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亚伦专利>正文

染布机之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60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染布机之构造,它是在一筒状外壳体内设有一U型染布缸筒,该U型染布缸筒的其中一端开口向上对应之筒状外壳体上设置一向上伸出的第一导布管,并抵达于一带布轮处,然后一第二导布管于该带布轮处向下伸出而进入该筒状外壳体内,再弯折成为接近水平状延伸;该第二导布管上自该带布轮伸出之处即接设一第一喷嘴装置,其水平部位末端则接续设置一第二喷嘴装置、一扩布器及一摆布器,且该摆布器位于该染布缸筒的另一端开口处。其中,该扩布器系有一方形入口,并逐渐延伸为多边形出口,其顶面保持水平面,其余各边则作外扩之变化,布料在扩布器内易于摊开,以避免进入染缸内绞缠滞缓之现象及减少布料的折痕或皱痕,增进布料的平整,以提高染布品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染布机之构造,系在染布机的一导布管上设有第一及第二喷嘴装置,及于第二喷嘴装置后接续设置一扩布器及一摆布器,从而可增大或调节推动布料行进的力量及便于布料送出导布管后先经扩布器的摊开,再进行摆布动作,以避免布料绞缠及减少折痕或皱痕现象,以提高染布品质。<二>
技术介绍
习知染布机6如图5所示,系在一筒状外壳体61内设有一U型染布缸筒62,该U型染布缸筒62之其中一端开口621向上对应的筒状外壳体61上设置一向上伸出的第一导布管63,并抵达一带布轮64处,然后有一第二导布管65自该带布轮64处向下伸出而进入该筒状外壳体61内,再弯折成为接近水平状延伸之部位而抵达该U型染布缸筒62的另一开口622上方;于该第二导布管65上会设有一喷嘴装置66及于第二导布管65的末端管口处会设置一摆布器69,藉该喷嘴装置66喷出染液推动布料行进,再由该摆布器69将自该第二导布管65的末端管口送出之布料作左右摆动动作,以使下降进入染布缸筒62内之布料成层叠堆积状态,以避免进入染布缸筒62之布料绞缠致难以行进。此等习知的染布机6在染布行程中仅藉由一处之喷嘴装置66来带动布料行进,总令人有推动力量不足及难以调节布速之感觉;再者,布料在第二导布管65的管体内系以成圆筒状行进为多,故于管口处被摆布器69摆动时,其成圆筒状之状态经常是未及松散开来,故纵作摆布动作,但下降进入染布缸筒6时仍常有布料前后交杂之情形,导致布料容易形成绞缠现象,而不得不停机加以排除,影响工作效率;再者,成圆筒状之布料其折痕或皱痕当然多,故在染布过程中若都无摊开的时候,则其染布品质即相对较差。<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染布机之构造,它可以增加或调整喷嘴装置的推动力量,使推动布料行进的动作能更为确实及有效。该增设有扩布器,以使布料自导布管送出后能因通过该扩布器而迅速松散开来,以方便被摆布时布料能真正摊开,以避免绞缠现象及减少折痕或皱痕,以提升染布品质。本技术一种染布机之构造,它是在一筒状外壳体内设有一U型染布缸筒,该U型染布缸筒的其中一端开口向上对应之筒状外壳体上设置一向上伸出的第一导布管,并抵达于一带布轮处,然后一第二导布管自该带布轮处向下伸出而进入该筒状外壳体内,再弯折成为接近水平状部位延伸;该第二导布管上自该带布轮伸出之处即接设一第一喷嘴装置,再于该水平状延伸的部位上接续设置一第二喷嘴装置、一扩布器及一摆布器,并使该摆布器位于该染布缸筒的另一端开口处;该扩布器供布料自该第二导布管通出后有较大空间摊开,以减少折痕或皱痕;该摆布器则作左右往复摆动,以于该染布缸筒的开口处作将布料摆动下放之动作;该等第一、二喷嘴装置除可共同加大推动布料行进的力量外,更可因调整第一、二喷嘴装置间不同的喷冲力量,而调节布料不同处的布速,再加上该扩布器可供布料松散而摊开,以减少折痕及皱痕,故可使摆布器动作更为确实及顺利,以避免布料绞缠滞缓现象,更可提高染布品质。其中,该扩布器系有一方形入口,并逐渐延伸为多边形出口,其顶面保持水平面,其余各边则作外扩变化。本技术是一种染布机之构造,其优点是它可以增加或调整喷嘴装置的推动力量,使推动布料行进的动作能更为确实及有效。它增设有扩布器,使布料自导布管送出后能因通过该扩布器而迅速松散开来,以方便被摆布时布料能真正摊开,避免了绞缠现象及减少折痕或皱痕,大大提高了染布品质。