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776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工设备,包括多个加工机台以及多个模具备位单元。每一个加工机台内包括原加工模具。多个模具备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多个加工机台的一侧旁,每一个模具备位单元包括第一模具备位区以及邻近于第一模具备位区的第二模具备位区,第一模具备位区用于存放储备模具。其中一个加工机台内的原加工模具通过更换模具取放单元取出而放置于第二模具备位区,第一模具备位区的储备模具通过更换模具取放单元而被放置于其中一个加工机台内。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工设备可提升换模效率,并降低时间成本的支出。

Process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工设备本技术要求2019年8月20日提交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108211036的优先权。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更换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方式不再以传统的人力或兽力作为生产力,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工厂的设置,以及大量机器的使用。目前现代化工业的加工生产过程,虽以大量机器取代人力或兽力作为主要的生产力,但在模具的更换方面,仍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且人事成本也无法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设备。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工设备,包括多个加工机台以及多个模具备位单元。每一所述加工机台内包括原加工模具。多个所述模具备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加工机台的一侧旁,每一所述模具备位单元包括第一模具备位区以及邻近于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的第二模具备位区,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用于存放储备模具。其中,其中一个所述加工机台内的原加工模具通过更换模具取放单元取出而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备位区,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的所述储备模具通过所述更换模具取放单元而被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加工机台内。优选地,每一所述加工机台包括:基座模块、注料模块、固模模块、检测模块以及输送模块。所述基座模块邻近于所对应的模具备位单元。所述注料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模块上。所述固模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模块上,并与所述注料模块连接,所述固模模块用于安置原加工模具。所述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固模模块。所述输送模块位于所述基座模块上,并邻近于所述固模模块。优选地,每一所述模具备位单元为支架结构。本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加工设备,能通过“每一所述加工机台内包括原加工模具”、“多个所述模具备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加工机台的一侧旁,每一所述模具备位单元包括第一模具备位区以及邻近于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的第二模具备位区,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用于存放储备模具”以及“其中一个所述加工机台内的原加工模具通过更换模具取放单元取出而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备位区,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的所述储备模具通过所述更换模具取放单元而被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加工机台内”的技术方案,以提升换模效率,并降低时间成本的支出。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系统的功能方块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方法的步骤S100的第一作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方法的步骤S100的第二作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方法的步骤S102的第一作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方法的步骤S102的第二作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方法的步骤S102的第三作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方法的步骤S104的第一作动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方法的步骤S104的第二作动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方法的步骤S106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加工机台与模具备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模具备位单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智能化自动换模系统的功能方块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所公开有关“加工设备、智能化自动换模系统及其方法”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第一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自动换模方法,包括:首先,将储备模具M1传送至模具暂存单元3(步骤S100)。举例来说,配合图1、图3以及图4所示,储备模具M1可先放置于模具组装或拆解单元2。接着,通过人力或机械运输方式将储备模具M1运送至模具暂存单元3。进一步来说,模具暂存单元3包括多个储备模具暂存区30以及预备取放区31,储备模具M1被放置在储备模具暂存区30或者预备取放区31;其中,储备模具M1可为压铸模具,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配合图1、图3以及图4所示,本技术的模具暂存单元3包括了多个储备模具暂存区30以及预备取放区31,多个储备模具暂存区30邻近于模具组装或拆解单元2,预备取放区31远离于多个储备模具暂存区30;其中,模具暂存单元3可为储位暂存线,例如一般生产线,但不以此为限。因此,在储备模具M1传送至模具暂存单元3时,可先放置于其中一个储备模具暂存区30。接着,再通过暂存模具取放单元4将储备模具M1由其中一个储备模具暂存区30运送至预备取放区31。其中,暂存模具取放单元4可活动地设置于模具暂存单元3的上方,暂存模具取放单元4可为储位线天车,但不以此为限。更进一步来说,在将储备模具M1运送至模具暂存单元3之前,还可于模具仓储单元1取得至少一个储备模具M1,并传送至模具组装或拆解单元2。举例来说,配合图1、图3以及图4所示,本技术的模具仓储单元1可放置有多个储备模具M1,每一个储备模具M1至少包括能相互组装配合的第一储备模具M10与第二储备模具M11,因此,模具仓储单元1可放置已组装好的储备模具M1或未组装的第一储备模具M10与第二储备模具M11;其中,模具仓储单元1可为模具存放室或模具存放室台,第一储备模具M10可为公模,第二储备模具M11可为母模,但不以此为限。接着,未组装的第一储备模具M10与第二储备模具M11传送至模具组装或拆解单元2,并在模具组装或拆解单元2以机械方式或人工方式进行组装,以组装成储备模具M1;其中,模具组装或拆解单元2可为具组装或拆解的自动化机械机台或者一般工作台,但不以此为限。再进一步来说,当储备模具M1暂时不使用时,储备模具M1的第一储备模具M1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包括:/n多个加工机台,每一所述加工机台内包括原加工模具;以及/n多个模具备位单元,多个所述模具备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加工机台的一侧旁,每一所述模具备位单元包括第一模具备位区以及邻近于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的第二模具备位区,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用于存放储备模具;/n其中,其中一个所述加工机台内的原加工模具通过更换模具取放单元取出而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备位区,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的所述储备模具通过所述更换模具取放单元而被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加工机台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820 TW 1082110361.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包括:
多个加工机台,每一所述加工机台内包括原加工模具;以及
多个模具备位单元,多个所述模具备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加工机台的一侧旁,每一所述模具备位单元包括第一模具备位区以及邻近于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的第二模具备位区,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用于存放储备模具;
其中,其中一个所述加工机台内的原加工模具通过更换模具取放单元取出而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备位区,所述第一模具备位区的所述储备模具通过所述更换模具取放单元而被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于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