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昆南专利>正文

鞋具内线缝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70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鞋具内线缝合机,特征于勾线器外盖孔位内设有弹簧,藉弹力呈活动顶靠勾线体,而勾线体与中盖体、外盖接触的外缘乃成尖锥面。当有鞋屑或缝线侵入时,则可由外盖弹簧的弹伸张作用,令接触面可自动撑开去除杂屑以达自动排除故障,避免卡动的情形发生。且,凸轮器部份以不同距的滑轨轨面,分别控制同轴的两传动轴柱,除可降低噪音及磨损伤害外,亦可获致勾线器作业的精确性。(*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具内线缝合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自动排除鞋具内线缝合机工作故障,又可降低噪音及磨擦损耗,提高工作效率的鞋具内线缝合机。如图1所示,为鞋具内线缝合机,其主要传动机构乃于机座10内由一马达13以传动单元25为轴心,分别传动上部传动凸轮器20及下部传动凸轮器30,而分别控制针棒器40、压板控制器50、勾线器60及拉线器35,另,图中所示者于机座10上尚配属有置物台11及压板踏板15、离合器踏板16及勾线器60上的护杆66等,请参照图2,为上部传动凸轮器20的结构示意图,其共设有三组同功能动作的凸轮器21为示其不同位故分别以21A、21B、21C标示之,而图3则为其中一组凸轮器21的剖视图,请同时参阅图2、图3所示,藉各凸轮器21不同高低轨迹的滑轨214位置,使内置的滑动物221随之行移,而由中心轴222引导摇臂23传动各传动棒22动作,第一传动棒22A乃控制针棒器40驱使勾针41行上、下勾线的动作,第二传动棒22B乃控制压板26前行送料的动作,而第三传动棒22C则控制压板26上、下移动压制物料的动作,其下方设有传动勾线器60动作的齿轮组24,而下部传动凸轮器30(参阅图4)亦同上部传动凸轮器藉滑动物33于滑轨32内移动传动,其乃用以控制拉线器35对下引线14在勾线器车缝时的紧制动作配合;因以上传动方式皆以传动单元25为轴心,故,每个凸轮的轨迹都配合着鞋具缝合动作而设计,由此可知,不仅滑轨轨迹的配合极为重要,位于滑轨内滑动物的精确性亦颇为重要。其中,勾线器60可谓是缝合动作良窳的关键,如图7(C)所示,当勾针41自鞋具下方牛角支架12勾出下引线14后,勾线器60的线勾头621即会自中间穿过接引下引线14,绕过上引线64后(如图7(D)所示),同时拉线器35动作,将下引线14紧紧缠附上引线64,完成一针车的动作。然,现有缝合机在操作上常发生脱线、断线、卡制及噪音和维修困难的情形,经创作人研究乃囿于前述的鞋具内线缝合机勾线器60及传动凸轮器结构上的缺点,请配合图5、图6所示,该勾线器60由外盖61、勾线体62及底座63所构成,于勾线体62内可置有上引线64及出线盖65,而用以勾引下引线14的线勾头621则凸伸于勾线体62上,因其是藉由勾线体62位于外盖61与底座63内旋动以驱使线勾头621作业,然,勾线体62与底座63靠附的设计,是以相对凸轨622、631配合外盖61限位勾线体62旋动(如图6(B)),故1、经久使用,在大面积磨擦下,凸轨间与外盖即会产生间隙,而产生偏移现象,此即是无法提供勾线体62正确勾线方向,是常用脱离正确勾引下引线14的位置,造成脱线的原因,而或因不对位而发生刺入下引线14的偏差情形,这些情形除了造成瑕疵鞋具,或从而需拆线重新车缝的困扰外,亦是易造成引线卡死在勾线器60成因之一。2、且,车缝鞋具尤其是在勾针41勾引下引线14时,易产生鞋屑等杂物X,在勾线器60快速运作下,杂物X即易进入勾线器60内部,而卡固于凸轨622、631或外盖61间,影响勾线体62正常作业,尤当磨擦间隙越大,不仅杂物X侵入卡固的机会越为频繁外,前述下引线卡死在间隙的情形亦会频增。3、而此在维修排除障碍时,是必须将外盖61、上引线64、出线盖65、勾线体62取出方可进行排除鞋屑等杂物X或线团,耗时费力,颇为不便。就传动凸轮器而言,上部传动凸轮器20(如图3所示)是将于凸轮器21滑轨214两侧轨片211、212内设有相对弧槽213,使供球形滑动物221入位,其目的在于使其能稳定靠持,以正确传达车缝各项动作的精确性。