<四>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之构造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扩布器立体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扩布器正视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之部分构造作用示意图图5习知例之构造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习知部分6染布机 61筒状外壳体 62染布缸筒621、622开口 63第一导布管 64带布轮65第二导布管 66喷嘴装置69摆布器本技术部分1染布机11筒状外壳体 12染布缸筒121、122开口 13第一导布管 14带布轮15第二导布管 16第一喷嘴装置17第二喷嘴装置18扩布器 181入口 182出口19摆布器 R出口液 P泵浦F过滤器H加热器 V1、V2阀门<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染布机之构造,其整体系一染布机1,构造上系在一筒状外壳体11内设置一U型染布缸筒12,该染布缸筒12供承载布料及染液,且其表面上会穿设多数穿孔,让染液自由通过,该筒状外壳体11底部有一出液口R,接设管路通至一泵浦P再经过一过滤器F及一加热器H;于该U型染布缸筒12之其中一端开口121向上对应的筒状外壳体11上设置一向上伸出的第一导布管;13,且即抵达于一带布轮14处,另一第二导布管15则自该带布轮14处向下斜向伸出而进入该筒状外壳体11内,再弯折成为接近水平状延伸之部位;惟于该第二导布管15与该带布轮14间系先接合一第一喷嘴装置16(接设经过加热器H及阀门V1之管路),然后于该水平状延伸之部位后方依序接设一第二喷嘴装置17(接设经过加热器H及阀门V2之管路)、一扩布器18及一摆布器19(有轴心带动作左右摆动);其中,该等第一、二喷嘴转置16、17皆系供染液通入后先于外围形成一储液蓄压之部位,再设成向内斜向角度喷入之狭窄通道,以形成同向喷冲的力量;而该扩布器18则如图2、3所示,系入口181为方形者,但出口182则成为多边形(譬如在图2中即成为六边形),惟顶边系保持水平面,然后其余各边则作外扩之变化,如此使其开口182明显向二侧外张,故布料通过该第二喷嘴装置17而自该开口181进入扩布器18内后,一方面其宽广的内部空间本即可让布料松散开来,再者,后面的喷冲力量更是让布料自然而然松散开来,故布料于进入该扩布器18内时即会自动散开而呈摊开状,从而能减少折痕或皱痕;然后通过该摆布器19而被推动作左右摆动动作时(如图4所示),即能真正产生上下推叠的作用,而不致发生前后交杂导致绞缠滞缓的现象,因此布料的通行较为顺畅,减少经常停机排除故障而影响生产,相对也能提升染布的品质。因本实施例增设了第二喷嘴装置17于第二导布管15的末端,故由第一、二喷嘴装置16、17的共同推动作用可加大对布料的推动力量,使布料的通行更为顺畅;再者,该等第一、二喷嘴装置16、17的喷冲力量系可由阀门V1、V2调整大小,所以也可以调整喷冲力量使之不同而形成于不同点对布料的推或拉作用,以使产生不同布速,而能因此化解部分之绞缠滞缓现象,使布料行进顺畅。同样道理,该扩布器18的增设可使通过第二导布管15及第二喷嘴装置17后的布料即刻有足够的空间及力量令其松散开,以减少折痕和皱痕,及减少布料经摆布后发生绞缠滞缓的可能,使染布形成更为顺畅及相对提升染布品质。权利要求1.一种染布机之构造,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一筒状外壳体内设有一U型染布缸筒,该U型染布缸筒的其中一端开口向上对应之筒状外壳体上设置一向上伸出的第一导布管,并抵达于一带布轮处,然后一第二导布管于该带布轮处向下伸出而进入该筒状外壳体内,再弯折成为接近水平状延伸;该第二导布管上自该带布轮伸出之处即接设一第一喷嘴装置,其水平部位末端则接续设置一第二喷嘴装置、一扩布器及一摆布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染布机之构造,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一筒状外壳体内设有一U型染布缸筒,该U型染布缸筒的其中一端开口向上对应之筒状外壳体上设置一向上伸出的第一导布管,并抵达于一带布轮处,然后一第二导布管于该带布轮处向下伸出而进入该筒状外壳体内,再弯折成为接近水平状延伸;该第二导布管上自该带布轮伸出之处即接设一第一喷嘴装置,其水平部位末端则接续设置一第二喷嘴装置、一扩布器及一摆布器,且该摆布器位于该染布缸筒的另一端开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伦
申请(专利权)人:亚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