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机公司专利>正文

绕扣结钉扣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81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绕扣结钉扣缝纫机,是使钮扣处于平放状态,并在扣孔与布料之间用缝扣线把钮扣钉在布料上,然后使钮扣处于悬起状态,并在缝扣线上用之字形缝制实施绕扣结缝制的绕扣结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移动所述机针与钮扣和布料的相对位置的相对移动 机构,和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在绕扣结缝制时,控制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使在把钮扣与布料之间分为钮扣侧的第一区域、布料侧的第二区域及其他的第三区域的所述第一区域及/或所述第二区域的绕扣结缝制线的密度比所述第三区域的绕扣结缝制线的密度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布料上钉扣子以后,进行绕扣结缝制的绕扣结钉扣缝纫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以往,有在布料上钉扣子以后、在连接于钮扣与布料的缝扣线周围进行绕线的绕扣结钉扣缝纫机。如图13所示,绕扣结钉扣缝纫机,在把钮扣500钉在布料501上时,用左右并列的两组缝扣线502、503把钮扣500的孔与布料501连接,并用在绕线时左右摆动机针使其跨过缝扣线502、503的方法实施绕扣结缝制。钮扣500被放置于布料501上,并维持从布料501凸出的状态。但是,如果绕扣结缝制的圈数少,则绕扣结缝制就移动,并且局部的绕扣结缝制的圈数非常少的部分会形成外观难看的缝制。并且,不能保持缝扣线502、503相对于布料501悬起的状态,使钮扣500贴着布料501,从而降低了缝制品的质量。为了以用绕扣结缝制把缝扣线502、503勒紧并把钮扣500维持在不与布料501接触的凸出出来的状态地把钮扣500钉在布料501上,就必须增多绕扣结缝制的圈数。但是,一增加绕扣结缝制的圈数,就增加了缝线的使用量。并且,圈数多了,则延长了与钉扣绕扣结缝制有关的工序,并降低其生产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施既减少缝线的使用量,又提高生产率,且具有美观性的钉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之1的专利技术,例如如图1、图2、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是一种在把钮扣200平放的状态下,在扣眼与布料300之间用缝扣线(例如左缝扣线205及右缝扣线206)把钮扣钉在布料上,然后,在使钮扣站起的状态下对缝扣线用之字形缝制施于绕扣结缝制的绕扣结钉扣缝纫机1,其特征在于,具有移动上述机针与钮扣及布料的相对位置的相对移动机构(例如针杆摇摆机构11、送扣机构30和送布机构50)、在缝绕扣结缝制时,控制上述相对移动机构,使把钮扣与布料之间分为钮扣侧的第一区域(例如区域C或区域D)、布料侧的第二区域(例如区域A或区域F)以及另外的第三区域(例如区域B或区域E)的上述第一区域及/或第二区域的绕扣结缝线的密度比上述第三区域的绕扣结缝线的密度大的控制机构(例如控制装置150)。在本专利技术之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用由相对移动机构相对地移动上述机针与钮扣及布料位置的方法,在缝扣线上实施绕扣结缝制。在此,由于第一区域及/或第二区域的绕扣结缝线的密度比第三区域的绕扣结缝线密度大,所以,在第一区域及/或第二区域、缝扣线上绕的绕扣结缝线多,当在第一区域多绕时,绕扣结缝线与缝扣线的摩擦就增大,绕扣结缝线不会从缝扣线滑落并可牢固地支撑缝扣线,另外,当在第二区域多绕时,由绕扣结缝线可以牢固地支撑缝扣线。另一方面,在第三区域,控制绕扣结缝线的用线量,并可实现缩短绕扣结缝制的时间。即,由于在布料或钮扣的附近多绕绕扣结缝线并加大密度,所以可充分地保持缝扣线相对于布料悬起的状态,并实施具有美观性的钉扣,并且,由于在中间附近绕扣结缝线绕得较少且密度小,所以可达到提高生产率及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此外,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的比例不被限定,可以是各种各样,例如,从第一区域的顺序可以分配为1∶1∶3,或2∶2∶1,或2∶3∶5等。另外,在至少没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的一方时,例如没有第二区域时,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按规定的比例划分,也可以例如从第一区域的顺序被分配为3∶7、7∶3等。此外,其比例没有必要是整数比。根据本专利技术之2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之1所述的绕扣结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机构,控制上述机针上下运动机构及上述相对移动机构,用变更绕扣结缝制上的之字形缝制的间距的方法,使上述第一区域及/或第二区域的绕扣结缝制密度比上述第三区域的绕扣结缝制密度大。