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3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包括有一拉头、一马钩、一弹片、一帽盖及一拉片,该拉头内部形成有导槽,该拉头顶部具有一容置部及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至该导槽,该马钩具有一钩部及一支点,该马钩顶面形成一抵触面,该马钩容置于该容置部内,该拉片一端具有一端部,该端部置于该马钩下方处,该弹片一端固定于该拉头上,该弹片抵触于该马钩的抵触面,以令该马钩的钩部贯穿该拉头的穿孔而伸入该导槽内部,该帽盖内部二侧各突设有一凸部,该帽盖盖置于该马钩及该弹片上方,该帽盖并固定于该拉头上,该帽盖的二凸部位于该马钩的支点的上方;由此,能组成一提供马钩的支点挡止限位的功能,使马钩的支点不会发生过度的位移,而无造成马钩变形或脱离预定位置之虞。(*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尤指一种能将马钩限位, 结构强度佳,组装简单容易的改良的拉链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拉链头结构大都包括一拉头、 一马钩、 一弹片、 一帽盖及一 拉片,马钩是以弹片压抵伸入拉头的导槽内,拉片一端位于马钩下方,帽盖固定于拉头上,并盖置于马钩及弹片上方。如TW专利证号第M 292296号即揭示有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二)"。但是,现有拉链头结构,其马钩是以弹片压抵伸入拉头的滑槽内, 由于马钩只利用弹片提供的弹力加以固定,因此当拉片拉力过大时, 马钩的支点即有可能发生过度的位移,造成马钩变形或脱离预定的位 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 种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其能提供马钩的支点挡止限位的功能,当拉片 拉力过大时,马钩的支点不会发生过度的位移,而无造成马钩变形或 脱离预定位置的缺陷。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包 括:一拉头,其内部形成有导槽,该拉头顶部具有一容置部及一穿孔, 该穿孔贯穿至该导槽; 一马钩,其具有一钩部及一支点,该马钩顶面 形成一抵触面,该马钩容置于该拉头的容置部内; 一拉片,其一端具 有一端部,该端部置于该马钩下方处; 一弹片,其一端固定于该拉头上,该弹片抵触于该马钩的抵触面,以令该马钩的钩部贯穿该拉头的 穿孔而伸入该导槽内部;以及一帽盖,其内部二侧各设有一凸部,该 帽盖盖置于该马钩及该弹片上方,该帽盖并固定于该拉头上,该帽盖 的二凸部位于该马钩的支点的上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的马钩除了利用弹 片提供的弹力加以固定外,另于该马钩的支点的上方设有二凸部,能 提供挡止限位的功能,当拉片拉力过大时,马钩的支点不会发生过度 的位移,而无造成马钩变形或脱离预定位置之虞。再者,该二凸部一 体成型于帽盖内部二侧,结构强度佳,且组装简单容易,可有效降低 成本。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 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 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l本技术拉链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2本技术拉链头结构的立体图3本技术拉链头结构去除帽盖的立体图4本技术拉链头结构的剖视图5本技术帽盖的立体图。图中符号说明1拉头11导槽12容置部13挡止部14穿孔15平台16固定座2马钩21钩部22支点23 抵触面3 弹片4 帽盖41 缺口 42 凸部421 限位面5 拉片 51 端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包 括有一拉头1、 一马钩2、 一弹片3、 一帽盖4及一拉片5,该拉头1 内部形成有导槽11,可供拉链(图略)配合。该拉头1顶部具有一可 配合马钩2的容置部12。该容置部12 二侧设有突出的挡止部13,该 容置部12 二端分别设有一穿孔14及一平台15,该穿孔14贯穿至该导 槽11。该拉头1顶部一端并设有一固定座16。该马钩2—端形成一钩部21,该马钩2另一端形成一支点22,该 马钩2顶面形成一抵触面23,该抵触面23可供弹片3抵触。该马钩2 容置于该拉头1的容置部12内,所述的挡止部13挡止于该马钩2 二 侧,用以防止马钩2产生左、右的位移。该马钩2的钩部21配合于该 穿孔14中,该马钩2的支点22承载于该平台15上。该拉片5—端具 有一端部51,该端部51置于该马钩2中间下方处。