与溢流阀(13)的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溢流阀(13)的出气端与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进气端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电控排气阀(15)的排气端与大气相连,出气端与后轴气压三通(16)的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后轴气压三通(16)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右后轮制动气室(9)和左后轮制动气室(12)的P端口通过气压管路进行连接;所述的左前轮制动气室(1)、右前轮制动气室(3)、右后轮制动气室(9)、左后轮制动气室(12)分别与左前轮、右前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亮刘雅丹姜雲崧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