根据本专利技术之2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在钮扣及/或布料附近的缝制间距小,且在钮扣与布料的中间部附近的间距大,所以在钮扣及/或布料附近在缝扣线上绕扣结缝线绕得多,相反,在中间部附近缝扣线上绕扣结缝线绕得少。即,取得了与本专利技术之1所述专利技术的同样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之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之2所述的绕扣结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绕扣结缝制是在钮扣与布料之间用之字形缝制往复移动缝制而成,上述控制机构,控制从钮扣到布料缝制时的间距变更位置,使从布料到钮扣缝制时的间距变更位置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之3所述的专利技术,例如,在从布料到钮扣缝制时,减少了相对于钮扣及/或布料附近范围的中间部的比例,并在钮扣及/或布料附近的大范围内减小了间距,并在钮扣及/或布料附近往缝扣线上牢固地进行绕扣结缝制,另一方面,在从钮扣到布料缝制时,增加相对于钮扣及/或布料附近范围的中间部的比例,并在中间部的大范围加大间距,可以快速进行中间部的缝制。因此,可以达到既充分保持了缝扣线相对于布料的悬起状态,又可以提高生产率及降低缝线使用成本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之4所述的专利技术,例如如图1、图2、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是在把钮扣200平放的状态下,在扣眼与布料300之间用缝扣线(例如左缝扣线205及右缝扣线206)把钮扣钉在布料上,然后,在把钮扣站起的状态下对缝扣线用之字形缝制施加绕扣结缝制的绕扣结钉扣缝纫机1,其特征在于,具有移动上述机针与钮扣及布料的相对位置的相对移动机构(例如针杆摇摆机构11、送扣机构30和送布机构50)、控制上述相对移动机构而使上述机针在缝扣线中至少下降一次的控制机构。在此,所谓「缝扣线中」,是指由多根缝扣线构成的「缝扣线组中」,并且,当存在多个缝扣线组时,是指「缝扣线组中」以及「缝扣线组与缝扣线组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之4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在缝扣线中至少下降了一次机针,所以防止了因通过了缝扣线的缝线而使绕扣结缝制偏移。即,防止在钮扣或布料附近因卷绕的绕扣结缝线抻拉缝扣线而使绕扣结缝制向扣眼与布料的中间部偏移。因此,维持了缝扣线相对于布料的悬起状态,并保持了具有美观性的钉扣。本专利技术之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之4所述的绕扣结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控制上述机针在钮扣及/或布料附近的缝扣线中下降。根据本专利技术之5所述的专利技术,由穿过缝扣线的绕扣结缝线形成钮扣侧的绕扣结缝制,可防止向扣眼与布料的中间部偏移。因此,可维持具有美观性的钉扣。根据本专利技术之6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在缝扣线中至少下降了一次机针,所以防止了因穿过缝扣线的缝线而使绕扣结缝制偏移。即,防止在钮扣或布料附近因卷绕的绕扣结缝线抻拉缝扣线,而使绕扣结缝制向扣眼与布料的中间部偏移。因此,维持了缝扣线相对于布料的悬起状态,并保持了具有美观性的钉扣。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绕扣结钉扣缝纫机的概略外观及该缝纫机的控制系统图。图2是机针上下动机构及针杆摆动机构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以钮扣移动机构为主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送布机构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送布机构的具体实施例,且去掉一部分部件的侧视图。图6是在钉扣缝制时的以钮扣及布料的位置关系为主的侧视图。图7是在绕扣结缝制时的以钮扣及布料的位置关系为主的俯视图。图8是把绕扣结缝制分为进缝和回缝的概略图。图9是显示于显示装置上的画面的具体实施例图。图10是控制装置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11是以绕扣结缝制后的钮扣、缝扣线的状态为主的侧视图。图12是用于说明机针下降一回的示意图。图13是用于说明以往绕扣结线迹的示意图。图中1-缝纫机(绕扣结钉扣缝纫机),5-缝纫机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田昌彦小田洋
申请(专利权)人:重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