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亚伦专利>正文

复合式染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28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复合式染布机。可供两种以上布料染色、包括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的染布缸筒、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的C形导布管组及染料供输结构;C形导布管组对应设置有上染布行程机构及位于上染布行程机构下方的下染布行程机构;C形导布管组两端伸出染布缸筒上方并对应设置前、后罩。(*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染布机
本技术属于印染设备,特别是一种复合式染布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染布机大都只适合单一种布料染色。因此,通常稍具规模的染整厂,为了适应多种不同布料染色,即必须添购多台不同款式结构设计的染布机供不同的布料染色。换言之,染整厂通常必须有足够大的厂房才能容纳所有的染布机设备摆置。然,每一台染布所能创造的产出效益仅局限于单一种布料。若不再染整该种款式布料时,则造成闲置浪费,缺乏经济效益。如图9所示,早期的染布机大体上系由带布轮1R1带动布匹1C1在预定的通道中循环行进,并经由染布缸筒1H1内的染液通过,以进行染布程序。因其只藉由单一带布轮1R1带动布匹1C1实现行进动作,而该带布轮1R1与布匹1C1间的接触充其量最大只在90°范围内,加上布匹1C1经过染液后除重量增加外,更会降低其表面摩擦力,致使在带布轮1R1与布匹1C1间产生滑动现象(Slip),此为明显的缺失。为此专利号为9211155(公开号为2681615)及9112018(公开号为2681616)的法国专利揭露如图10所示的染布机,其主要系藉由两带布轮2R2、2R20分别位于顶面两端以同时带动布匹2C2行进。此种染布机的两带布轮2R2、2R20虽看似较如图9所示的单一带布轮1R1为优,但其实带动布匹2C2上升的主要动作系由位于左边的带布轮2R2担任,故带布轮2R2与布匹2C2间的接触角度未变时,亦常有滑动现象(Slip)存在于其间,此仍因其带动布匹2C2上升的切线力矩(Tang Entail Torque)不足之故。故纵然改变为两个带布轮2R2、2R20结构,实际上亦有改进的空间。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供两种以上布料染色、占用厂房少、经济效益高的复合式染布机。本技术包括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的染布缸筒、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的C形导布管组及染料供输结构;C形导布管组对应设置有上染布行程机构及位于上染布行程机构下方的下染布行程机构;C形导布管组两端伸出染布缸筒上方并对应设置前、后罩。其中:上染布行程机构包括分别位于前、后端并固定枢设于C形导布管组前、后罩上的第一、二带布轮、位于第一带布轮下方的第三带布轮、设置于第一带布轮后方液态喷嘴结构、衔接于第一、二带布轮之间的衔接结构、设置于第三带布轮下方的导布结构及设置于第二带布轮下方与C形导布管组后端相对应的摆动结构;第三带布轮系呈可在某一适当范围内前、后调整移动定位状设置;导布结构系以转动轴设方式固定在第三带布轮下方,其构成呈中空矩开口状限制区隔欲染布匹的导布口及延设转柄;摆动结构系设在第二带布轮下方,并面向C形导布管组后端开口,其具有向布匹进行喷洒染液的喷水孔。下染布行程机构包括与上染布行程机构共用的导布结构、第一带布轮,并包括独立设置于衔接结构由第一带布轮导入布匹的端口处的液态喷嘴结构、衔接于第一带布轮及摆动结构之间的衔接结构及摆动结构;摆动结构具有向布匹进行喷洒染液的喷水孔。上、下染布行程机构液态喷嘴结构液态管路的喷嘴孔方向系为形成辅助布匹前进的斜向朝后方向;上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喷水孔方向系为形成辅助带动布匹下移的斜向朝下方向;下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喷水孔方向系为形成辅助带动布匹后移的斜向朝后方向。上、下染布行程机构的衔接结构包括供布匹通过的衔接管及可导正限制布匹通过进而使其具有平整效果的导布框架,导布框架具有可限制布匹宽度及高度的导布框口。-->上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的下方系轴设可被控制前、后摆动的摆件;下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的后方系轴设可被控制上、下摆动的摆件及相对摆件的导引壁。染料供输结构包括供暂存由染布筒内流出的染液的循环暂存筒、原料供应结构及具有液压泵的循环输出结构;原料供应结构包括原料筒及可将原料筒内染液输出的液压泵;于液压泵输出端分别设有回流入原料筒内的回流管及与循环输出结构液压泵进水端管路相通的衔接管,且在回流管及衔接管的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循环输出结构的液压泵同时与循环暂存筒的出水口端相通;循环输出结构液压泵出水端依序经过滤器、加热器与上、下染布行程机构的液态喷嘴结构及摆动结构的喷水孔连接。由于本技术包括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的染布缸筒、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的C形导布管组及染料供输结构;C形导布管组对应设置有上染布行程机构及位于上染布行程机构下方的下染布行程机构;C形导布管组两端伸出染布缸筒上方并对应设置前、后罩。