该弹片3以弹性较佳的金属材质所制成,其为片体形状,该弹片 3 —端固定于该拉头1的固定座16上,该弹片3另一端则形成自由端 并抵触于该马钩2的抵触面23,以令该马钩2的钩部21可贯穿该拉头 1的穿孔14而伸入于导槽11内部,以便卡掣于拉链的链齿上,亦可拉 动该拉片5以令该马钩2的钩部21与拉链的链齿分离。该帽盖4为一底部呈开口状的中空盖体,该帽盖4 二侧各形成有一缺口41 (请参阅图4及图5),拉片5的端部51贯穿该二缺口 41。 该帽盖4内部二侧各突设有一凸部42,该凸部42下端各具有一限位面 421。该帽盖4盖置于拉头1顶部,该帽盖4同时盖置于马钩2及弹片 3上方,该帽盖4二侧铆四点固定于拉头l上,将拉头l、马钩2及弹 片3等结合成一拉链头结构,该帽盖4的二凸部42的限位面421位于 马钩2的支点22的上方,从而可利用二凸部42的限位面421提供马 钩2的支点22限位的效果,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技术的改良 的拉链头结构。本技术的马钩2除了利用弹片3提供的弹力加以固定外,另 于该马钩2的支点22的上方设有二凸部42,能提供挡止限位的功能, 因此当拉片5拉力过大时,马钩2的支点22不会发生过度的位移,而 无造成马钩2变形或脱离预定位置之虞。再者,该二凸部42—体成型于帽盖4内部二侧,结构强度佳,且 组装简单容易,可有效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技术 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之等 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拉头,其内部形成有导槽,该拉头顶部具有一容置部及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至该导槽;一马钩,其具有一钩部及一支点,该马钩顶面形成一抵触面,该马钩容置于该拉头的容置部内;一拉片,其一端具有一端部,该端部置于该马钩下方处;一弹片,其一端固定于该拉头上,该弹片抵触于该马钩的抵触面,以令该马钩的钩部贯穿该拉头的穿孔而伸入该导槽内部;以及一帽盖,其内部二侧各设有一凸部,该帽盖盖置于该马钩及该弹片上方,该帽盖并固定于该拉头上,该帽盖的二凸部位于该马钩的支点的上方。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 部一端设有一平台,该马钩的支点承载于该平台上。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 二凸部下端各具有一限位面,该二凸部的限位面位于该马钩的支点的 上方。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 部二侧设有突出的挡止部,所述的挡止部挡止于该马钩二侧。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拉头 顶部设有一固定座,该弹片一端固定于该拉头的固定座上。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钩部 形成于该马钩一端,该支点形成于该马钩另一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帽盖 二侧各形成有一缺口,该拉片的端部贯穿该二缺口。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包括有一拉头、一马钩、一弹片、一帽盖及一拉片,该拉头内部形成有导槽,该拉头顶部具有一容置部及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至该导槽,该马钩具有一钩部及一支点,该马钩顶面形成一抵触面,该马钩容置于该容置部内,该拉片一端具有一端部,该端部置于该马钩下方处,该弹片一端固定于该拉头上,该弹片抵触于该马钩的抵触面,以令该马钩的钩部贯穿该拉头的穿孔而伸入该导槽内部,该帽盖内部二侧各突设有一凸部,该帽盖盖置于该马钩及该弹片上方,该帽盖并固定于该拉头上,该帽盖的二凸部位于该马钩的支点的上方;由此,能组成一提供马钩的支点挡止限位的功能,使马钩的支点不会发生过度的位移,而无造成马钩变形或脱离预定位置之虞。文档编号A44B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拉头,其内部形成有导槽,该拉头顶部具有一容置部及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至该导槽;    一马钩,其具有一钩部及一支点,该马钩顶面形成一抵触面,该马钩容置于该拉头的容置部内;    一拉片,其一端具有一端部,该端部置于该马钩下方处;    一弹片,其一端固定于该拉头上,该弹片抵触于该马钩的抵触面,以令该马钩的钩部贯穿该拉头的穿孔而伸入该导槽内部;以及    一帽盖,其内部二侧各设有一凸部,该帽盖盖置于该马钩及该弹片上方,该帽盖并固定于该拉头上,该帽盖的二凸部位于该马钩的支点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于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