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机公司专利>正文

一种贴边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248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将一块底布与一块贴边布缝制起来的贴边加工装置,其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底布和贴边布的给布装置,该装置沿缝纫方向移动底布和贴边布。一个线缝加工机构上有两根缝纫针,用于加工出一道平线缝和一道最终线缝。该两根针的位置对应于贴边布上平线缝和最终线缝应当形成的位置。一个滚边器将贴边布的第一侧边缘部分折叠到其第二侧边缘部分上,一块折叠板将贴边布的第二侧边缘部分折叠到第一侧边缘部分上,滚边器和折叠板将贴边布叠成三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贴边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缝制折成三层的贴边的贴边加工装置。缝制诸如装饰衣袋开口边的贴边的传统工艺如附图说明图19(a)-(c)所示。首先,将贴边布2放在底布2上并从上方用一把T形压尺R压在贴边布2上。在此状态下,将贴边布2的两端都沿压尺R的外廓向上折到如图19(a)所示的位置上并用缝纫针N将底布1与贴边布2缝合在一起。随后,用刀沿着图19(b)所示方向在底布1与贴边布2的中间切开,以形成一个开口1a。从缝纫机上取下布1和2。将贴边布2的两端穿过开口1a并折叠到底布2的后表面上。于是,如图19(c)所示,由此形成的贴边布2的各个部分构成了装饰衣袋开口的贴边。在这样形成的各贴边上,衣袋上位于贴边布2与底布1缝合处的部分10(下称“缝合部分10”)与衣袋上位于贴边布裸露处部分11(下称“裸露部分11”)的布层数是不同的,即位于缝合部分10的布层数为4,而位于裸露部分11处的布层数为2。这两部分之间相隔一距离T,因而有损于贴边的外观效果。此外,这样形成的贴边不容易压匀。为克服上述问题,在本领域中已提出了一种如图20(a)所示的缝制贴边的方法。在图20(a)所示的贴边上,处于底布1与贴边布2缝合处的缝合部分有三层布,位于贴边2裸露处的裸露部分也有三层布。底布1的表面与贴边布2的表面平齐。该贴边是用图21所示的装置加工的。图21中所示的装置上有一对可在缝纫机台面上前后左右移动的布料进给装置14。操作时,首先将底布1平放在该布料进给装置14上。然后,一对可垂直地移至或离开给布装置14的底布定位器18向下移至底布1上,使底布1的左部及右部分别被左右底布定位器18及左右给布装置14固定住。然后,将两底布定位器18相向地移动约0.5mm,使底布1如图21中的1W处所示那样有一定的松驰量。随即从上方将一对贴边布压尺17放置在两底布定位器18之间。此时将两贴边布2a、2b分别放在底布定位器18及贴边压尺17上。具体地说,就是将一个贴边布2a放在一个定位器18及一个压尺17上,而另一个贴边布2b则放在另一个定位器18和另一个压尺17上。在底布定位器18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对可垂直移动的左右压布摆臂件16。将该摆臂向下移动,使贴边布2a及2b在针N的落针点附近与底布1的左右端部接触(见图21)。在此状态下,给缝纫机一个指令缝纫工序启动。响应于该指令,由缝纫机悬臂固定的两缝纫针N开始作垂直移动,而该对底布定位器18则与此同步地向前移动(即沿着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前移动)。由此使底布1的左右部与贴边布2a和2b用平线X燃(即如图20(b)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平线缝X1和X2)缝合起来。此后,使底布1和贴边布2a、2b连同底布定位器18一起回到原始位置上。将底布定位器18相互拉开,从而消除松驰量1W,使底布1被拉平。将压布摆臂件16收到上方之后,将分别设置在两底布定位器18上的一对折布件15向上移动,使得位于底布定位器18上的贴边布2a和2b的第一端部2d被抬起。在此状态下,一对分别与贴边布压尺17连接的延伸件20向外伸出,使贴边布2a和2b的第二端部2c分别沿平线缝X1和X2折叠,而第一端部2d则分别叠在第二端2c上(图22)。此后,延伸件20收回并向下移动压布摆臂件16,使贴边布2a和2b被定位。此时,各贴边已被折成三层。最后,加工最终线缝Y(即第一和第二最终线缝Y1和Y2),将贴边布2a和2b缝到底布1上(见图20(d))。在该缝纫过程中,底布1被保持拉平(无任何松驰量)。因此,第一和第二最终线缝Y1和Y2略微偏离第一和第二平线缝X1和X2,偏离量约为0.5mm。然后,用刀从底布1的中部,即位于第一和第二最终线缝Y1和Y2之间的部位切开,以形成一个中开口1a及在开口1a的两端形成V形口1b,随后将贴边布2a和2b穿过开口1a,使其折到底布1的后表面上。于是,如图20(a)所示,底布1和贴边布2a、2b的缝合部与裸露部均具有相同的层数(即三层布)。底布1的表面与贴边布2a、2b的表面相互平齐。