使用时,可在共用一组C形导布管组的情况下,分别以上、下染布行程机构对两种不同质地的布匹进行染整作业,可确实符合各不同布料,并使带动布匹确实有效,避免发生染整不佳、色牢固度差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可依布质不同达到染程短、效益高、成本低的优点,对于提高纺织工业染布机的竞争产能有极大的功效增进。不仅可供两种以上布料染色、占用厂房少,而且经济效益高,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进行上染布过程结构示意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进行下染布过程结构示意剖视图。图4、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B部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为图2中C部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为图2中D部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2中E部局部放大图。图9、为习知的单一带布轮染布机结构示意剖视图。图10、为习知的两个带布轮染布机结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染布缸筒1、C形导布管组2、上染布行程机构3、下染布行程机构4及染料供输结构5。染布缸筒1系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C形导布管组2系依染布缸筒1的容积大小而装设,装设时,其前、后两端伸出于染布缸筒1的上方,并以对应的前、后罩21、22罩设。C形导布管组2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20,以使位于染布缸筒1内的染液达到均匀分散效果。如图1、图2所示,上染布行程机构3系对应于C形导布管组2设置,其包括分别位于前、后端并固定枢设于C形导布管组2前、后罩21、22上的第一、二带布轮31、32、位于第一带布轮31下方的第三带布轮3A、依序设置于第一带布轮31后方液态喷嘴结构33、衔接结构34、设置于第三带布轮3A下方的导布结构35及设置于第二带布轮32下方与C形导布管组2后端相对应的摆动结构36。第三带布轮3A系呈可在某一适当范围内前、后调整移动定位状设置。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第三带布轮3A系被调整至后死点而定位转动的状态,此时,第一、三带布轮31、3A间可因卷绕布匹10A而共同将布匹10A夹持住,使第一带布轮31与布匹10A间的接触角度达180°左右,故第一带布轮31对布匹10A的带动行进作用能确实有效,不会产生滑动现象。如图3所示,假想线表示第三带布轮3A系被调整至前死点而定位转动的状态。如图2、图4所示,液态喷嘴结构33其液态管路的喷嘴孔方向系如箭头-->所示斜向朝后方向对为可被拉伸材质的布匹10A,如针织布的布匹喷洒,由于喷孔的斜向朝后喷射方向相对于布匹10A系作为可辅助布匹10A前进的动力,因此,当启动液态喷嘴结构33时,布匹10A除了被第一、二、三带布轮31、32、3A带动前进外,亦可被液态喷嘴结构33所喷出的为染液的液体产生的辅助推动而行进的效果。如图2、图5所示,衔接结构34系提供衔接通过第一、二带布轮31、32之间的布匹10A,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染布机,它包括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的染布缸筒、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的C形导布管组及染料供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导布管组对应设置有上染布行程机构及位于上染布行程机构下方的下染布行程机构;C形导布管组两端伸出染布缸筒上方并对应设置前、后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染布机,它包括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的染布缸筒、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的C形导布管组及染料供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导布管组对应设置有上染布行程机构及位于上染布行程机构下方的下染布行程机构;C形导布管组两端伸出染布缸筒上方并对应设置前、后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染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染布行程机构包括分别位于前、后端并固定枢设于C形导布管组前、后罩上的第一、二带布轮、位于第一带布轮下方的第三带布轮、设置于第一带布轮后方液态喷嘴结构、衔接于第一、二带布轮之间的衔接结构、设置于第三带布轮下方的导布结构及设置于第二带布轮下方与C形导布管组后端相对应的摆动结构;第三带布轮系呈可在某一适当范围内前、后调整移动定位状设置;导布结构系以转动轴设方式固定在第三带布轮下方,其构成呈中空矩开口状限制区隔欲染布匹的导布口及延设转柄;摆动结构系设在第二带布轮下方,并面向C形导布管组后端开口,其具有向布匹进行喷洒染液的喷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染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染布行程机构包括与上染布行程机构共用的导布结构、第一带布轮,并包括独立设置于衔接结构由第一带布轮导入布匹的端口处的液态喷嘴结构、衔接于第一带布轮及摆动结构之间的衔接结构及摆动结构;摆动结构具有向布匹进行喷洒染液的喷水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伦
申请(专利权)人:亚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