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差动式驾驶室翻转油缸及其油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198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差动式卡车驾驶室翻转油缸及其油路结构,包括:油缸,油缸下腔与阻尼阀通过油路连接,油缸丧动区与丧动阀通过丧动油管连接,所述丧动阀通过油路与举升油口连接,油缸上腔与回拉油口组件通过回拉油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控单向阀、单向阀、阻尼阀和丧动阀的液压逻辑组合,实现了驾驶室的自由浮动和油缸的防自降功能,降低了驾驶员或者是维修人员遇到危险的可能,并且实现了更高的举升效率,即要达到相同的负载能力,非差动式卡车驾驶室翻转油缸的直径更小,极大提高了产品的轻量化和小型化,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差动式驾驶室翻转油缸及其油路结构
本技术属于液压传动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差动式卡车驾驶室翻转油缸及其油路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的中国市场上,主流的重卡均采用平头驾驶室,该类型驾驶室的下部布置有发动机等部件,维护和保养时需要对驾驶室进行翻转。驾驶室翻转通过一个手动泵和一根油缸来实现。手动泵输出液压动力,驱动油缸的举升和回拉。随着汽车行业的进步,对驾驶室翻转油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翻转油缸实现维修时驾驶室的举升和回拉等基本功能外,还开始提出正常行驶时驾驶室可以自由浮动,翻转时驾驶室不自由回落,即不自降等额外的功能性要求。现在的卡车驾驶室翻转油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的卡车驾驶室翻转油缸大多为差动式翻转油缸,其举升效率不够优秀,体积偏大,质量偏重,对于驾驶室下狭小的空间而言,不利于驾驶室下方各零件的安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差动式卡车驾驶室翻转油缸及其油路结构,其举升效率更高,能够极大地提高产品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能够实现防自降以及自由浮动的功能,提高安全系数,减少零件劳损,提升产品竞争力。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差动式驾驶室翻转油缸及其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1)、丧动阀(3)和液控单向阀(5),所述油缸(1)下端连有第一油路(10),所述第一油路(10)从油缸(1)连出后呈人字形分成第一支路(101)和第二支路(102),所述第一支路(101)连接丧动阀(3),所述第二支路(102)连接液控单向阀(5),所述第一支路(101)与油缸(1)之间通过丧动油管(8)连接,所述丧动阀(3)和液控单向阀(5)与举升油口(6)通过油路连接,所述油缸(1)上端和回拉油口(7)通过回拉油管(9)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5)的控制油路(51)接入回拉油管(9)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差动式驾驶室翻转油缸及其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1)、丧动阀(3)和液控单向阀(5),所述油缸(1)下端连有第一油路(10),所述第一油路(10)从油缸(1)连出后呈人字形分成第一支路(101)和第二支路(102),所述第一支路(101)连接丧动阀(3),所述第二支路(102)连接液控单向阀(5),所述第一支路(101)与油缸(1)之间通过丧动油管(8)连接,所述丧动阀(3)和液控单向阀(5)与举升油口(6)通过油路连接,所述油缸(1)上端和回拉油口(7)通过回拉油管(9)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5)的控制油路(51)接入回拉油管(9)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差动式驾驶室翻转油缸及其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阻尼效果的阻尼阀(2),所述阻尼阀(2)设置于第一油路(10)主油路中,所述阻尼阀(2)设置有第一控制油路(21)、第二控制油路(22)和第三控制油路(23),所述第一控制油路(21)与第一油路(10)靠近油缸(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油路(22)连入第二支路(102),所述第三控制油路(23)连接于丧动油管(8),所述阻尼阀(2)正常状态为阀门关闭状态,所述第一控制油路(21)和第二控制油路(22)控制阀门打开,所述第三控制油路(23)控制阀门关闭,所述阻尼阀(2)设置带有阻尼效果的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差动式驾驶室翻转油缸及其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1)包括油缸上腔(11)、活塞(12)、活塞杆(1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田立新韩建允
申请(专利权)人:实用动力中国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