这样形成的贴边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而且易于压平。如上所述,当用传统装置加工平线缝X时,底布1有一定的松驰量,而当加工最终线缝Y时,底布1则被拉紧。因此,平线缝X与最终线缝Y之间略微偏开。这样,当底布1的松驰量被准确控制的情况下,平线缝X的加工位置正确,因而最终加工而成的贴边可获得令人满意的质量。不过,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底布1的材质和厚度,底布1可能不随底布定位器18和给布装置14一起移动,因而底布1可能没有准确地移位(松驰)。在此情况下就不可能在正确位置上加工平线缝X。例如,当底布1较厚或较硬时,底布1不能随给装置14移动,因而其移动量(即松驰量)不足。结果使平线缝X偏离预定的位置,由此使最终形成的贴边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在加工贴边时,平线缝X的形成位置对于确定贴边的宽度及其以后的端部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平线缝的位置偏离预定位置,则用贴边装饰的开口可能总是敞开着或者贴边布在开口的两边相互叠合。这样,使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相当低劣。本专利技术即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装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高质量贴边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及优点可通过以下描述中明显看出或通过实践本专利技术而得到领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在权利要求中指出的措施或这些措施的组合得以实现。作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种实施方案,用于将一块底布与一块贴边布缝合起来的本专利技术的贴边加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底布和贴边布的给布装置,该给布装置使底布和贴边布沿着缝纫方向移动;一个用于形成一条平线缝和一条最终线缝的线缝加工机构,该机构上有两根位于对应于贴边布上预定的平线缝及最终线缝位置的缝纫针;一个用于将贴边布的第一侧边缘部折叠到其第二侧边缘部上的滚边器;以及一个用于将贴边布的第二侧边缘部折叠到其第一侧边缘部上的折布板,折叠装置与折布板将贴边布折成三层。作为另一个实施方案,用于将一块底布与一对贴边布缝合起来的本专利技术的贴边加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底布和一对贴边布的给布装置,该对贴边布相互平行地放置在底布1上并且相互拉开一预定距离,该进给装置使底布和贴边布沿着缝纫方向移动;一个用于形成第一和第二平线缝及第一和第二最终线缝的线缝加工机构,该机构上有四根分别位于相对于贴边布上预定的第一和第二平线缝及第一和第二最终线缝位置的缝纫针;一个用于将各贴边布的第一侧边缘部沿着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平线缝折叠到其第二侧边缘部上的滚边器;以及一个用于将各贴边布的第二侧边缘部折叠到其第一侧边缘部上的折布板,滚边器与折布板将各贴边布折成三层。作为又一个实施方案,用于将一块底布与一块贴边布缝合起来的本专利技术贴边加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底布和贴边布的给布装置,该给布装置使底布和贴边布沿着缝纫方向移动;一个用于形成一条平线缝和一条最终线缝的线缝加工机构,该机构上有若干根位于相对于贴边上预定的平线缝及最终线缝位置的缝纫针;一个用于将贴边布的第一侧边缘部折叠到其第二侧边缘部上的滚边器;以及一个用于将贴边布的第二侧边缘部折叠到已经被滚边器折叠过的第一侧边缘部上的折布板,其结果使贴边布被折成三层。附图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共同解释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一块底布与一块贴边布缝合在一起的贴边加工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底布和贴边布的给布装置,该给布装置使所述底布与所述贴边布沿着缝纫方向移动;一个线缝加工机构,其上带有两根用于加工一道平线缝和一道最终线缝的缝纫 针,这两根缝纫针位于对应于贴边布上预定的平线缝及最终线缝位置;一个用于将贴边布的第一侧边缘部分折叠到其第二侧边缘部分之上的滚边器,以及一个用于将贴边布的第二侧边缘部分折叠到其第一侧边缘部分上的折布板,滚边器与折布板将贴边布折成三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泽裕新井富夫
申请(专利权)人:重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