而下部传动凸轮器30凸轮器31(如图4所示)亦相同设有滑轨32以供滑动物33入位动作,因为使滑动物221、33受到滑轨正确的导引及传动,故滑动物221、33与滑轨214、32乃呈精配合设置,以避免空隙产生振动影响缝合机作业;然,变因为如此,故滑动物在滑轨内并非呈旋动运动,而是呈与滑轨两侧轨面同时接触的磨擦托移动作,此不仅阻力大、易生高热、磨损率高,磨擦噪音也大,且经久使用,滑轨与滑动物即会产生间隙,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振动摇摆、噪音的不良情形,这也就造成针棒器40、压板26、勾线器60及拉线器35配合车缝动作上的失误,发生跳针、脱线、卡线不良现象发生。因此,本技术针对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研发出一种具有自动排除鞋屑、杂物或引线卡固的鞋具内线缝合机,是将勾线体设成尖锥状的外缘以利顺势排物,且外盖的螺孔内置有弹簧,使任何侵入物在弹簧的弹力伸缩下,得令外盖产生适度的空隙排除之,且,即或有损耗,亦得在弹簧压制下,使外盖常保正常靠附于勾线体的工作业状态。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得以磨损及间隙产生降低噪音,避免振动摇摆的不良现象的鞋具内线缝合机凸轮器改良结构,其是将靠持物设成两个串联的轴柱,且凸轮器两侧轨面呈长短阶次而分别与单一轴柱接触传动,令轴柱与轨面呈旋转的接触运动。即,本技术的目的可以按下述实现本技术一种鞋具内线缝合机,其依序设有底座、中盖体、勾线体及外盖,而以数个螺丝使各单元组合于底座上,其特征在于,勾线体外缘呈尖锥面,而与之接触的中盖体及外盖内缘中央亦设成锥面,并在各螺丝与外盖间各套设有弹簧,使外盖紧附于勾线体;凸轮器,传动单元连接传动,其设有可驱动滑动物行移一定预设轨迹的滑轨,于滑轨两侧为不同长短轨面,而长侧轨面相对于短侧轨面的内缘处形成有凹槽;滑动物为两串联的轴柱,设在一用以传达行移方位的中心轴前端,使两轴柱分别与滑轨两侧轨面形成个别单一接触状态。外盖与中盖体在与勾线体的组合,其相对内缘处呈一空隙。兹举一可行实施例,配合以下附图说明于后图1是鞋具内线缝合机实例图示;图2是上部传动凸轮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单一凸轮器的剖示图;图4是下部凸轮器的示意图;图4(A)是下部凸轮器局部剖示图5是现有勾线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勾线器的立体组合图图6(B)是勾线器局部剖示图;图7(C)及图7(D)是为缝合机车缝的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勾线器的立体分解图实施例;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勾线器的立体组合图。图9(E)及图9(F)是本技术的勾线器立体组合及局部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应用于上部传动凸轮器的实施例;图11是为图10单一凸轮器的局部示意图;图12及图12(G)是本技术应用于下部凸轮器的实施例及局部剖示图。图8所示,本技术的勾线器70,包括有外盖71、设有线勾头721的勾线体72、中盖体73及底座74,本技术改良特征,即在于勾线体72外缘722设计成尖锥状,而与勾线体72外缘722接触之中盖体73、外盖71内缘中间部份,亦分别设有锥面711、731,以利外物得顺锥面排除的(请配合图9所示),另,在底座74、中盖体73、外盖71分别设有螺孔741及孔洞732、712,而于外盖71每一孔洞712上,则设有弹簧75,当螺丝76螺入固定后,即可藉由弹簧75弹力提供外盖71伸缩空隙的裕度,以具有自动排除外物功能,如图9(E)所示,当有鞋屑、杂物X或引线不慎进入勾线体72时,无论是发生于内侧或外侧外缘722,在勾线体72与中盖体73或外盖71锥面711、731间受阻时,即会迅即令外盖71藉弹簧75弹力向外撑移出间隙,以实现自动排除杂物X或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具内线缝合机,其依序设有底座、中盖体、勾线体及外盖,而以数个螺丝使各单元组合于底座上,其特征在于,勾线体外缘呈尖锥面,而与之接触的中盖体及外盖内缘中央亦设成锥面,并在各螺丝与外盖间各套设有弹簧,使外盖紧附于勾线体;凸轮器,传动 单元连接传动,其设有可驱动滑动物行移一定预设轨迹的滑轨,于滑轨两侧为不同长短轨面,而长侧轨面相对于短侧轨面的内缘处形成有凹槽;滑动物为两串联的轴柱,设在一用以传达行移方位的中心轴前端,使两轴柱分别与滑轨两侧轨面形成个别单一接触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昆南
申请(专利权)人:杨昆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