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55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轴。一种转子轴,包括左支撑段、转子安装段和右支撑段,所述的左支撑段与转子安装段通过过渡段连接,所述的左支撑段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一直槽滚花,所述的转子安装段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二直槽滚花。第二直槽滚花的左侧向过渡段的方向依次为第二精磨段、第一精磨段和粗磨段,第二直槽滚花的右侧向右支撑段的方向依次为第四精磨段、第三精磨段和第五精磨段。所述的第一精磨段和第二精磨段之间设置第一退刀槽,所述的第五精磨段和右支撑段之间设置有第二退刀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轴
本技术属于轴
,具体涉及一种转子轴。
技术介绍
在一些电机应用中,转子轴和转子的配合联动主要是采用转子轴上加工滚花配合或者将转子与转子轴装配好后点焊固定,这种方式在长使用过程中会导致配合松动或拆卸麻烦。还有一些电机由于转子轴配合需要左右支撑段直径不同,造成两者受力不平衡,在直径较小的支撑段与安装段直接容易形成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在转子轴高速旋转运动下,容易因高温产生裂纹,导致转子轴较早出现报废的情况,影响转子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转子轴,该转子轴其联动效果更加且避免了应力集中现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子轴,包括左支撑段、转子安装段和右支撑段,所述的左支撑段与转子安装段通过过渡段连接,所述的左支撑段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一直槽滚花,所述的转子安装段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二直槽滚花。第二直槽滚花的左侧向过渡段的方向依次为第二精磨段、第一精磨段和粗磨段,第二直槽滚花的右侧向右支撑段的方向依次为第四精磨段、第三精磨段和第五精磨段。所述的第一精磨段和第二精磨段之间设置第一退刀槽,所述的第五精磨段和右支撑段之间设置有第二退刀槽。所述的转子安装段的直径大于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的直径,左支撑段的直径小于右支撑段的直径,所述的第一精磨段的直径小于第二精磨段的直径,第四精磨段的直径大于第三精磨段的直径,第三精磨段的直径大于第五精磨段,第二精磨段的直径和第四精磨段的直径相等。具体的,所述的第五精磨段与第二退刀槽连接处设置有凸台。具体的,所述的凸台上设置倒角。具体的,所述的过渡段由内凹弧线段和斜线段组成,斜线段与第二精磨段连接,斜线段与水平线呈30度角。具体的,所述的左支撑段的端部设置倒角,右支撑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具体的,所述的第一精磨段的直径为15mm,第二精磨段5的直径为18.62mm,第四精磨段的直径为18.62mm,第三精磨段的直径为18.5mm,第五精磨段的直径为18.4mm。具体的,所述的第一直槽滚花的直径为11.05mm,第二直槽滚花的直径为18.8mm。具体的,所述的左支撑段的背向转子安装段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中心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转子轴能够保证转子轴与转子配合的稳定,避让斜角可以减轻装配的碰撞变形,同时整体结构维修拆装方便。该转子轴其联动效果更加好,左支撑段与转子安装段通过过渡段连接增加了转子轴整体的抗绕曲能力,能够有效的分散应力,避免了应力集中现象和尖锐棱边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1左支撑段、2过渡段、3粗磨段、4第一精磨段、5第二精磨段、6第二直槽滚花、7第三精磨段、8第四精磨段、9第五精磨段、10第二退刀槽、11右支撑段、12第一退刀槽、13内凹弧线段、14斜线段、15转子安装段、16第一直槽滚花、17凸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一种转子轴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左支撑段1、转子安装段5和右支撑段11,所述的左支撑段1的端部设置倒角,右支撑部11的端部设置倒角,左支撑段1的背向转子安装段11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中心孔。所述的左支撑段1与转子安装段15通过过渡段2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的过渡段2由内凹弧线段13和斜线段14组成,斜线段14与第二精磨段5连接,斜线段14与水平线呈30度角。所述的左支撑段1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一直槽滚花16,如图2所示,所述的转子安装段5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二直槽滚花6,如图3所示。第一直槽滚花16的直径为11.05mm,第二直槽滚花6的直径为18.8mm。所述的左支撑段1的背向转子安装段15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中心孔。第二直槽滚花6的左侧向过渡段2的方向依次为第二精磨段5、第一精磨段4和粗磨段3,第二直槽滚花6的右侧向右支撑段11的方向依次为第四精磨段8、第三精磨段7和第五精磨段9。所述的第一精磨段4和第二精磨段5之间设置第一退刀槽12,所述的第五精磨段9和右支撑段11之间设置有第二退刀槽10。所述的第五精磨段9与第二退刀槽10连接处设置有凸台17,且所述的凸台17上设置倒角。所述的转子安装段15的直径大于左支撑段1和右支撑段11的直径,左支撑段1的直径小于右支撑段11的直径,所述的第一精磨段4的直径小于第二精磨段5的直径,第四精磨段8的直径大于第三精磨段7的直径,第三精磨段7的直径大于第五精磨段9,第二精磨段5的直径和第四精磨段8的直径相等。具体尺寸是第一精磨段4的直径为15mm,第二精磨段5的直径为18.62mm,第四精磨段8的直径为18.62mm,第三精磨段7的直径为18.5mm,第五精磨段9的直径为18.4mm。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轴,包括左支撑段(1)、转子安装段(15)和右支撑段(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段(1)与转子安装段(15)通过过渡段(2)连接,所述的左支撑段(1)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一直槽滚花(16),所述的转子安装段(15)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二直槽滚花(6);第二直槽滚花(6)的左侧向过渡段(2)的方向依次为第二精磨段(5)、第一精磨段(4)和粗磨段(3),第二直槽滚花(6)的右侧向右支撑段(11)的方向依次为第四精磨段(8)、第三精磨段(7)和第五精磨段(9);所述的第一精磨段(4)和第二精磨段(5)之间设置第一退刀槽(12),所述的第五精磨段(9)和右支撑段(11)之间设置有第二退刀槽(10);所述的转子安装段(15)的直径大于左支撑段(1)和右支撑段(11)的直径,左支撑段(1)的直径小于右支撑段(11)的直径,所述的第一精磨段(4)的直径小于第二精磨段(5)的直径,第四精磨段(8)的直径大于第三精磨段(7)的直径,第三精磨段(7)的直径大于第五精磨段(9),第二精磨段(5)的直径和第四精磨段(8)的直径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轴,包括左支撑段(1)、转子安装段(15)和右支撑段(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段(1)与转子安装段(15)通过过渡段(2)连接,所述的左支撑段(1)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一直槽滚花(16),所述的转子安装段(15)的外圈上设置有第二直槽滚花(6);第二直槽滚花(6)的左侧向过渡段(2)的方向依次为第二精磨段(5)、第一精磨段(4)和粗磨段(3),第二直槽滚花(6)的右侧向右支撑段(11)的方向依次为第四精磨段(8)、第三精磨段(7)和第五精磨段(9);所述的第一精磨段(4)和第二精磨段(5)之间设置第一退刀槽(12),所述的第五精磨段(9)和右支撑段(11)之间设置有第二退刀槽(10);所述的转子安装段(15)的直径大于左支撑段(1)和右支撑段(11)的直径,左支撑段(1)的直径小于右支撑段(11)的直径,所述的第一精磨段(4)的直径小于第二精磨段(5)的直径,第四精磨段(8)的直径大于第三精磨段(7)的直径,第三精磨段(7)的直径大于第五精磨段(9),第二精磨段(5)的直径和第四精磨段(8)的直径相等。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孝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朗明精密轴芯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